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男神子敬
-
2 # 川寶的懶媽媽
孩子會說話之前,爸爸媽媽也應該多與孩子說話,雖然孩子不會說話,但孩子可以聽見、可以看見,聽和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學習。而且爸爸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談話內容要多樣,孩子聽過的詞語越豐富,以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越強,表達的意思越準確。
我兒子從小是我自己帶的,從孩子出生後,我就一直堅持與孩子說話(孩子醒著的時候),告訴孩子我正在做的各種事情,給孩子衝奶粉、給孩子洗澡、給孩子換尿不溼等,凡是我做的事情,我都會給孩子講,即使我抱著孩子溜達,沒什麼可說的,我也會給孩子唱歌聽,讓孩子一直處於接收外部資訊的狀態中。整天說的我口乾舌燥的。姐姐和爸爸回家後,也會逗著小傢伙,陪小傢伙說話。
後來小傢伙會說話後,語言表達能力的確比較好,可以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孩子的詞彙量也比較豐富,兩歲多就會用“首先——然後——接下來”這樣的詞語描述一件事情,當時把我和孩子爸爸都驚到了。
我們與孩子說話,基本都是正常的表達,沒有刻意模仿孩子的語氣語調來說,就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只不過是語速會慢一些,語氣會柔和一些,讓孩子聽著舒服點。
根據我家孩子的情況,我覺得兒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錯,跟我在他小時候不停說話是有關係的,所以也建議爸爸媽媽多和孩子說話,為孩子以後說話多儲備詞彙量。
-
3 # 苗爸育兒記
孩子的記憶能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可以說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就是在孩子時段。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之前,爸爸媽媽應該怎麼進行啟蒙教育呢?
1、多和孩子說話
可以先從一些簡單的疊詞開始,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類的,個人覺得從疊詞開始最好,這樣寶寶比較容易接受這些詞彙。
等寶寶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可以慢慢增加一些難度大一點的詞語,這是一個徐徐漸進的過程。
2、多和孩子互動
互動不僅能增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還能活躍孩子的思維能力,你可以指著媽媽對孩子說,寶寶,這是媽媽,指著他的小手說,這是手手等等之類的。互動多了,孩子也就會理解到我們說的這些內容所表達的意思了。
3、多和孩子親熱
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態度,爸爸媽媽的一個微笑,一句我愛你寶貝,我們的孩子都能清楚的感受到我們傳遞給他的意思。
回覆列表
在寶寶咿呀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薰陶發展寶寶的語言學習的能力,啟蒙寶寶早日學會說話呢?下面我講以下幾點經驗:
1、訓練手勢
據科學家研究,嬰兒會用手指指物的時間越早,就越早能表達自己的需要,開口說話。寶寶們在8到10個月已經會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他們會用手指觸控一個物體,引起人們的注意,希望人們滿足自己的需要。在家可以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手勢。比如:媽媽可以先自己示範用手指飲用的水杯、牆上的掛圖等,邊指邊說,然後拉寶寶手指重複訓練,寶寶就會學會用手指物了。而當寶寶指到某一物品時,媽媽要說出該物品的名稱,降低語速,重複幾次,增加寶寶的語言輸入。
2、做遊戲
寶寶天生就喜歡做遊戲,所以在家父母可以經常和寶寶一起玩遊戲。比如,摸鼻子游戲,你和寶寶面對面坐好,讓他看著你。你說身體的某一部位,讓寶寶指出來。你問他:“媽媽的鼻子在哪裡?”寶寶會用手指向你的鼻子。也可以讓寶寶按照你的語言提示,指自己的身體部位。寶寶在這樣的遊戲中能很快習得語言。
3、適度的語言刺激
在寶寶沒有出生前,家長就要有意識的和胎兒進行交流。在寶寶出生後,媽媽要每天堅持和寶寶說話,優美的、有韻律的語言可以促進寶寶語言中樞神經和大腦的發育,進而刺激寶寶的講話慾望。比如:媽媽可以給寶寶輕輕地唱兒歌、讀詩歌、誦讀《三字經》等。
4、全語言的日常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當爸媽喂寶寶吃飯、為他提供生活照料的時候,或是帶著寶寶外出時,都是和寶寶進行口頭言語交流的絕佳機會。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跟寶寶說話,去創造全語言的交流環境。例如:你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告訴寶寶,讓他明白你的意思。給寶寶脫衣服時說:“把你的上衣脫下來”;對寶寶說“現在脫下鞋子”時,就給他脫鞋。換尿布時,可以說:“寶寶屁屁髒,媽媽換尿布”等等。
5、注意說話時語調
不管你說什麼話,可能是在表達對孩子愛,也可能是對一輛飛機飛過的感受,但都可以讓寶寶看到你的表情,感受到你的熱情。你可以把語調提高吸引孩子的注意,把語調降低來寬慰寶寶的心情。此外,還可以用擬聲詞或疊詞來教孩子,例如小鴨嘎嘎嘎,小雞咕咕咕……孩子聽後高興就會模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