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朗圓月p4
-
2 # 小姜happy
這個要看從哪個方面說起了,什麼史書記載和三國演義那肯定是不一樣的。至於什麼孫劉聯盟從呂蒙偷襲荊州其實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也是怎個戰局的轉折點,因為丟了荊州導致劉備集團從此走向萬劫不負之地!張飛在場不在趙雲都會反對伐吳。但是是不是趙雲自己的想法就另當別論了,劉備伐吳失敗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趙雲也是聽了諸葛亮了話,因為趙雲最佩服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之所以阻止伐吳只不過是為了他的哥哥而已,要知道荊州丟了關羽被殺孫劉聯盟已經萬劫不復,這個時候劉備伐吳才是正確的選擇,遠交近攻這個道理秦始皇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諸葛亮沒有看到這一點嗎?他其實是最明白的,然而是什麼讓他這麼一個才比管仲樂毅的神人選擇阻止伐吳呢?唯一的理由就是他的哥哥在東吳,又或者劉備當了皇帝讓他感到陌生和害怕自己兔死狗烹?一向能掐會算的諸葛亮在這一次伐吳的戰略大局面前徹底的混蛋了一次,而恰恰就是這一次的失敗才讓蜀漢損失慘重,一蹶不振。要不然他幾齣祁山也不會無功而返了!總之天意弄人,荊州的丟失和夷陵大敗都和諸葛亮脫不了干係?臥龍還就真的比不上鳳雛!這是在下的一點淺見,請各位勿噴!
-
3 # 夏雨風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創業艱難,行事風格穩重有餘,鋒芒不足。三國鼎立,就有澎脹,特別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肝火攻心,要急於收復荊州,傾巢而動,鋒芒畢露,謀略不足。
御林軍趙雲自關張走後已是劉備最倚重的大將,趙雲能冷靜分析軍情勸阻主公。假如張飛在,勇為二哥復仇,趙雲不會反對張飛恃勇逞強,而劉備與張飛親密關糸遠超趙雲,趙雲不會多言。
皇帝身邊有宰相,軍國大事除非上朝,讓人各抒己見,否則眾將不會越級直面皇帝。
您這只是個假設。
史書的記載和邏輯分析如下:
劉備伐吳是在關羽兵敗的次年,真實目的應該是為了奪回荊州,而且是信心滿滿,驕橫輕敵,可這就破壞了孫劉聯合抗曹的基本戰略,為什麼諸葛亮不出來阻攔呢?因為阻攔沒有用!先主傳載只有法正能勸阻的了劉備,可是法正已死。趙雲忠心不二,雖受信任,但人微言輕,故而勸阻不得。依次類推,張飛若在(歷史上沒有桃園三結義,張飛也不是粗魯莽夫),趙雲依然會勸阻,但仍是無效!
根源在於劉備有些膨脹,他一定認為可以打敗孫吳,而可與曹營形成南北對峙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