回覆列表
-
1 # 獨釣涪江鯽
-
2 # 散人西瓜
看你釣魚大小來決定。
小魚: 1-2倍鉤距
大點的:2倍鉤距
更大點的:2倍以上鉤距
釣大頭魚,可以去到5倍鉤距都可以
-
3 # A0a0a0時不我待
摺疊子線,使得兩鉤一高一低距離視實際垂釣需要而定,競技臺釣是以一個到一個半鉤子高度為標準,休閒釣因垂釣物件魚偏大,這個距離也可以定的稍大一些,但大鉤距將會使得釣組趨向不穩定。
首先,要有一隻好漂。漂是釣魚人的眼睛,能夠準確地反映魚的吃口資訊,為準確抓口提供保障。所以,漂的反應要靈敏,訊號強度高,這跟調漂的靈鈍也有關係。
其次,能調好漂。一般臺釣都是雙鉤釣,拉餌或搓餌。特別是鯽魚,吃口輕,調漂的過程中不斷透過微調,保證一鉤趟地一鉤懸空,這樣即便吃口很輕,也能從漂像中反應出來。
第三,鉤間距。鉤間距一般控制在2.5-3倍鉤長之間,太大下鉤訊號反應很小或沒有訊號。
第四,準確拋竿定位。一般野釣環境水底都是高低不平,調好漂後能準確拋餌到固定的釣點,這樣才能讓漂準確地反映漂像。
第五,能讀懂漂像。每種魚的吃口特性不一樣,針對目標魚的吃口特點,正確判斷漂像,準確地抓口。實際垂釣中,可以透過試釣摸索它的吃口規律,主抓頂漂或頓口,這跟調漂的靈鈍和漂的特性有關。由於餌料霧化快的特性,所以喜歡釣鯽魚的我就喜歡抓第一吃口,即便鯽魚在試探性的品嚐,也難逃脫,因為不同餌料,不同的天氣狀況,同一款餌料,有時它喜歡,有時它也不喜歡,在它吞吐的時候會品嚐味道,不喜歡就會吐出來,抓口就是在它吞的那一霎那間刺魚,讓魚沒有反映的機會,這就需要經驗和高度的集中精力。快速的點動兩三次,即便訊號很弱,也是吃餌的訊號,第二次點動就可以提竿了,餌料本來霧化就快,多動幾下餌料就沒了,所以餌料垂釣應多提竿,即便沒魚也要提,餌料霧化一般15秒左右,所以15-30秒一杆的速度提竿比較合適,有的鯽魚非常聰明,吃了餌料一動不動,漂像動兩下就再沒訊號,結果提竿才發覺魚已經上鉤,所以釣餌料需要勤提竿。當然斜拉,黑漂,大幅度頂漂,慢慢下沉也是刺魚時機,這時魚已經吞進口裡準備遊走了。
第六,遛魚
對於小個體魚,體能消耗快,幾家夥就溜翻了,但對於上了幾斤重的魚,就不能急於求成,不是切線就是爆杆,所以我的手杆都裝有車盤,目的就是卸力,遛魚的時候主線能繃緊即可,不能對著拉,適當用力即可,等魚累了,自然就沒力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