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文41058
-
2 # 斯小廝影視
時代變了,社會生活的複雜程度大大增加,而新一代家長也是在激烈的社會鉅變中成長起來,他們的社會經驗本身就必然存在不能適應的成分,沒有穩定的幾代人的積澱,是不成的。所以指望他們能絕對教育好孩子,是不現實的,只能在發展中逐漸調整,磨合。
-
3 # 飛行的黑蜘蛛
越是沒文化,越是看重學文化,越覺得體罰沒什麼,自己在家也揍嘛!越是有文化的,也越是看重文化,但是基本搶不揍,因為不需要,家庭教育環境足以讓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文化素養。當然,可能有體罰,但是不會有拳打腳踢的。反對體罰,又不管自己孩子的,大部分是有點文化,但是又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人。因為沒學好,所以到社會上就混的不好,所以就得出了讀書無用論,覺得老師管那麼多幹嘛?學好了還不如去打工。另外的就是自己家境稍好,久貧乍富,對孩子溺愛,不想再讓孩子受到一點點苦,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孩子。把孩子當小祖宗養著,當然不可能允許體罰了。
-
4 # 坦蕩鑫河
做人的根沒有了,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丟了一百多年了,沒有人教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了,60、70年代的父母還有懂得一點傳統道德的規矩,知道嚴加管教子女,孩子那敢有叛逆的想法。現在是父母不像父母的樣子,老師不像老師的樣子,學生不像學生的樣子,都放縱習慣了,你好教就奇怪了。
-
5 # 一個蟲蟲的旅行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但教育不只是學校里老師的課堂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課堂,家庭和社會對學生都有影響。
看家庭和社會的變化,比較一下就很容易明白,以前過年才有新衣穿,才有不算太豐盛(那個年代算很豐盛)的年夜飯。現在天天過年。社會變化就更必需說了。那麼,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接觸的資訊不是家長和老師能完全駕馭的。比如家長老師可能不會某種電遊,而孩子特別喜歡,那麼交流溝通可能就有障礙,這在六七十年代是不會有的。
-
6 # 淡墨不沉默
作為一個高中生的媽媽,我認為這個問題答案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正面原因,孩子們聰明,知識豐富,見識廣。
就拿我兒子來說,學校開選修課,他想去學日語,沒選上,就選了天文,跟天文老師說,我連續7年市一等獎,我想去旁聽日語行嗎?老師同意了。但到了日語課那邊,發現還不如他自學的程度深,還得偶爾糾正老師的口誤。後來選修課他就自習了。
這樣的孩子,給老師的學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負面的原因,唉,也發生在我兒子身上。孩子會有叛逆,自以為是,懶惰,只憑自己的喜好,任性。
這些可以歸類為不好的習慣,還是要家長和老師配合,才能把壞習慣變成壞習慣。
但不管怎麼說,青出於藍勝於藍,孩子們會比我們強,是不?
-
7 # 公孫軒轅
最簡單的解答,就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範圍變了,不再被簡單的答案迷惑,而是自己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不是你幾句理論就可以矇混過關的,這就是世界觀的概念。人貴於誠信教育也一樣,洗腦的理想一旦破滅,只能是一地雞毛。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大家心裡有自己的稱量。
回覆列表
我感覺主要是生活條件好了,孩子沒有體會到生活的壓力,生活安逸,沒有動力了!另外,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