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光靠高ROE肯定是不夠了,我們還需要看企業的成長性、現金流和估值。
如何選出好公司?好公司背後,有什麼奧秘?
高ROE與淨利潤增長率
在呆會計或者是一些一知半解只看指標的人眼裡,ROE和淨利率增長率是有關係的:一般來說,淨利潤增長率等於ROE,如果企業分紅的話,淨利潤增長率低於ROE,如果公司進行了融資,那麼淨利潤增長率會超過ROE。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個結論呢?因為他們假設ROE不變,一家淨資產1億的公司,假設ROE是20%的話,那麼第一年淨利潤為0.2億,不分紅的話淨資產變成了1.2億,那麼第二年淨利潤為1.2*20%=0.24億元,淨利潤增長率為0.24/0.2-1=20%,也就是淨利潤增長率等於ROE。如果分紅或者融資,淨資產減少或者增加,自然引起淨利潤的變動,因此增速小於或者高於ROE。
這種觀點近幾年很少見了,這是以前銀行投資者最喜歡的道理,個人也是見過最呆的呆會計論調。因為幾乎企業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會影響ROE,ROE肯定是變化的,增厚的淨資產怎麼可能會跟原有的淨資產一樣帶來高ROE的收益呢?ROE是企業的最終結果,而淨利潤是原因,典型的因果倒置了。
個人認為ROE與淨資產增長率有關係,但不是上面的關係,淨利潤增長率主要是營業收入增長率、毛利率和費用率三者驅動,在淨資產增速較低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率可以提高ROE。
如下圖所示,雖然這些企業的ROE符合連續高ROE的特點,但是隨著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增長率大幅下滑,其ROE也大幅下滑(即使按照年化ROE)。比如環保產業的三聚環保和清新環境,由於受到產業政策的影響,淨利潤高增長不在,ROE下滑不可避免。
當然,與此相反,那些淨利潤高速增長的企業ROE也在上漲。比如下表中的平治資訊,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增長率為225%,其前三季度ROE為43%,遠超去年全年的33%。
我們可以判斷ROE與淨利潤增長率的關係:淨利潤增長率可以提高ROE,關鍵看淨利潤增長率和淨資產增長率的大小,淨利潤增長率大於淨資產增長率時,ROE提高。
淨資產增長率,如果不分紅,就是上一年度ROE。因此簡化一下:如果淨利潤增長率大於ROE,那麼下一年度ROE還會繼續提高。或許這才是成長股投資的真諦:淨利潤的快速增長和ROE的不斷提高帶來的雙擊。比如老闆電器2011年至2016年,ROE由12.98%提升至33.07%,主要驅動力可以理解為淨利潤的高速增長,淨利潤增長率遠超ROE。
投資時,ROE重要還是淨利潤增長率重要,個人認為都重要,缺一不可,畢竟淨利潤增長率可以提高ROE。同時,我們要規避那些看起來ROE很高,但是淨利潤開始下滑的公司,因為他的ROE也會下滑,帶來雙殺。比如上面的老闆電器,2017年淨利潤增速下滑至21.1%,低於當年的ROE31.1%,於是ROE也開始下滑了。
由此我們得出:本質上高ROE跟成長性沒有關係,前一年的高ROE,後一年淨利潤可能不再增長甚至下滑,所以並不可能指望投資以前年度的高ROE來獲取高收益,因為他的高ROE未來並不一定可以維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淨利潤增長率大於ROE時,可以提高ROE。
高ROE使用的前置條件是:未來ROE能保持或者提高,這個條件的判斷最為重要,也最難。
高ROE與現金流
高的ROE並不能必然帶來高的收現比,ROE是商業模式決定的,收現比也是商業模式決定的。真的好的商業模式是高ROE和高收現比。
今天我換個邏輯,使用三年一期平均收現比,如果這個比例小於90%,意味著三年一期實現收入的10%都沒能收回現金。理論上這種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有點價值毀滅的意思。
統計發現,這149家企業裡合計28家企業的收現比小於90%。主要分佈在環保(3家)、電子(4家)、電氣裝置(4家)、醫藥生物(3家)、汽車(3家)。這些公司的收現比不行確實是商業模式的問題,明明ROE那麼高,比如環保的三聚環保、清新環境和中再資環,下游主要是化工企業或者Gov,比如汽車的浙江仙通、川環科技,下游都是大的整車廠,現金流自然不會太好。
那些高ROE公司的收現比最好呢,房地產和食品飲料,收現比超過119%一共就10家,房地產和食品飲料就佔了7家,此外老鳳祥、浙江美大和吉祥航空的收現比也是讓人羨慕的。這些公司收現比好的本質還是因為都是TOC的,消費公司是好的股票這兩年開始深入人心,不過以後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們得出:高ROE與現金流沒有關係,這兩者都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一種是高ROE高現金流模式,一種是高ROE低現金流模式,我們的選擇當然是高ROE高現金流模式。
光靠高ROE是不夠的,成長性和現金流也必不可少,畢竟大家好才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但是光靠高ROE肯定是不夠了,我們還需要看企業的成長性、現金流和估值。
如何選出好公司?好公司背後,有什麼奧秘?
高ROE與淨利潤增長率
在呆會計或者是一些一知半解只看指標的人眼裡,ROE和淨利率增長率是有關係的:一般來說,淨利潤增長率等於ROE,如果企業分紅的話,淨利潤增長率低於ROE,如果公司進行了融資,那麼淨利潤增長率會超過ROE。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個結論呢?因為他們假設ROE不變,一家淨資產1億的公司,假設ROE是20%的話,那麼第一年淨利潤為0.2億,不分紅的話淨資產變成了1.2億,那麼第二年淨利潤為1.2*20%=0.24億元,淨利潤增長率為0.24/0.2-1=20%,也就是淨利潤增長率等於ROE。如果分紅或者融資,淨資產減少或者增加,自然引起淨利潤的變動,因此增速小於或者高於ROE。
這種觀點近幾年很少見了,這是以前銀行投資者最喜歡的道理,個人也是見過最呆的呆會計論調。因為幾乎企業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會影響ROE,ROE肯定是變化的,增厚的淨資產怎麼可能會跟原有的淨資產一樣帶來高ROE的收益呢?ROE是企業的最終結果,而淨利潤是原因,典型的因果倒置了。
個人認為ROE與淨資產增長率有關係,但不是上面的關係,淨利潤增長率主要是營業收入增長率、毛利率和費用率三者驅動,在淨資產增速較低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率可以提高ROE。
如下圖所示,雖然這些企業的ROE符合連續高ROE的特點,但是隨著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增長率大幅下滑,其ROE也大幅下滑(即使按照年化ROE)。比如環保產業的三聚環保和清新環境,由於受到產業政策的影響,淨利潤高增長不在,ROE下滑不可避免。
當然,與此相反,那些淨利潤高速增長的企業ROE也在上漲。比如下表中的平治資訊,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增長率為225%,其前三季度ROE為43%,遠超去年全年的33%。
我們可以判斷ROE與淨利潤增長率的關係:淨利潤增長率可以提高ROE,關鍵看淨利潤增長率和淨資產增長率的大小,淨利潤增長率大於淨資產增長率時,ROE提高。
淨資產增長率,如果不分紅,就是上一年度ROE。因此簡化一下:如果淨利潤增長率大於ROE,那麼下一年度ROE還會繼續提高。或許這才是成長股投資的真諦:淨利潤的快速增長和ROE的不斷提高帶來的雙擊。比如老闆電器2011年至2016年,ROE由12.98%提升至33.07%,主要驅動力可以理解為淨利潤的高速增長,淨利潤增長率遠超ROE。
投資時,ROE重要還是淨利潤增長率重要,個人認為都重要,缺一不可,畢竟淨利潤增長率可以提高ROE。同時,我們要規避那些看起來ROE很高,但是淨利潤開始下滑的公司,因為他的ROE也會下滑,帶來雙殺。比如上面的老闆電器,2017年淨利潤增速下滑至21.1%,低於當年的ROE31.1%,於是ROE也開始下滑了。
由此我們得出:本質上高ROE跟成長性沒有關係,前一年的高ROE,後一年淨利潤可能不再增長甚至下滑,所以並不可能指望投資以前年度的高ROE來獲取高收益,因為他的高ROE未來並不一定可以維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淨利潤增長率大於ROE時,可以提高ROE。
高ROE使用的前置條件是:未來ROE能保持或者提高,這個條件的判斷最為重要,也最難。
高ROE與現金流
高的ROE並不能必然帶來高的收現比,ROE是商業模式決定的,收現比也是商業模式決定的。真的好的商業模式是高ROE和高收現比。
今天我換個邏輯,使用三年一期平均收現比,如果這個比例小於90%,意味著三年一期實現收入的10%都沒能收回現金。理論上這種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有點價值毀滅的意思。
統計發現,這149家企業裡合計28家企業的收現比小於90%。主要分佈在環保(3家)、電子(4家)、電氣裝置(4家)、醫藥生物(3家)、汽車(3家)。這些公司的收現比不行確實是商業模式的問題,明明ROE那麼高,比如環保的三聚環保、清新環境和中再資環,下游主要是化工企業或者Gov,比如汽車的浙江仙通、川環科技,下游都是大的整車廠,現金流自然不會太好。
那些高ROE公司的收現比最好呢,房地產和食品飲料,收現比超過119%一共就10家,房地產和食品飲料就佔了7家,此外老鳳祥、浙江美大和吉祥航空的收現比也是讓人羨慕的。這些公司收現比好的本質還是因為都是TOC的,消費公司是好的股票這兩年開始深入人心,不過以後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們得出:高ROE與現金流沒有關係,這兩者都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一種是高ROE高現金流模式,一種是高ROE低現金流模式,我們的選擇當然是高ROE高現金流模式。
光靠高ROE是不夠的,成長性和現金流也必不可少,畢竟大家好才是最好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