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謝邀。華人常常將孔子和孟子兩人相提並論,即“孔孟之道”。確實,孔子與孟子都是儒家文化的開山鼻祖,祖師爺,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講求“仁者愛人”,但是二者卻有著較大的區別。孔子偏向敦厚,諄諄善誘,講究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孟子則偏向憤世嫉俗,提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孟子的地位還沒有被統治階級認可,直到宋代,代表孟子思想的著作《孟子》才和《論語》《大學》和《中庸》一起稱為“四書”,成了科舉教材的指定教課書。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施仁政”,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主張“親親”、“長長”,並且把這一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孟子大力鼓吹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將孔子的“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變成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為了使這一套制度進一步完善,孟子又將這一制度上升到精神層面,將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即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另外,人性本善的理論也應該屬於孟子;而家喻戶曉史見於宋代的《三字經》就用了“人之初,性本善”用做了開篇。

  • 2 # 通古博今農民工

    孔孟之道調解人民內部的人際關係有作用?也有限度?但達不到客觀世界的<普遍真理>?在群眾內部教育方面有益處,但一突破範圍,比如在軍事,科學領域沒有作用?在跟敵人打仗時顯然"仁,孝,誠信″是不行的?

  • 3 # 新文化街男孩

    學說哪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歷經大浪淘沙,能夠流傳下來並能在當代依然發揮或大或小的作用的學說,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是符合當地需要的。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一種學說的萌芽、孕育、形成、發展、壯大、傳承等,又何嘗不與這方水土、這方水土上生活的人有著直接關係呢?

    孔孟學說成於春秋,盛於漢唐,立於國學,興於安邦。它是中華思想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唯一四大文明古國傳承至今仍長盛不衰的思想源泉。它發源於戰亂,與百家學說共生共鳴,有過低迷,也有高企,奉為國學,頌為經典。經過千年錘練,業已成為中華民族基因的一個片段,永遠流傳。它的生命力來自於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遇到一個小心眼男友,你會怎樣處理這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