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物情杯

    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現在的縣長是國王,是皇上,是總統,常常混戰,無休無止,文字也象地方了語言之多,奇型怪狀,講歷史故事只能講家族名人,沒有唐詩宋詞,太極是中原的,長城是短城了等等,由於弱小,西方盜人早就一口吃光,各有盜主,做三等人了,千萬不要小看統一短短的幾年,還被歷史上的公知裡外天天罵,但它建立的中央集權,取消封分,生產負責制,雖然後來歷朝歷代沒有完全照行,還是影響巨大,引導中國強大,晩清也是很牛的,世界上維一沒被西方列盜幹掉就是中國了,牛吧,直到現在復興,正在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了。亂說而已,你也可以說沒有統一現在全世界都是中國的。

  • 2 # 天山月3

    《三國演義》開篇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大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看一下中國的歷史的發展程序,無不體現這一規律的週而復始。秦滅六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即使秦不統一六國,中國也會統一,只不過晚一些罷了。或許是齊?是楚?是趙?秦的統一,實現了六國滅,四海一,車同軌,書同文,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中華民族實現大一統的郡縣制度開創了先例。就此而論,秦始皇居功至偉!凡後兩千多年的歷代興替,各個王朝的建立其基本雛形大都是以秦為標本,但其命運也是如出一轍的步了秦的後塵。“秦人不暇自哀,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這種週而復始的週期性先興後哀,逐步走向覆滅的道路,在歷代王朝中無一倖免。究其根由乃由其私天下所致。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天下,但卻是私人的天下,夢想秦一世、二世,乃至萬世!豈料秦統一十年後天下又走向了崩潰。用大一統的歷史觀看秦統一意義巨大,但短期的統一造成的後果卻無人進行估價。

  • 3 # 說真話尊史實不粉飾

    周朝面積是300多萬平方公里。

    統一六國的秦朝後國土面積僅340萬平方公里。

    漢朝約609萬平方公里。

    而元朝國土面積達到:1372萬平方公里。約是秦朝的4倍!

    所以說如果沒有秦國,一,不會斷代。而代秦國的朝代,有可能比秦朝更好!

    從國土面積看,秦朝基本沒有貢獻,國土面積尤其重要,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根本!

  • 4 # 愛之育之

    秦始皇

    蕩平六合

    開疆拓土

    奠定中國核心版圖

    廢分封

    立郡縣

    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

    千載奉秦法政

    廢世卿世祿宗法制

    推崇無功不受祿

    開通底層民眾上升的通道

    嚴刑峻法治國

    整合文化

    推行

    法同壹

    車同軌

    書同文

    度同制

    幣同值

    行同倫

    漸漸形成文化核心認同意識

    從思想文化殖入中華文化的基底性思想認識

    若無秦始皇

    各地向不同方向演變

    中華文化認同性無法建立

    沒有這個基礎

    各種地方文化自領旗幟

    四分五裂的觀念佔領人們的思想

    各自為政

    各說一套

    中國變成無數小國互相爭戰

    永不停息

    最終中國成為和尚的百納衣

    成為一小塊一小塊的細碎囯家群

    故,終將囯不成國了

    #五愛教育##凌遠長著#

  • 5 # 上善若水196401192132

    假如秦朝沒有統一六國,下一代可能趙國或楚國等統一秦國,或等下下一代完成統一,古月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要看那一方的能力和實力了。

  • 6 # 福如東海5121

    國家的統一,首先是文化的認同,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或繭尤子孫的一部份,從堯舜兩帝至周就有一種很強文化基因,血脈連糸,形成了大中華認同的文化認知,秦皇在此基礎上把她推向了高潮而已,為什秦二世而亡,不可否定的是它實行暴政,不得人心!

  • 7 # 喜喜羊羊喜喜喜人

    沒有秦國統一六國,就會有楚國統一六國,秦國自己不發奮強大先發制人,被楚國滅亡是遲早的事,當時的中原大地的知識分子已經基本確立了儒家道家的學說,特別是大量道家弟子掌握了戰國七雄的軍事領導權後,都以一統中國為己任,以秦國的領導層秦始皇李斯及眾得力大將,都是在中原地區深造學習過儒家道家及法家的理論精髓,而走向了義無反顧地實現統一中國之夢,更當時楚國滅亡了吳國越國後,楚國相當於統一了中國大半個版圖了,而其他五國也與楚國結成了聯盟,接受楚國派駐相國領導,基本實現政治上統一成一個國家了,這反而造就了秦國容易統一中國的形勢,只要秦國擊敗了楚國,中國就實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 8 # 使用者聽松閒人

    秦贏政如果沒能統一六國,那麼現在的中國仍然是星羅棋佈的諸多割據小國,甚至分裂成更多的國家;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想擴充自己的地盤,勢力強大的可能會吞併周圍的一些國家,其中就有楚國也是最不安生的,也只有楚國敢於向秦贏政分庭抗禮。

    中國古代,由於帝制封候的世襲制度,往往會由皇帝對戰爭中的有功將領進行封地獎勵,也有皇帝的子祠給封地後自立為王,這樣便就形成了諸候割據。

    史料記載,自從周滅商後,中國歷史上週公對功臣和裙帶進行封賞的諸候小國多達四百餘,服國800餘《呂氏春秋-觀世》;《旬子-儒效》:則被封候七十一個,涉官人數多達五十三人。

    由於西周的封官關係,那些功臣可分五等爵位,然而這些王公均有可能自立君主立憲性的國家,這種體制一直延續到了以後的許多朝代,例如東漢、隨朝、唐朝等都有分封功臣領地的事例,直到宋朝後逐步消失了這種割地封候的體政。

    歷史上經過封候的諸候,均會居功自傲,因此也會發生互相紛爭,甚至於向中央政權叛變的事例,唐朝的安樂山便是典型的一例。

    春秋時期,諸候各國原來一直服從周王,但畢竟還是發生了“華人暴動”,那時周王朝對既封的諸候國管理已經很弱,統治力只有幾百裡地。春秋時期後,就是諸候混戰的年代。當時北方有燕、山戎;東邊有齊,西邊則有秦、蜀、巴;南方就有楚、吳、越;中部從西至東依次為晉、衛、魯,還有鄭、陳、蔡、魯。

    春秋的五霸強國是齊、晉、秦、楚、吳越。這種現象已經確定了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分裂的事實,而立於不敗之地的到後來也只剩下了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個大國,當然也有零星幾個小諸候國,即中山、魯國、宋國、鄭國衛國幾個成不了氣候的小國,歷史上幾場吞併的戰爭,也便將他們消滅殆盡。

    如果秦贏政不在呂不韋相佐時期先滅楚並離間滅其他四國的壯舉,一舉統一了中原,這就奠定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國土,從此,那種分裂再沒有發生,只有兇奴等邊陲的戰爭也維持不了多久,動搖不了華夏民族的整體觀念。

    秦始皇沒有統一中國,看看歷史上那些分裂的事例就知道今天的中國有多少個國家?那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還會經常發生,而中國也不會迅速崛起;因為戰爭是拖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原因,那麼現實的中國還能這樣富強嗎?

    統一才能凝聚起強大的動力,全國一盤棋,圍繞在中央集權的指揮之下,這個國家不富強都難!

    秦始皇為我們千秋後代蒂造了國家強盛的基礎,這個皇帝英名蓋世!

  • 9 # 油茶歷史絲語

    因為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如!只不過出於好奇或者說從增強歷史確定性或知識的角度,我們也不妨根據歷史的種種“可能”與跡象,進行一次既有可能是順著歷史的軌跡前進,也有可能是天翻地覆的推演。

    相信“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沒有多少人不懂,換句話說就是天下大勢分只是暫時的,而合才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與必然。

    歷史資料與文獻早已經表明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前,當時的中國經歷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紛擾和戰爭。尤其是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即春秋五霸,分別是春秋五霸之首,曾經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終年73歲;會盟天下的晉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在位,姬姓,名重耳,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文治武功卓著,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的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是繆氏先祖;是各史籍當中高度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曾經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當中高度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伸張春秋大義的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時宋國國君,子姓,名茲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四方是維的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鄭武公之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鄭國第三任國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可以說“春秋五霸”都是自己所在那個年代的佼佼者,甚至都曾經有劍指天下的意氣與豪情,但是,他們最後都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歷史使命,這既是他們的時也,命也!同時,也是他們豪情才氣沒有達到統一天下的水準使然。

    因此,只有秦始皇能夠實現兼併六國的偉業,完成“一統天下”的歷史使命!秦國沒有統一六國的假設不成立,而中國的今天還是今天的樣子,沒有其他變化。

  • 10 # 62年的w

    有可能瓦特沒有發明蒸汽機是東亞某國某個人發明的,比瓦特早了50年,牛頓3定律可能是張氏3定律,秦始皇開始的制度太殘酷了,它帶來的大饑荒農民起義比全世界都多都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在哪一個瞬間你突然就覺得爸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