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意思是: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結識不同的人,相逢是指結識新的際遇和情感,也是指隨時隨地你都會遇見知己、夥伴、或是對的人,無論我們曾經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能夠結識對方又何必在意那些呢。來自《琵琶行》,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十分愁苦,江邊送客偶遇琵琶女,聽罷婉轉憂傷的琵琶曲後,才知道琵琶女也曾經是京城名倡,當年貌美技精,風光無限,而現今卻流落天涯,嫁作商人婦,獨守空船,亦是無限愁怨。詩人白居易陶醉於琵琶曲,又深感於琵琶女的身世,再想到自己由京官左拾遺被貶九江,其悽苦又何曾不是如此,作者感觸於懷,便發出了“同是天涯倫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千古名句。擴充套件資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箇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於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程序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淒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悽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盪,不能自已。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意思是: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結識不同的人,相逢是指結識新的際遇和情感,也是指隨時隨地你都會遇見知己、夥伴、或是對的人,無論我們曾經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能夠結識對方又何必在意那些呢。來自《琵琶行》,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十分愁苦,江邊送客偶遇琵琶女,聽罷婉轉憂傷的琵琶曲後,才知道琵琶女也曾經是京城名倡,當年貌美技精,風光無限,而現今卻流落天涯,嫁作商人婦,獨守空船,亦是無限愁怨。詩人白居易陶醉於琵琶曲,又深感於琵琶女的身世,再想到自己由京官左拾遺被貶九江,其悽苦又何曾不是如此,作者感觸於懷,便發出了“同是天涯倫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千古名句。擴充套件資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箇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於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程序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淒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悽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盪,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