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聆聽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及賞析。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宋代: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闌一作:欄)譯文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淒涼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麼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註釋瀟瀟:風雨之聲。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悽清的秋天。霜風悽緊:秋風淒涼緊迫。霜風,秋風。悽緊,一作“悽慘”。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凋零。是處,到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語出李商隱《贈荷花》詩:“翠減紅衰愁*。”苒(rǎn)苒:漸漸。渺邈:遙遠。淹留:久留。顒(yóng)望:抬頭遠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爭:怎。恁(nèn):如此。凝愁:憂愁凝結不解賞析此詞開頭兩句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於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悽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悽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緻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複雜心理。“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雲“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於詞人善於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遊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髮;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複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全詞景中有情,情中帶景。上片於壯麗的秋景之中含有淒涼傷感之柔情,下片於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後情景交相輝映。上片寫觀景,雖未點明登樓而登樓之意自明;下片於“依欄杆處”再點登樓,起到了首尾呼應作用。筆法之高妙,於此可見,作者不愧為慢詞的奠基人。

  • 2 # 咬文嚼字先生

    楊永,何許人也,一般的介紹是這樣的: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個不可忽視的符號,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回到了宋朝,可能看到整個汴京的名妓不約而同在柳永的忌日結群祭拜。

    這是普通的解讀,事實上,如果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對柳永的定位應是這樣的:柳永,宋朝娛樂圈大佬,他在當時的娛樂圈勢力很強大,幾乎控制了半壁的音樂版權,青樓產業,唱片公司,和歌手資源!所以說,柳永的真實身份,不只是大詩人和詞人,更是娛樂圈的超級大腕。因為古代的每一位大詩人背後,都有一個龐大的娛樂產業在支撐!

    柳永的大半生都在和娛樂圈打交道,這首詞自然也不例外,有了這些背景知識,再理解這首詞就不難了。“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意思是,“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短短數句詞,就把柳永的思鄉之苦和懷人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柳永的身份屬性,決定了他永遠也跳不出娛樂圈的窠臼,娛樂、藝妓,就是他的全部!

    另外,在古代,青樓是娛樂行業,妓院是色情行業,根本不是同一個行業。如果非要類比的化,青樓就是現在的酒吧,或者就是現在的KTV,或者是電影院。同樣,在青樓裡面上班的歌伎,相當於是現在的簽約藝人,或者是娛樂業從業人員,而不是什麼妓女。

  • 3 # 檻外梅258080576

    白衣卿相柳永一生潦倒、政治上不如意,不為人重。因善於填詞,深受歌姬們歡迎和賞識。這篇《八聲甘州》,曾受到蘇東坡的高度好評,東坡說他“其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應該是極高的評價了!(諸位可知那蘇大文豪可不會輕易給人好評的哦!)我們看原文: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開頭一個“對”字引領全文,然後用“洗、灑”兩個上聲動詞,展示晚秋暮雨帶來的清涼感,貼切而生動,可謂凝練之至,接下來,用一個形容詞“漸”字,又生淒冷之感,“悽緊”二字,藝術效果和感染力達到了一個巔峰,不只悽清寒冷,一片肅殺凋零之氣已濃,淒冷之感頓出,而“殘照當樓”一句,詞人只將“殘照”輕輕一點,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堪稱完美。出門在外的遊子衣裳單薄難以禁當,氣氛俊素,舉目關河,氣勢磅礴,然春夏姿容之勢已經很近,秋來一片冷落蕭條之像已然很濃,草木不芳,一片冷落之態,用一“悽”字,已經傳神地表現出身臨其中的難言滋味,又加“緊”字,更是盡得其意。而“殘照當樓”一詞意在“當樓”,幾個物像“霜風、冷雨、關河、殘照”皆集於“當樓”一點,詞人一氣呵成,以高絕之俊筆把羈旅木景寫到淋漓盡致,突出了羈旅之人當此秋氣時那份思索人生哲理之心情,之後由蒼茫悲壯轉入細膩沉思,由仰視變俯察,“處處皆凋落 !”之景。“苒苒”與上文“漸”相互照應,一“休”字有千鈞之力,感慨仇恨之情全出。柳三郎豈是隻知留戀光景的淺薄之輩?“無語”二字深沉之至!

    下闋開端,點明全篇背景是登高臨遠,妙在模擬物件,本是自己登樓極目天際,卻偏向故園之情人“應也是登樓遠望,祝盼遊子之歸來,”“我能想象你在憑高候歸舟,你卻不知我身在何處”,實中有虛的寫法,“貌似疏朗,實則粘膩!“天際識歸舟”本是謝脁名句,三郎在這裡使用,可嘆匠心獨運!

    柳永的這篇《八聲甘州》就賞析到這裡,不當之處請大師們多多指教!

  • 4 # 文字的二三事

    柳永,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詩作既有對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的描寫,也有對羈旅思鄉的刻畫,《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屬於後者。此詞的上闋寫景,景中有情,下闋抒情,寫出了詞人的羈旅行役之苦和思念故鄉親人的情懷。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的全詞如下: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詞的大意是:

    瀟瀟暮雨在遼闊的江天之間肆意飄灑,一番雨洗後秋景格外清涼。秋風漸漸悽緊,山河漸漸冷落,夕陽殘光斜照高樓。時光冉冉,處處花凋葉落,美景徐徐衰殘。惟有長江水,默默無語,緩緩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遙望遠方的故鄉,歸家的鄉思難以停收。感嘆時光來去無蹤,何事能夠長久停留?想那高樓內的佳人抬頭凝望,多少次誤把遠方船隻看作心上人的歸舟。又怎會知我倚靠欄杆時的一往情深,萬慮千愁。

    詞意賞析:

    上闋:“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對”:面對;“瀟瀟”指雨聲。傍晚時分,詞人面對的是一幅江天之間秋雨飄灑的遼闊景象,經過雨的沖洗,秋季景色分外悽清冷涼。這兩句寫高處之景。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漸”:漸漸;“霜風”指秋風;“悽緊”:淒涼緊迫;“關河”指山河。“漸”字統領後面的三個景色:秋風漸漸淒涼緊迫,山河漸漸變得冷落,太陽漸漸西下,夕陽的殘光斜照高樓。此三句寫的是遠處之景。“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是處”:到處,處處;“紅”代指花朵,“翠”代指綠葉;“苒苒”:時光荏苒;“物華”指美好景物;“休“:衰殘。秋天裡到處都是凋落的花朵和黃葉,時光荏苒,美好的景物皆變得衰殘,這裡寫出了詞人對時光飛逝的傷感,是傷時惜時之句。此兩句寫的是近處之景。“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詞人傷時惜時,是有情有義之人,然而江水無情,默默無語地緩緩東流。

    上闋寫景,由高至遠至近,層層遞進,描繪了一幅遼闊悽清冷落的秋季景色。景色往往反映觀景人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詞人淒涼寂寥的心境。

    下闋:“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從上闋景物的描寫,可知詞人是在高處所看,而下闋的首句寫詞人不忍心登高臨遠,是不是相矛盾了呢?接著詞人道出了矛盾的原因:因為故鄉在遠方,登高遠眺,容易引起鄉思,然而遠眺不一定就能夠看到故鄉,此時悠悠的思鄉愁緒便滯留在詞人心間,難以消散。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淹留”:長時間停留。詞人感嘆時間來去無蹤,在飛逝的時光中,什麼事物能夠長久地停留呢?這一句與上闋的“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相照應。“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佳人”指詞人所思之人。“顒望”指抬頭凝望。想那佳人在高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誤把遠方的船隻當作了心上人的歸舟?這三句是虛寫,是詞人從故鄉意中人的角度展開的想象,表明了羈旅途中的詞人和遠在家中的心上人彼此想念著對方,同時也帶有心上人因詞人長時間不歸而有所埋怨的意味。“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爭”:怎;“處”:……之時;“恁”:如此;“凝”:一往情深。伊人又怎知“我”倚靠欄杆時的一往情深和濃濃的鄉愁呢!

    下闋抒情,寫出了詞人的羈旅之苦和思念故鄉親人的情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闆和工薪階層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