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666509378955720
-
2 # 直腸癌保肛專家傅傳剛
以下回答摘自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傅傳剛教授主編的《大腸癌100問》圖書中的第13問:什麼是大腸息肉?如何判斷大腸息肉是良性還是惡性?
大腸息肉有如下幾種型別:
根據息肉的病理性質,可以將大腸息肉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其它型別的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為良性病變,不會發生癌變。腺瘤性息肉又可以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型腺瘤。腺瘤性息肉可能發生癌變,尤其是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更高。
(1)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佈以遠側大腸為多,一般均較小,直徑很少超過1釐米,其外形為粘膜表面的一個小滴狀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常常為多發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不發生惡變。
(2)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粘膜長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樣肉芽腫,這種息肉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中。常為多發性,多數較小,直徑常在1釐米以下,病程較長者,體積可增大。外形多較窄、長、蒂闊而遠端不規則。有時呈橋狀,兩端附著與粘膜,中段遊離。
(3)腺瘤性息肉:結腸腺瘤是大腸的良性上皮腫瘤。根據組織學結構分成三種類型即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1)管狀腺瘤:是圓形或橢圓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葉,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徑在1釐米以下。80%有蒂。其癌變率在1%~5%左右。
2)絨毛狀腺瘤:較管狀腺瘤少見,絕大多數為單發。一般體積都較大,直徑大多在1釐米以上,大部分為廣基,約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紅色,粗糙或呈絨毛狀突起或小結節狀,質軟易碎,觸之能活動,如觸及硬結或固定,則表示有癌變可能。分佈以直腸最多,其次為乙狀結腸。其癌變率是管狀腺瘤的10倍以上。
3)混合型腺瘤:是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結構的腺瘤。其癌變率介於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
(4)其它型別:如幼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和鋸齒狀息肉。最新的研究表明,大約有15-20%的大腸癌是由鋸齒狀息肉轉變而來,其癌變率甚至比腺瘤性息肉還要高。
-
3 # 劉根尚治慢病
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常見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又叫管狀絨毛狀腺瘤)三種,其中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
-
4 # 寶雞黃鐵文中醫師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通俗來說,就是多長了一塊小東西在你的身體上,在腸道上的就叫腸息肉。
患者在查出腸息肉後,需注意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不要想著“一切了之”。可以先用息福欣,控制息肉發展,消除不適症狀、抑制息肉,逐漸萎縮、使其消弭、再強肌體,最後避免復發。
回覆列表
根據與腫瘤的相關性,腸道息肉可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鋸齒狀息肉、炎性息肉和錯構瘤性息肉可按病理型別分類。腺瘤性息肉按絨毛含量分為管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炎性息肉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