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19925321775

      字無定法,書無定勢。書法藝術中可以透過變筆畫、變形體等手法從而達到想象中的效果。比如,“收”,有碑帖中右邊的“攵”寫成了“又”; “照”,底下的“灬”有人寫成了“火”。這類的例子在當今的美術字中更是不勝列舉。其實,見多了也就不為怪了。還有,過去的人民幣2分、2角、2元中“貳”字,兩橫寫到了“弋”的左上方,你能說全華人民都瞎眼了嗎?

      一點淺陋,貽笑大方。

      另:

      清代的康熙皇帝,是個舞墨弄文之人,他到處題書立匾,錯字八七,因為他是皇帝,也無人敢予矯正,錯有錯著,並引出一連串有趣的故事。如果你到承德避暑山莊旅遊,門前那個大大的“避暑山莊”牌匾,是康熙皇帝親筆題的,在“避”字這個字上,康熙在辛字下面加上了一橫,預示著康熙帝的江山更穩定。

      在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碑上,繁體漢字的魚字下面是四點,可碑上那個“魚”字底部只有三點。“花港觀魚”也是康熙皇帝的手跡。為什麼少寫了一點呢?原因是康熙信奉佛教,崇尚好生之德。在漢字裡,三點為水,四點為火。“魚”字底部是四點,有火之疑。魚遇火必死,遇水才能生。康熙不想魚死,便將 “魚”字底部的四點改寫成三點,以示好生之意。

      在杭州“蘇堤春曉”景點的碑上文字,也是康熙帝御筆親題的,但文革時被毀壞了,後補修重立。當年的“蘇”字和“堤” 字都是錯字。“蘇”字是草頭之下,“禾”右“魚”左,而碑上的“蘇”字卻是“魚”右“禾”左。傳說蘇東坡特別愛吃魚,每次吃魚的時候,如果侍者把魚放在左邊,他可以把整盤的魚吃完,如果放到右邊則生氣,因為蘇東坡是“左撇子”,所以康熙故意把魚寫在右邊,以此紀念蘇東坡;而“堤”字則把“土”旁寫成“耳” 旁。一是因為中國文字講究象形,“耳”的字形與蘇堤的地形相似;二是意境貼切,在蘇堤上可以聽到六種聲音:魚躍水聲,風吹柳聲,鳥兒鳴聲,知了蟬聲,蟋蟀叫聲,遊人步聲。後來碑上這兩個字被編入《康熙字典》。

      又如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堂右邊的匾額“坐花載月”,是光緒四年清人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系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懷念歐陽修之韻事而題。我們在平山堂參觀時,導遊員特別提醒我們注視“風流宛在”這塊匾額。你們注意看,“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多了一點,大家不要認為堂堂總督寫了錯別字,而是用字靈活巧妙,意教後人,風流少一點,實在多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到底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