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你看看《黃帝內經》,《經絡學》、《腧穴學》(各經穴的屬性很全面)。便知一二。還可參考《經絡的秘密》。 人體經絡的陰陽大致可以這樣區分:肩背為陽,胸腑為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上為陽,下為陰。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凡是歸屬於十二經脈、任脈、督脈的腧穴,稱為“十四經穴”,簡稱“經穴”。即我們通常說的穴位。這些腧穴因分佈在十四經循行線路上,所以與經脈關係密切,不僅具有主治本經病症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經及其所屬臟腑的病症。 分佈於十四經以外的腧穴有“經外奇穴”、“阿是穴”、“耳穴”等。 隨著人們醫療實踐,經穴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的過程。《內經》稱有365穴,實際記載160穴左右。《針灸甲乙經》記載349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354穴。《針灸資生經》、《針灸大成》等增加到359穴。《醫宗金鑑》記載360穴。李學川的《針灸逢源》將經穴增加至361穴,並一直沿用至今。
推薦你看看《黃帝內經》,《經絡學》、《腧穴學》(各經穴的屬性很全面)。便知一二。還可參考《經絡的秘密》。 人體經絡的陰陽大致可以這樣區分:肩背為陽,胸腑為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上為陽,下為陰。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凡是歸屬於十二經脈、任脈、督脈的腧穴,稱為“十四經穴”,簡稱“經穴”。即我們通常說的穴位。這些腧穴因分佈在十四經循行線路上,所以與經脈關係密切,不僅具有主治本經病症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經及其所屬臟腑的病症。 分佈於十四經以外的腧穴有“經外奇穴”、“阿是穴”、“耳穴”等。 隨著人們醫療實踐,經穴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的過程。《內經》稱有365穴,實際記載160穴左右。《針灸甲乙經》記載349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354穴。《針灸資生經》、《針灸大成》等增加到359穴。《醫宗金鑑》記載360穴。李學川的《針灸逢源》將經穴增加至361穴,並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