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哼哼

    這就是俗話說的槓桿效應。一般人理解,做企業借錢越少越好,少付利息唄,但如果企業處在一個市場快速發展或通貨膨脹較高的市場下,適當舉債確實可以降低資金成本提高回報。比如:一個企業資本金100萬,一年的盈利也是100萬,投資回報率是100%,但企業現在擴大一倍產能的話,假定投資一百萬,盈利也擴大一倍,如果企業全部採取股權融資的話,投資回報率還是200/200=100%,但企業所需100萬如果全部舉債的話,年利率10%,那麼企業的回報率就變成200-10(利息)=190萬,190/100=190%。股東的回報率就有投資前的100%變成了190%。這個就是利用了資金的槓桿效應,即只花了10%的資金成本得到了90%的回報。但是這種情況的前提就是未來的盈利要高於舉債的成本和企業要有好的市場前景和現金流。這麼說你明白了嗎?

  • 2 # 昂納克

    同等運營條件下,當然是用自己錢節省,借錢要多付利息,這是普通人的想法,然後這是片面的,忽略了規模效應和滾動效應。

    簡單舉例:你經營一家企業,你的產品成本是1000元,售價1200元,你自己的錢有100萬,按比例可以支援你生產1000個產品,實現利潤20萬。但是實際生產中的各個環節都會出現流存,供應商發貨運輸要時間,材料庫要備料,生產線要備餘量和不良,工序的流轉會積壓,成品要備庫存,銷售要週期,回款有積欠。

    以上就是“資產週轉率”的問題,最終的結果是你雖然產能和訂單足夠,但是實際上只能生產500個產品賺10萬塊,資金充足的話可以更充分的賺到本該賺到的錢。

    另一方面,採購規模和現金付款毫無疑問能降低你的材料成本,足以抵消你銀行貸款的利息支出,當然,高利貸是最好別碰,你的利潤不夠填坑的。

  • 3 # 空谷財譚

    說借錢多可以降低成本都是胡話,誤導人盲目借款。大多數情況下,借錢越多成本越高, 包袱也越重,談何降低成本。

    只有兩種情況下,企業透過適當借款可以降低成本,那就是長貸短用,或者以息抵稅。

    所謂長貸短用,就是借長期款項,在短時間內迅速週轉,透過提高週轉率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所謂以息抵稅,指的是有些企業利潤很高,不同年份之間波動也很大,為了平滑稅收,採用貸款的方式,利用貸款利息可以稅前抵扣的特點,主動負債,用以調節當年所得稅。

    不過不管怎麼說,借錢多一定不會降低成本,這是肯定的 。我所說的只是合理負債,與題主所說不是一個概念。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 4 # 飛刀47號

    借錢多肯定可以降低成本……這個是說借銀行錢……你要是去借高利貸,那就不是成本問題了,就是作死了。

    銀行借款成本低,外部融資成本高。

    大部分建築工程公司,建材公司。合同都有延期付款條款……一般是推遲一個月付款,給予1%-2%的資金補償…!你要是借了銀行錢,現在約6%-7%。接了這樣的單子……一年白賺5%…!

    現在很多銷售不是能不能賺錢問題,是你能不能墊款問題……有的生產企業透過銷售公司銷售……銷售公司主要就是給予墊款。能借到便宜銀行貸款,就是賺錢!

    絕大部分商貿公司,都有折扣付款條款……就是如果現金立刻結算,貨款8折。如果一個月就85折,半年全款………如果你不著急回款,這些錢就賺到了。

    南方很多大集團,內部融資。不管誰的錢,信用融,一年9%左右……公司員工都瘋了,全部抵押做消費貸…一年賺三萬差價起(銀行用途需要包裝)。

    資金和權力就是利潤的源泉。這個老話不錯的。

    注意…本人銀行信貸員20年,炒股韭菜20年。將釋出兩種內容…1,腦洞新聞…快樂生活。2,成功學內容……如有興趣,請關注

  • 5 # 愛生活的艾倫

    一、現金比利潤更重要

    做企業的人都知道,現金比利潤更重要,現金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為現金是企業可以直接支配的資產,也是靈活度最高的資產,是企業能立即用來購置財產、償還債務和支付其他費用的經濟資源,流動性極強。

    企業的經營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時候都是臨時需要用到現金的。如果企業將絕大部分現金用於投資週期比較長的專案,就會因為缺乏流動性而處於被動,因此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雖然賬上有很多現金,但是仍然會透過貸款等方式融資,用於週期比較長,或回款比較慢的專案,這樣就可以留著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大大增強了企業經營的機動性。

    就拿蘋果公司來說,他們經常收購一些具有很好發展學前景的新專案或小企業,這些新專案或小企業由於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參與收購的公司會很多,那麼在參與收購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現金,如果賬戶上的現金比較多,就可以直接購買,加快決策的速度,無需等待透過融資或貸款得來的錢再進行,這就大大提高了競爭和談判的砝碼。

    二、借錢可以最佳化企業的財務槓桿,降低資金使用成本

    財務槓桿,又稱融資槓桿,資本槓桿或負債經營,是指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企業合理、有效地利用財務槓桿作用,可以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提高企業的自有資金利潤率。

    我們來看一個公式,簡單說就是資本利潤,資本利潤=(資本利潤率X總資本-負債利息率X債務資本)×(1-所得稅率)

    假如當前企業的資本利潤率(也就是投資利潤率)是10%,貸款的利率是7%,所得稅是25%,貸款100萬,那麼資本利潤=(100萬*10%-100萬*7%)*(1-25%)=2.25萬。

    從這個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企業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財務槓桿作用就會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且負債比率(債務資本/資本總額)越高,財務槓桿利益越大。現實中企業的負債率在40%—60%之間都是合理的,合理的負債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收益,降低企業資金使用成本。

    三、合理借錢可以抵抗通貨膨脹

    近年來,全球生產價格及消費價格都在上漲,但是貸款利率卻是呈下降的趨勢,因此貸款就成為了抵抗通貨膨脹一個很好的方式,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2016年中國的貸款利率是4.35%,小王透過按揭貸款100萬15年買了一套房子,月供7573元。假如在未來的15年裡,物價年均漲幅是2.5%,年均貸款利率是5%,那麼在15年的還款時間裡,其實每個月的實際還款是在不斷減少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物價的變化基本上呈漲幅的趨勢,而房貸的利率的變動幅度是相對比較小的。比如到了2020年,貸款的利率仍然維持在5%左右,而如果按照物價每年漲幅2.5%計算,到了2020年,小王每個月的還款仍然維持在7500元左右,而此時,7500元僅僅相當於2016的6777元,到了2025年,7500元僅僅相當於2016年的5971元,也就是說每個月的還款實質上是在減少的,這就就跑贏了物價的上漲水平,實現資產增值。

    以上我們舉出的例子主要體現在消費市場,同樣的事情也會在生產市場有效,特別是對於中長期貸款來說,貸款顯然是抵抗通貨膨脹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四、借錢可以佔領市場機會,獲取競爭優勢

    在很多人的眼中,食己之力,不受制於人,有多少能力獲取多少回報,所以很多人對貸款比較忌諱。但是我們認真去觀察,我們會發現,越是有錢的人越是樂於去貸款。就拿明星來說,雖然他們每年的收入不菲,但是很多明星還是會透過貸款去買房或投資其他專案,而企業透過貸款開拓市場更是家常便飯。

    思科公司CEO約翰·錢伯斯曾說過現在的市場競爭格局是“快魚吃慢魚”,現在大公司不一定打敗小公司,但快的一定會打敗慢的。

    過去資訊比較封閉,很多企業利用資訊的不對稱達到了悶聲發大財的效果,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過去靠關係、靠特權的時代已一去不返,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資金作為市場核心的資源,對市場的競爭格局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現在市場的變化之快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比以前要大很多,很多市場機會一旦出現就很快被人搶走,而搶走市場機會的絕多數都是資金比較充足的企業,而這些企業用於搶佔機會的資金也並不是他們自有資金,很多都是透過貸款或其他融資手段來籌集的。

    所以在當今這種以快取勝,現金為王的時代,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資金儼然已經無法跟進市場變化的速度,也很難抓住市場的機會,不懂得借用外部資金,只會讓自己在市場競爭格局中處於劣勢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看出一個人對你有沒有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