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喇叭fa
-
2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有沒有未來不知道,詩詞歌賦本來喜歡的人就是少數,將來不會多也不會絕,即使高考國考考 ,可以讀讀歷史看看今天,詩人若以詩生存全世界也沒幾人,所以生活會繼續詩詞歌賦也會繼續,沒必要悲觀主義……
附:拙作
山月不是無情物
亦曾照秦與漢唐
孤魄何似殿前樹
朽木傳奇萬古意
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予客居麥積山近,某夜與友夜登交龍寺(三教合一的寺廟),見一朽木根,幾經輾轉風雨,偶發一芽,遂置於山頂大殿前,於是道曰釋曰儒曰……
-
3 # 謹慎不糊塗
詩詞有沒有未來與高考有關係,但不一定是必然的關係,是有足夠的水平來表達自己。隨著社會逐漸安靜下來,詩詞會逐漸迴歸到人心中,到哪時回首哪人確在燈火欄柵處。
-
4 # 促成教育
對於您的誠邀,深表感謝。
做任何事情,最好不要有功利性,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熱衷的,就要堅持,就要守住。不論高考、國考,考不考詩詞創作,畢竟是自己的所好,自己的喜歡。
喜歡了,堅持了,併為之用心經營了,相信定會有一種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
一點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
5 # 有你真好1949634
詩詞創作本來就不是求MISTRA利之事,所以不涉及個人未來之說。
至於對整個詩詞文化領域而言,肯定是有影響的,就是年青學子創作詩詞的人少了,扼制了高質量詩詞的發展,所以形成餘秀華詩歌獨領風騷的局面,當然詩壇大V(包括你
老先生)肯定有些不服氣,或認為餘秀華的詩難登大雅之堂,我當時也因她一個噁心的標題黨而有些反感,當我讀了她的詩後,寫得確實不錯,這才體諒到他用標題黨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是是實。詩壇裡的領袖人物總以為自己的詩合律合韻,無可挑剔,並無相吹捧,但讀者不買他們的帳(單),這些爺們也只好對自己的大作‘’望詩興嘆‘’了。
我看過先生很多指導,有不少收益。有些作詩的人連自己這首詩到底好不好都弄不清楚,還曬自己的‘好詩’洋洋得意。有些更把平水韻註釋寫上故弄玄虛。這些東西在百分之九十九的讀者眼裡一分不值,就留給詩協裡的人自己去吹捧吧,當然目前餘秀華也被邀入詩協,如不入詩協,她的詩可能要寫得更好(這是個人理解)。講了這些,就是說明作詩與前途未來無關,凡是為前途與未來(名利)而寫詩詞的‘詩人’一定寫不出讀者買帳的作品。
這裡寫首順口七絕(新韻)此詩參照李紳憫農詩而寫:
《穀雨農事》
勤嫗早炊趕曙光,
老翁播種育秧忙。
清晨大姐喊么妹,
嫂採春茶姑採桑。
(注:這第三句的大姐么妹吟詩者是根據姑嫂她們互相之間的親熱稱呼而寫,末句又稱作姑嫂是因吟詩者自己的說法而寫。試想留守農耕的老嫗、翁,都是六十幾歲之人,而么妹也不過十二三歲。這檔年齡的人在城市裡享受著怎麼樣的人生?所以實質上它是首‘’憫農‘’詩。這展示的是一個穀雨季節農村三大要緊事真實畫面)
讀來很淺顯,倒有不少網友買(單)。
後續:這裡講一下自己對詩詞創作的未來談一點個人看法,新創作最好提倡新韻。老學究們規定的:格律詩也可按新韻創作,但必須註明(新韻)兩字。應改作根據目前普通話聲韻中因為已沒有入聲字,為便於新人創作與朗誦及力提倡按新韻作詩,凡按平水韻作詩的必須註上‘平水韻’三字。
新韻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上聯與下聯前四字最好相粘,偶句與奇句必須相對,避開三平尾三仄尾,不要犯孤平,偶句尾字押韻即可。當然三仄尾如出在奇句,下句偶句可以抝救,但絕不能在偶句出現。這些格律規定簡單明瞭,愛好詩詞的新學者一看就懂,故弄玄虛的平水韻一套一套的解說使初學者望而生畏,嚴重扼制了格律詩的未來發展,不敢嘗試的人多了,感興趣的人就少了,現在這麼忙,還有那個青年為了作格律詩而去鑽研那老什子的‘平水韻’書,你寫的入聲要讀仄聲,而孩子們朗誦時卻念平聲,可笑之極。欣賞古詩可承認入聲為仄聲,可作的新詩非要叫學生們將陰平讀作仄聲,年青一代做得到嗎?
謝謝老師特邀!
-
6 # 申愚人
直接說吧!雖然高考,國考不考詩詞,歌賦之類,只能說明不是當下學習課程的主流,而不能確定詩詞就沒有希望。判斷這個問題要根據現實看。
綜上述!詩詞具有廣泛的愛好者繼承,應該是希望不滅,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也不能滅。
-
7 # 琴音萬古
這是一個對東西文化認識歸位的問題,目下在一個百年的時空裡還可能是難以正位。為什麼呢?西方科學文化其特徵是社會文明推動的動力並特點著是普基性,使之共同為其形成氛氳氣候下才更具有創造發明性。華人現時的社會奮鬥目標是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這種復興本質特徵就是要自卑著處立在別人的等位上而才能使己超越別人。所以可能要在百年時空內還是依西方科學文化而領銜時代。我們的詩詞文化本是反映著人性生活的藝朮,華人的傳統文化其是由凌駕於普俗人的由原生巫覡而生,一直接嗣傳遞的官僚文化。但她卻實在地反映著人性怡樂瀟灑在世卻又包含含著養生久壽的真性情。但這種性質卻不反映代表民族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生於華人原始的思維特徵形成的民族文化哲學反映著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卻特徵著永遠不滅是海納百川,中和並之下領御一切文化。但中國哲學所能領御一切文化卻是潛能著伏莽乘墉,知機謹獨而在今存在之。
-
8 # bong啦bong啦
地上的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高考不考詩詞創作,但高考、中考考詩詞鑑賞,而且是必考,而且佔分比越來越大。
既然如此,只要是學生都要學詩詞,那麼總會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環境中應運而生。
詩詞創作,只會日新月異。
-
9 # 無名草2020
高考其實應考詩詞創作,應占作文考分
三分之一的比例。應傳承詩詞,紹隆
詩詞,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不
知為什麼不重視這種體裁的寫作???
-
10 # 詩白詞清
高考國考並不能衡量所有事物的價值,而詩歌的前途更不與考試掛鉤。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用筆最精煉的文學體裁,是語言的精華,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光的表達。古今中外許多詩歌傑作敲擊著一代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思想上和藝術上的雙重享受和薰陶。
優秀詩歌的閱讀,可拓寬我們的閱讀視野,還能使我們獲得深刻的啟示和激勵。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到現代詩,人類的文明和人們的生活一直都詩歌的存在,並且發揮積極作用。
覺得寫詩沒有前途是因為現在大多人想將它用作謀求物質利益的工具,這是錯誤的想法。詩歌寫作是有感而發,不是為寫而感,這樣極少能作出好的作品。既非佳作,又怎能得到讀者認可,實現“收益”?如此當然沒有前途了。
詩歌的前途在於其本身是否優質,好的東西才不會被埋沒沒有前途。
本人就喜歡詩歌,古今中外的都讀,李白詩納蘭詞,泰戈爾的哲理小詩等等,平時也會興來塗鴉:
《春日偶想》
東風無事催花老,花又催儂淚紅妝。
漠漠夕照千山隱,重重燈明一心傷。
《平淡》
不是汲汲以求
也不是沒於黑暗
我喜歡的 是平淡
如一杯清茶
寧靜悠遠
來自清風吻過的青山
承日月露華
在枝頭採擷
在杯中放下
與純水交融
散發嫋嫋幽香
寧靜又安然
如我喜歡的平淡
不是喧譁
也不是沉寂
回覆列表
這就有點杞人憂天了,高考,國考不考不代表不重要,也不代表沒有未來!詩歌創作依舊是中國的瑰寶,朝代更迭,它有沒有未來,有啊,每個朝代不都有嗎?現在中國就沒有未來了?不可能…這個不能看錶象,高考,國考不考就沒有未來了,中國的詩歌創作者還是大有人在的!
國家教育有國家教育的需要,不一定需要每個人都要學,他可能需要人自覺去發覺,將其當作一個興趣,或者精神食糧。
怎麼踢足球每個人都要學嗎?那足球有未來嗎?它確實不一定有未來在我們國家……怎麼打乒乓球需要列入中國高考,國考嗎?都不在考試範圍呢,那它有未來嗎?必須的啊,國家的體育的精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