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春了無痕qc
-
2 # 金城風雲A
1.0公民制,周之前的制度,有權力有義務的公民壓制,有義務沒權力的自由民。
2.0封建制,秦以前的制度,王控制資源的分配權,貴族承認王來獲得資源,王承認貴族,貴族承認王。
3.0王朝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使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從而結束封建時代,開啟王朝時代,但是他沒有找到與王朝制度所配套的王朝文化,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啟用董仲舒的儒家文化,才找到與王朝制度所配套的王朝文化,讓中國真正進入王朝時代,王朝時代是以王權為根本,官權為輔助的時代。
王朝時代只要士大夫階級信仰儒家就行,民眾信仰什麼不重要,因此王對於民眾來說只是單純的統治者。
可是這麼說,秦朝以前,帝王就是統治與信仰的結合體,用另一個詞叫做政教合一,畢竟皇帝也叫天子嘛。
而儒家思想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試圖想打造這樣帝王。
但漢朝的建立卻開始打碎了原有帝王的貴族屬性,進而出現了平民皇帝,這種皇帝的神聖性進一步縮減。
皇帝的也開始從信仰上慢慢的落到僅剩統治了。
但不管怎樣,皇帝雖然僅剩統治,但皇帝卻一直決定著其他宗教大佬的冊封,也就是說,雖然皇帝自身的神聖性變少了,使得民眾信仰力減少了。
但在其他宗教信仰中,皇帝依然有著掌控力,而透過這種掌控力依舊在昭示自己的神聖性。
比如冊封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大佬,似乎從宗教自身的組織和信仰上來看,一個神聖化的教主怎麼需要世俗皇權來冊封呢。
這一點,恰恰與西方相反,中世紀國王需要得到教會冊封加冕,但不管怎麼樣,缺少了宗教的認可,國王的世俗屬性將不夠牢固。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中國古代皇帝雖然損失了民眾信仰的基礎,但卻憑藉世俗的權利來控制著其他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