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生菌

    麒麟又沒有實物,自然有人以為頭大,也會有人覺得頭小。還有人覺得應該會飛會遊會噴火。

    人與人的想法本就不想通。

  • 2 # 今朝日談

    在傳說的上古神獸中,麒麟的頭其實並不大,頭大的應該是貔貅。因主管“天祿”所以後來逐漸演變出“嘴大吃四方”、“只進不出”、“聚財”等說法,為配合此種說法,貔貅形象的頭和肚子越變越大了。

    我們現在覺得麒麟頭大很有可能的一個原因是現在社會對傳統民俗和文化的瞭解比較缺乏,而各種商業所製造出來的形象多數也是混亂的(如各類擺件工藝品、影視劇中的道具、遊戲神獸道具等)如下圖中所展示的便是某遊戲中麒麟的形象,很容易讓人和其他混淆。

    史籍中對麒麟有諸多記載,但是在五代十國前的記載,麒麟多主祥瑞,是和平的象徵。早在《春秋》中就記載了一個“西狩獲麟”的故事,將的是在魯哀公十四年,叔孫氏的車伕在野外砍柴的時候捕獲了一頭異獸,打斷了它的左前腿,用車把它載了回去。沒有人認識這頭奇異的動物。叔孫氏便派人去請教孔子:“長得像獐子,頭上有角的動物,是什麼呢?”孔子前去檢視,到的時候,它已經死去了。孔子忍不住哭泣道:“此乃麒麟啊!你為何要來呢?”子貢問到為何要哭,孔子說“麒麟之至,是明主聖君出現的兆頭。它出現得不是時候,反而被人所害,我實在感到悲從中來。”後人認為這個故事裡面承載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且傳《春秋》為孔子所注,因此又稱《春秋》為《麟經》。

    《春秋》對麒麟外貌的描述為:“有麕而角者。”漢許慎《說文解字·十》:“麒,仁寵也,麋身龍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麕(qun二聲)同麇,意為獐子。在高古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麒麟和鹿科動物有著原始的聯絡。鹿科亞科包含了:鹿亞科(真鹿亞科)、空齒鹿亞科、獐亞科、麂亞科。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的思想和其他民族的傳統漸漸融合,麒麟這一祥瑞的符號也被融合和改造了。在《木蘭與麒麟》中詳細的考究了麒麟在中古時期的北方文化中的形象源頭到底是什麼。當時北魏拓跋政權興起於現在的東北一帶,善狩獵。鹿是他們生活經驗中會遇到的動物,尤其是雄鹿的美麗和雄偉慢慢成為了他們崇拜的物件,在部落中,英勇有力的戰士被賦予了鹿的形象。而隨著麒麟概念的引入,北魏人更是在把對鹿的崇拜加進了麒麟的文化內涵。北魏設立麒麟官,也就是皇帝的禁軍。後來的朝代也保留了這一形象,麒麟也變成了武官的象徵。我們最熟悉的清朝官服,最高一品武將的“補子”便是麒麟。由此,麒麟完成了本來是“和平”和“戒止殺戮”的象徵到“武力”、“剽悍”的象徵。

  • 3 # 仁義之川

    沒有龍也沒有麒麟,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傳說在遠古洪荒時期,中原大地上分散著各個不同圖騰的部落,他們信仰自然界裡的生物,如魚,鷹,蛇之類的,後來經過兼併,取每個部落圖騰的一部分組合而成,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組合而成霸主的圖騰,就是龍: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複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麒麟是古代時候的吉祥之物。你如果看書或者看古裝片仔細的說,應該會發現,在古代,大人稱自己的兒子為麟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我有150畝山地,怎麼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