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破局攻心文案

    自古文能治天下,武能安天下,在三國亂世曹操的兒子可以說是非常厲害,大兒子早期戰張秀死於非命,二兒子曹丕玩轉心機政治最後得到帝位,

    曹植更是七步成詩,名揚天下,曹衝的稱象耳熟能詳,曹彰的武藝更是百步穿楊,最後曹植被曹丕害死,曹彰沒有記載估計也被曹丕殺了……

    演義是小說,三國志比較真實!沒有其實都有介紹是根據參與的戲份多與少的差別,

    曹彰在曹操死的時候回來要繼承被曹丕算計兵權丟落!

  • 2 # 深圳某外企上班

    《三國演義》講得很清楚,四個兒子雄、植、彰、丕。曹雄身體不好,恐命不長久;曹植雖聰明,但生性放蕩;曹彰有勇無謀

  • 3 # 張遠宏37772303

    曹彰並非不為曹操所重,只是為曹丕不容。曹丕心胸狹窄,防內甚於防外,防親甚於防賊,而且此弊流傳,故為司馬氏所乘。至於《三國演義》,疏漏多矣,豈止忽略曹彰?

  • 4 # 沐銘向前

    記得演義中曹操問曹彰今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曹彰答:萬人敵的大將軍。曹操嘆口氣的回了一句,我兒威武。我覺得那時曹操就放棄了曹彰能接他班。在那樣的情況下,只有曹丕是最適合接曹操班的。雖然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但是曹丕是文武雙全的,也符合或者更像曹操。對曹植我更願意相信曹操是對曹植文采的憐愛吧!後期曹操對曹植的好,更像在鍛鍊考驗曹丕。曹彰可能一直沒在曹操考慮範圍之內,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曹彰不受待見的原因了。

  • 5 # 奉玄說

    其實曹操有很多兒子,每一個兒子他都非常愛的,沒有說不受待見。我們試想一下,我們現代人如果多一些子女怎麼也不會說不待見其他子女,頂多也就是一碗水沒有端平有點偏心罷了。既然提到了曹彰,首先大家就應該把他的身份好好的明白一番。

    曹彰(189年-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將領,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陳王曹植之兄。這樣一看我們就知道這是曹操的第二子(長子曹昂戰死),歷史上介紹他說他從小就善於騎馬射箭。而且臂力驚人,還能和一些猛獸單打獨鬥。

    也隨著曹操征戰四方,但是曹操也經常的批評他。意思讓他學習聖賢之道,不能光有勇無謀。還說你騎馬射箭,這些也頂多能對付一個人。你去學習《詩經》、《尚書》對你日後有幫助。曹彰卻說:“大丈夫應當學習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率領千軍萬馬縱橫沙場。橫掃敵寇,建功立業那能當個大學生呢?”

    所以大家不難看出曹操想把兒子培養成他那種善於計謀,懂得舞文弄墨文學大家。可是他的兒子曹彰卻偏偏不愛好這一套。也可以看出曹彰是一個有個性有志向的人,只不過他的志向和他老爹的想法背道而馳罷了。但是也不免曹操對他的器重,有一次曹操就問這幾個兒子,你們都有什麼興趣愛好?輪到曹章回答說:“彰,願做將軍。”曹操就驚訝的說:“做將軍幹什麼呢?”曹彰答:“披堅甲,握力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上,有罪必罰。”曹操聽完哈哈大笑。

    而且有一次,曹操在長安行營就召喚曹彰到自己身邊來。剛好曹彰立了功,他的哥哥曹丕就對他說你剛立了戰功現在去見父親,千萬不要驕傲自滿,回答父親的話時候要表現的謙遜。曹彰見到了曹操一切按照曹丕所說的做,也把功勞歸於其他眾將。曹操就很高興一邊摸著曹彰的鬍子一邊說:“黃鬚兒果然不簡單。”

    而且後來漢中之戰時,劉備命劉封下山挑戰曹軍!曹操張口就罵:“你個編草鞋的貨,竟然派你的義子來挑釁我。看我叫我的親兒子黃鬚兒來。”不過曹彰也屬於英年早逝的那種,黃初四年(223年),曹彰進京朝覲,其間得急病,六月十七日(8月1日)暴斃於府邸中,追諡曰威王,享年三十五歲。

  • 6 # 修身書單

    曹丕,曹彰,曹植是曹操兒子當中最有可能作為接班候選人的,因為是候選人,最重要的,也是曹操最為看中的就是有沒有政治頭腦,曹彰在領兵打仗上確實不錯,也確實有統兵之才,但是政治上是個矮子,所以,曹操很早就把他在候選人中排除了。就剩下曹丕個曹植了,曹植文采沒得說,有一定政治頭腦,但是在奪嫡之爭中失敗了,曹丕當選有先天優勢,因為曹丕是長子,古代規矩是先立長子,如果長子沒能力,再考慮其他兒子!曹丕雖然演義中沒表現出什麼政治才能,但是,歷史上的曹丕還是能力很全面的,文學水平和父親,弟弟並稱三曹,會武功,政治上的到了吳質,陳群,司馬懿等謀臣的支援,還有曹操提拔的一批老臣的認可,加上曹丕每次關鍵時刻的表現都比曹植要好!所以曹操最終立了曹丕為接班人,因為曹操知道,打江山不容易,守住江山更難,如果接班人只會打仗或者只會吟詩作賦,很難保住曹氏江山,肯定政治上的水平過硬,才能穩住局面!所以,在演義中,曹彰只能是個龍套,而不是主角!

  • 7 # 炭燒豆奶

    曹彰(189年-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將領,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陳王曹植之兄。

    曹操在自己幾個兒子小的時候,就問各自的志向,曹彰直言自己想要當將軍,曹操讚賞,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大人軻比能。

    曹彰的本事可不是浪得虛名。

    曹彰從小就善於射箭、駕車,臂力過人,徒手能與猛獸格鬥,不怕危險困難。幾次跟隨曹操征伐,志向慷慨昂揚。曹操曾經批評他說:"你不向往讀書學習聖賢之道,卻好騎馬擊劍,這都是隻能對付一個人的,哪值得珍貴!"督促他學習《詩經》、《尚書》。曹彰對身邊的人說:"大丈夫應當效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率領十萬之眾在沙漠上馳騁,驅逐戎狄,建功立業,哪能作博士呢?"曹操有一次問幾個兒子的愛好,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志向。曹彰說:"願作將軍。"曹操說:"作將軍幹什麼呢?"曹彰回答說:"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大笑。

    坊間有一軼事,有一次曹彰見到了一匹好馬,可主人不想賣,於是曹彰便提議用自己的一個妻妾和馬主人交換,馬主人指了曹彰的一房,便得到了這匹好馬。

    從這些是,就能看出來,曹彰從小就痴迷軍隊,武統,不善聖賢之道。

    演義主要講的還是蜀國。

    就像文章也有中心主題一樣,演義的側重點還是蜀國,曹操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最終只留下了一代梟雄之名,更何況曹彰這種帶兵的龍套角色?

    如果非要加個原因,那其實曹操就已經告訴了曹彰,曹彰善於軍隊,能力過人,但曹彰的能力只能應對一人,卻不能管理國家以曹操的雄心壯志來說,曹彰只能帶兵,不能成為自己的候選人。

  • 8 # 饞嘴肥貓說古今

    曹彰應該是魏蜀吳第二代中最出色的年輕後輩了。要論武藝的話,曹彰肯定要比關平都要強。咱們可以拿徐晃來做個對比。

    曹彰的戰績有兩場,一是與劉封對戰,二是與吳蘭交鋒,具體描述都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二回中。

    回目: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先看看徐晃與劉封的對戰。

    漢中之戰中,曹軍屢次失利,退守陽平關。劉備率兵前來,雙方在陽平關外擺開戰場。

    曹操命令徐晃出馬挑戰,劉備軍中劉封出迎。兩將交鋒,原著中描述說“封敵晃不住,撥馬便走”。

    雖然沒有說具體回合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封肯定不是徐晃的對手。而劉封逃脫撤退的時候還不算很狼狽。而在本回中,曹彰也與劉封有過交鋒。

    曹操兵退斜谷界口,安下營來。 這時候曹彰引軍前來支援。曹操大喜,率兵反擊劉備。

    劉封和孟達向劉備請命去迎戰曹彰,雙方擺開戰場,劉封出戰與曹彰交鋒,書中描述“只三合,封大敗而回”。

    我們可以確定,與上次與徐晃交戰相比,劉封這次連曹彰交鋒,敗陣情況是非常狼狽的。也就是說,以劉封為參照,曹彰的武藝絕不可能低於徐晃。

    而在三國第二代年輕後輩中,還有誰的武藝能與徐晃相提並論?再來看看曹彰的第二戰,也在本回中。

    劉封被擊敗後,孟達引軍前來支援,正準備與曹軍交戰,馬超和副將吳蘭率兵從兩翼殺過來,曹軍陷入混亂,紛紛後撤。曹彰在戰場上與吳蘭遭遇,兩人交鋒,書中說“不數合,曹彰一戟刺吳蘭於馬下”。

    吳蘭的武藝大約和雷銅相類,而曹彰能秒殺吳蘭,武藝絕不在斬殺雷銅的張郃之下。

    曹彰的武藝,可以確定絕不低於徐晃和張郃。這在三國的二代人物中,絕對是首位。

    再看看曹彰的率兵打仗的水平。

    書中說,曹彰不但武藝高強,勇氣超群,“能力格猛獸”,而且很擅長領兵打仗。曾經率領五萬兵馬討伐烏桓,到了代北以後,曹彰“身先戰陣,直殺至桑乾”,平定了北方。

    這說明曹彰的領兵水平也是相當不錯的,能獨領一軍,指揮五萬人馬,敢戰能勝。曹彰的能力確實不錯,但曹操為什麼沒有將他培養為自己的接班人呢?

    曹彰這個人,性情悍猛,上陣廝殺和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但他缺少政治頭腦。在三國時代,這樣的人不少,如魏延、甘寧、張郃都是鮮明的例子,上陣打仗沒有問題,但搞政治玩陰謀就差得太遠了。

    政治頭腦不行,如果真的繼承了曹操的衣缽,那不但無法保住曹家一族的性命,還很有可能處事不周,引起禍端。

    再者,像曹彰這樣暴烈剛強的性格,一旦掌握了生殺大權,他的兄弟們又將面臨何等的危局?袁紹和劉表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說,曹操肯定不能讓曹彰產生奪嫡的念頭。辦法就是讓他在軍中發揮才能,而不允許他輕易地踏入危機四伏的政壇。

    曹操死後,曹丕執掌大權,曹彰奔喪,將軍隊交還給曹丕,避免了曹氏的分裂,也為自己上了一道安全閥。

  • 9 # 漁歌夜話

    題主看來是個三國迷,但建議應讀一讀陳壽的《三國志》。雖然它是三國後近兩百年的半史料半文學作品,但和近千年後的《三國演義》相比。無論在史實上還是事件本身都要客觀.準確的多!雖然陳壽在世時迫於生計所困,就有過為五斗米折腰而寫文章之詬病。但在寫三國時期歷史還是很客觀公正的!

    而千年之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就純屬是以三國曆史為素材的家國情懷的文學作品了!而且羅貫主生活在元末明初,親眼見到蒙元的野蠻.殘暴和黑暗。從民族情懷到內心文化信仰。都期待大漢民族能夠重掌國家政權,因此所著《三國演義》中表現出明顯的褒揚蜀漢,抑貶曹魏及孫吳政權!

    雄才大略,胸懷寬廣文的魏武曹操在演義中成了生性陰險狡詐,胸懷狹窄多疑的竊國梟雄!政通人和.繁榮富庶的江南孫吳政權被寫成胸無大志,苟且偷安的草莾之輩!反倒將一個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己淪為草根的漢室三百年後族孫劉備,捧上神壇!活生生將一個有點才德的劉玄德包裝成一個宅心仁厚.愛民如子.求賢若渴,救天下蒼生、匡扶漢室為己任的大漢王朝救世主!因此小說中主要還是以塑造蜀國君臣形象,抹黑雪藏魏吳兩國功績和能力為主線。因此曹操都不光彩,何況其子孫!

    現在再來聊聊主角曹彰。

    曹彰,字子文,曹操與卞氏所生的第二子,曹丕之弟,跟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兄弟,被稱為黃鬚兒。曹彰天生神力,臂力過人,無詩文雅趣,曹操曾經勸其讀書,但他立志為將,向曹操表明心跡:“大丈夫當學衛青,霍去病統領千軍縱橫沙場。蕩平敵寇,同樣建功立業”曹操則讓他揚其所長苦練兵法武功。

    後隨曹操東征西討,勇猛過人。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為北中郎將。後率軍征討烏桓,以計謀降服鮮卑人軻比能部族,為平定遼東立下奇功。雖在《三國演義》中曹彰在政治文學方面不及兄.弟二人風雅出眾,吸睛耀眼。甚至如龍套般毫無精采之處。但在以軍事實力征討殺伐的三國時代,誰手握重兵,有勇有謀,誰是主角,大家心裡應有數!

    至於題中所說曹彰在演義中不受重視,我認為主要受羅貫中的區別對待所致,英明神式的一代霸主魏武帝都成了奸險小人,他兒子能給正面筆墨嗎?如不是曹操嫡子,可能連名都不大可能留下。並且不受重視只是在作者眼中不受重視,在曹公眼裡卻是左膀右臂般重視!

    當然依文武全材的曹公意願,將三個最傑出的兒子都培養成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文武全材。可惜各有所長,曹彰沒有政治企圖,以將帥之材也可扶助操氏江山穩固!

    在曹丕,曹植接班候選問題上,曹植文采飛揚不容質疑,政治方面也有所成就,但卻過於崇尚詩書情懷,政治謀略手段不足。歷史上吟詩作賦文藝成就過高的人,在政治上大都以失敗告終!歷史上的曹丕能力很全面的,文學水平同父,弟並稱三曹。政治上成熟穩重。得到大批老臣謀士認可支援,在政治才能上比兄弟更加優秀!曹丕當選具有先天優勢!所以曹操最終立了曹丕為接班人十分正確!

  • 10 # 探尋歷史的足跡

    曹彰是曹操和武宣卞皇后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他是三國時期一流將領,驍勇善戰、武藝高強,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作出了傑出貢獻。

    曹彰膂力過人,曾力敵猛獸。那麼,曹操這麼厲害,為何在演義中不受重視呢?

    對此,我的答案很簡單:曹彰有勇無謀。下面我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第一,曹彰的厲害,只體現在武功上。

    曹彰厲害嗎?

    答案毫無疑問,他非常厲害。曹彰從小就力大無比,善於騎射,他還經常用手搏擊猛獸,從來不懼。

    曹彰多次跟隨曹操出征作戰,每次都奮勇殺敵,意氣慷慨。

    舉兩個事例說明。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烏桓無臣氐造反,曹彰被任命為驍騎將軍。臨行前,曹操對他說:“在家裡,我是父親你是兒子,現在你即將出徵了,一切都要依法行事,你要引以為戒呀!”曹彰出征後,深入敵境,卻突然遭遇無數騎兵,而曹彰的兵馬沒有集結完畢,只有步卒一千人,騎兵一百匹。曹彰卻毫不畏懼,他聽從謀臣田豫的計謀,堅守要道,這才抵住了敵人的進攻。隨後,曹彰追擊敵軍。戰鬥半天后,他身中數箭,卻愈挫愈勇,斬首數以萬計。敵人看到這一幕後,知道曹彰不可戰勝,於是投降了他。

    還有一次,曹操和劉備為了爭奪漢中,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當時劉備屯兵山上,讓他養子劉封前去迎戰。這下曹操徹底怒了,大罵道:“這個賣草鞋的小子,卻命令假的兒子來進攻我。趕快讓我的黃鬚兒前來,去迎擊他。”

    儘管如此,曹彰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將領,比不了曹操的其他兒子。比如曹丕不僅武功了得,還會寫文章,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曹植,會寫詩詞歌賦,深受曹操的賞識。曹衝,自幼聰明伶俐。相比之下,曹彰就顯得有點遜色了。因此,曹彰在演義中不受重視,不足為奇。

    第二,曹彰不喜歡讀書,經常被曹操批評,他最不可能被立為王子。

    曹操在晚年的時候,將王位傳給誰,成了他的當務之急。而一般史學家認為,曹彰被排斥在外。

    為什麼這麼說呢?曹操屢次試探曹彰,每次都大失所望。

    有一次,曹操對曹彰說:“你不喜歡讀聖賢之書,卻好擊劍,這是逞匹夫之勇,有什麼了不起的呢?”曹彰回答道:“身為大丈夫,就應該要像衛青和霍去病那樣,帶領十萬大軍馳騁沙場,擊敗敵人,建功立業,怎麼能成為一個博士呢?”曹操聽到後,不停地搖頭嘆息。

    還有一次,曹操問他所有兒子的志向是什麼。曹彰回答說:“成為一位將軍。”曹操又問:“想做一個什麼樣的將軍呢?”曹彰說:“披堅執銳,大難不懼,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曹操大笑。由此可見,曹彰適合做一個將軍,不適合做將帥。因為做將帥不能只顧拼命,更要懂得駕馭三軍。

    也就是從這時起,曹操不再想將王位傳給曹彰。因為在他的心目中,身為將帥,要懂得保護自己,怎麼能動不動就上陣殺敵呢?

    事實上,羅貫中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將曹操所有兒子中“奪嫡之爭”物件,定為曹丕和曹植,對“奪嫡之爭”的描述,基本也都在他們二人中展開。因此,曹彰在演義中不被重視,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曹彰只是演義中很小的一個角色。

    曹彰除此武藝高強,還有什麼別的本領嗎?會作詩嗎?答案是不會。會作詞嗎?答案仍然是不會。可以這樣說,曹彰如果不是曹操的兒子,羅貫中可能壓根就不會提到他。羅貫中花了一些筆墨介紹了曹彰,已經給足了他面子。

    此外,讀者的目光,基本也都停留在曹丕和曹植身上。曹丕是曹操所有兒子中,最像他的那個。他心狠手辣,曹植才華橫溢,博古通今,是一個世所罕見的大才子,曹操對他,是敬愛有加。曹彰武藝雖高,但具有可替代性。曹操手下能征善戰的將軍,真可謂是數不勝數。

    那麼,大家怎麼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用幾號漂可以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