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跡天涯83298

    現在提這個問題,估計90後或者80後都會很陌生,甚至是不感興趣的。

    真正能夠喚起對這個回憶的只有50後或者60後,70後能否記得都不敢說。

    公與私的關係,如何處理好公與私的矛盾,只有受過那時教育的人,才會有深刻的體會!

    上世紀50~60年代,正是解放之初,百廢待興,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做了國家的主人,人人都願意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可想而知,那時候人們的覺悟有多高,農民是要多打糧,多交公糧,工人們節約每一顆螺絲釘,修舊利廢,為國家多做貢獻,沒有人過多的計較報酬,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崇尚個性的發揮,保護個人的利益,人們開始斤斤計較,你爭我奪,工作中比的是誰得到的多,誰就有本事,對於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似乎是多餘的了,如今的中國男足就是這樣的產物,錢越多,水平越差,只要自己的收入有保證,其他都是浮雲……

    還有我們的某些歌星,影星,網紅等只管自己撈錢,偷稅漏稅及其他的負面新聞比比皆是,只要收入節節攀升,其他的一概不考慮,這些現象給我們的社會造成的潛在危害有多大?尤其是對下一代及以後的影響有多可怕?

    如果不從國家層面加以糾正,再想出現上世紀像錢學森一樣的‘兩彈一星’那樣的功勳似的人物,像‘雷鋒’那樣踏踏實實工作的人物恐怕難上加難。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是基礎,資本主義國家的基礎就是私有制,兩者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如何引導人民能夠做到‘公而忘私’或者是‘大公無私’的品德,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帝國主義的槍炮征服不了我們,但是他們的彈衣炮彈,意識形態是可以腐蝕我們的!

    時刻牢記‘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 2 # 本寂0001

    公而忘私是投入公事而忘了私事。真正的投入都會忘的,這是一個做事的境界。

    不過,大公無私和前者不同,大公無私可以和道德經裡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等詞語同參。

    大公,是從整體上看,其中的個體都在整體之中,因此從整體看是無個體也就是無私的。但是正是因為做好整體,個體自然會得到作為個體應該得到的一切。這是大處著眼的心胸,成大事者必然如此。所以道德經裡說“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3 # 海之平靜

    如何理解“公而忘私”或者“大公無私”?

    答:“公而忘私”,意思是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大公無私”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其實“公而忘私”與“大公無私”它們的意思基本差不多,是一樣的道理。

    “大公無私”,這個口號裡的“公”字,是指共產主義精神,即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做到“捨生忘死,英勇獻身”;這個口號裡的“私”,是指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所謂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就是指要大力發揚無私無畏的共產主義精神,堅決克服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思想。

    再具體點說,在華人的理念裡,一個家、一個家族、一個單位、一個公司、一個集團、乃至一個國家、一個地球等等。同是由“私”的個體聚會成了利益共同體,人們習慣於稱它為“公”。

    “公”是分層次的,也是由一個人思想境界層次高低構成的。比如:一個家庭主事,事事處處以家庭利益為重,當老闆的以全體員工利益為重,當單位領導的,時刻把職工利益放在首位,當地區及國家領導人的,就會一人民及國家整體利益為重;為了地球家園,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重。這就是不同層次的“公”。

    所謂“公而忘私和大公無私”。就是人們常說的,“舍小家,為大家”,“國與家同為一體”。在我們國家以最崇高的勇於承擔家庭、社會、集體利益的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多數人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去爭取,他們把家庭成員、集體、社會、國家、世界人民的利益,都看成是自己的利益,甚至高於自己的利益。這就是“公而忘私,大公無私”的精神。在中華民族社會環境中,只有明白這個道理,才能事業有成,才能緊跟時代,不被時代所淘汰。

    大公既大私,大私既無私,公而忘私,大公無私。

    現在社會提倡“公而忘私,大公無私”的精神。反對自私自利,光為個人著想的個人主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膠什麼人吃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