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習一定有方法
-
2 # 不服輸的老學姐
第一,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誰家的孩子今天考了多少,誰家的孩子今天有多聽話。難道你家的孩子就只剩下缺點,沒有優點了?
第二,孩子一邊做,家長一邊看,剛做到第二題,發現孩子做錯了,立馬指出來。這樣子容易造成學生依賴家長,不為自己做的作業負責,反正有家長幫我看錯,我自己就不用看了。
第三,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僅僅是“完成”作業,只追求速度,不追求效率。一遍又一遍的催孩子完成作業,會造成孩子的心裡壓力。然後只追求“完成”作業,而不會顧及作業是否認真完成,字是否認真寫,錯題是否少!
第四,做作業的目的在於鞏固,查漏補缺。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作業時,要認真思考這題為什麼會做錯,為什麼會粗心,為什麼錯了這道題。
誤區一:“我的孩子挺聰明,就是有點馬虎。”常聽到很多家長都這樣說,其實不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孩子先天智力差距並不大,但孩子潛在的智力水平只有在非智力因素的推動下才能得以發揮和實現。孩子馬虎,學習效果不好,這是非智力因素影響了孩子智力水平的發揮,正是需要“家庭輔導”的時候。輔導時,家長不妨身體力行,多教給孩子一些具體方法,注意糾正不良習慣,一旦孩子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就會變得比較輕鬆。
誤區二:“樹大自然直”。許多家長認為,我小時候父母並未輔導過我的功課,我也學得不錯,所以不必強調家庭輔導。這種看法是一種停滯的認識。如今校外教育的責任基本由家長承擔,獨生子女政策使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提升,這些因素導致“家庭輔導的情況下,放任不管,深信“樹大自然直”就行不通了。
誤區三:“瞧人家某某孩子多好!”不少家長都認為,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要讓孩子多一點點危機感,常常下意識地給孩子“樹榜樣”,想以此來刺激孩子的上進心。然而,這種心理暗示往往起不到作用。家長自己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應真正對孩子抱有信心,善於發現並肯定孩子的優點和潛質,及時鼓勵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績。
誤區四:盲目跟從,忽視孩子的特點。也有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落於人後,在不瞭解孩子的弱項、強項的情況下,不顧孩子的特點,看人家輔導什麼,給自己的孩子也輔導什麼,盲目跟從,沒做到量體裁衣、因材施教,結果效果不好。根本原因不是不瞭解自己的孩子。
誤區五:片面認為家庭輔導=功課輔導。很多家長所謂的家庭輔導,就是讓孩子把學校的功課先複習一遍,再複習一遍,家長一邊檢視作業一邊責問:為什麼這又錯了?為什麼不用心聽課?為什麼……然後就罰重做,就是不思考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其實,家庭輔導應側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當然也要配合學校授課的內容,而更多的是鼓勵孩子去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