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買檯筆記本
-
2 # 心寬道路就寬
會!而且我現在正身在其中經歷著。因為我的公司正面臨著這種情況。但是我依然看好我們公司的發展前景,依舊相信公司老總和全體員工的能力!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
3 # 老木木木大
公司出現經濟問題,老闆要麼解僱員工要麼跑路,正真能抗下來重振旗鼓的少,員工沒有資格談與公司同進退的問題,喊喊口號可以。
-
4 # 大魚報告
如果公司出現了經濟問題,你是否還要與公司共進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再做決定。
你的公司是否有前景?1、公司所在的行業發展的前景如何?
行業是否有發展與政策的導向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要看國家政策的引導,另一方面看當前所處的城市的行業側重點。比如北京的科技,媒體,網際網路,教育,醫療;上海的金融,貿易,外資等。如果所處的行業符合政策導向的,正在或即將要發展的。那就算是朝陽行業,那繼續下一步分析。
2、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競爭力?
產品或服務有競爭力,是決定公司的穩定性和未來前景的。如果有競爭力,那暫時的經濟困難並不可怕,大家共度難關,相信一定可以挺過去。能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公司人才還是有的,多做諸如市場、成本和競爭對手等外部環境分析,並做出有效的調整。
3、公司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規範工作流程,使每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每位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如果你公司的各項制度都不完善,只會天天打雞血,給雞湯或空頭支票,你與公司共度難關,到時能得到什麼?
對你個人是否有發展?1、老闆為人如何?
老闆是否正直,有能力,能高瞻遠矚,綜合能力強悍等。能不能度過難關,很大的因素在老闆。創業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好領導才能帶領大家走出困境;同時有這樣的領導和經驗,對你自身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2、你自己還能不能堅持?
前面說的都是大道理,如果你現在一個月不發工資都活不下去的那種,還考慮什麼?如果你根本對這行業或這公司沒興趣,那也不用考慮。
能與公司共進退的人不多,但如果都符合上面分析的幾點,那就堅持一下吧,否則就儘快出來,就算領導說一堆好話來挽留,不用太在意麵子上是否過意得去。
-
5 # 皛川
這要看是國企還是私企。
如果是國企,那沒問題。患難見真情。
如果是私企,那還是算了罷。因為能不能翻身都不好說。◉‿◉
-
6 # 搜了生態農業L
個人建議 最重要的是看看一下兩個方面 人和企業文化。
看人, 一是看你的領導 主要是企業最大老大是什麼樣的人, 掌舵人不利這個企業就不會有發展的;如果沒機會看老大, 就看你能接觸到的最大領導的風格。
二是看周圍的人 如果周圍的人 都是草包和拍馬屁的人 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企業怎麼樣走出困境。官架子大 不學無術 不以人為本 你說呢?企業文化 我也不想多說 一個核心 不管企業有沒有錢 但一定要賞罰分明 如果沒有這點 不管你爬得有多高 都沒有意義。你的公司如果符合以上特點 那就趁早拍拍屁股。
“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企業興亡,人人有責”……這些耳熟能詳的口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企業處於平穩發展或上升階段很難得到真正體現。但先進企業文化的作用就在於它能使這些口號發生質變,沉澱成為積極的理念,當企業遇到困難時,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因此,在企業有困難的形勢下,要將已根植於職工心中的這些理念真正產生積極的能動作用,促使廣大員工思想意識發生“核變”,使企業在較短時間內渡過難關。當企業有困難時,一線員工的目光應由班組投向車間,投向全廠,投向全行業,應該開始想“大事”、容“大事”、懂“大事”,進而也開始論“大事”。
廣大員工圍繞生產經營、企業管理、市場形勢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應暢所欲言,談感想,出對策,甚至圍繞某個問題展開激烈辯論。當企業有困難時,全廠員工的精神狀態必須有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要求不再侷限於“幹好自己職責所在的事”,而是要充分發揮“1+ 1>2”的積極作用,做到一人幹兩人活、兩人幹多人活。廣大員工要以實際行動讓企業吃顆定心丸,形成“企業有困難,我們來分擔”的責任共擔局面。
過去,也許很多員工最關心的問題是房子、福利、待遇,到如今,員工對企業前途與發展的關注熱情空前高漲,私利不再是第一位的。企業有困難,員工都要有“企業在我在,企業亡我亡”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對自身的定位應發生變化,不再認為自己僅僅是企業的打工者,而是要站在企業當家人的角度,圍繞生產經營和企業發展,群策群力,出謀劃策,共同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回覆列表
但是題主說的這種公司的困難也要視情況分析,是因為公司內部管理不合理、戰略失誤、還是因為天災人禍或者非必要性損失而導致的呢?例如說是因為老闆把所有重要崗位都交給了自家親戚負責而導致陷入困難的話,那這種你也沒必要和公司共進退了,捱過了這一關之後也不一定有你的一杯羹。但如果非類似原因的話,還是可以拼一把的。
以一位朋友的經歷為例子,輩分比我大,就叫高總吧。高總十幾年前是傳統紙媒的副總編級別人物了,當時網際網路媒體迅速掘起,紙媒的廣告主都紛紛看好網際網路媒體,覺得紙媒是夕陽行業了,很快就會被網際網路媒體取代,所以業績和讀寫數量都極速下滑,遠超他們預期的速度。說這基本上屬於時代發展、產業升級所帶來的企業的“滅頂之災”也不為過吧?紙媒沒有了量就等於沒有了收入來源。
後來高總馬上反應、招攬一波願意和他重新打一片山頭的小弟,成立了一個網際網路媒體事業部。雖然現在看起來好像不難,但在當時的條件來說其實兩件事的運作方式是基本上完全不同的,紙媒要的是嚴謹、面面俱到,網際網路媒體要的是快、新、第一手,加上傳播的渠道也是不一樣,還要建站、搭伺服器,這在那時候可是高科技技術。
然而高總的這個變革是賭對了的,後來大批大批的紙媒倒下,他們因為成功開拓網際網路媒體平臺,到今天為止他們在行業內還有不錯的影響力。
高總因為帶隊完成了這個網際網路化變革,自身能力和人脈資源都得到了一個巨大的提升,後來就跳槽出去自立門戶了,到今天為止他陸陸續續成立了4家公司,第1家是某個細分領域的垂直媒體,後面的是依託於這個垂直媒體的電商變現網站,營收還不錯。
高總的經歷就介紹到這裡了,他當年就是幫公司克服了與時代發展相關的“滅頂之災”級別的困難,完了之後他自己的能力其實是完全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的,說明有一些公司的困難是值得和團隊一起共渡難關的,不過這就需要你有(或者鍛煉出)各方面不錯的能力了。
即使這件事最終可能沒推成功,但這個過程中應該還是能積累很多東西的。
保證上述是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