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忠寶

    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一下三點原因:

    第一,是為了突顯梁山好漢的尚武之風和必勝之心。

    古代犒賞三軍,殺得正是牛,宋代偉大詞人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寫過:“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八百里正是指牛,將烤牛肉分給麾下士兵,可以極大的提高士氣,必勝!

    中國一直流傳“以形補形”的思想,直到現在我們仍受這句話的影響,牛力氣非常大,吃牛肉的梁山好漢力氣更大,凸顯了梁山好漢的尚武風氣;初生牛犢不怕虎,牛擁有一種勇於探索的革命精神,梁山好漢吃牛肉,更可以提高勇武之氣;牛脾氣犟,因為牛有所堅持,有所作為,更能提現梁山好漢的堅韌不拔的擎天氣概!

    第二,吃牛肉是為了更加凸顯出梁山好漢反抗軟弱宋庭的決心。

    牛在古代農耕文明中是寶貝,誰都不允許隨便宰殺牛,不管牛是你的還是官府的。西周時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的規定。漢朝時,殺牛是要償命的,即使你是牛的主人。漢以後,對殺牛的懲罰不再那麼嚴厲了,牛主人擅自殺牛,在唐朝判徒刑一年,在元朝則要杖責一百。但是宋真宗在即位之初的鹹平六年(1003年)下了一道聖旨,禁止殺牛和食用牛肉。

    梁山好漢本來就是反抗宋庭的主力,朝廷越是不允許的,就越是要做,你朝廷不允許宰殺耕牛,那我梁山好漢就要每頓都吃牛肉,狠狠的打宋庭的臉面。

    第三,牛肉真的特別好吃。

    宋朝的好多詞人都曾經歌頌過牛肉的美味,比如:

    大詞人黃庭堅在《和答魏道輔寄懷十首》中寫到:“酒闌豪氣在,尚欲椎肥牛。”

    華嶽在《郊飲》中寫到:“豬頭煮去和皮擘,牛肉秤來帶骨燒。”

    汪元量在《夷山醉歌》中寫到:“搥羯鼓,彈箜篌,烹羊宰牛坐糟丘,一笑再笑揚清謳。”

    都可以非常直觀的體現牛肉好吃啊!

  • 2 # 張不叄讀秦史

    水滸傳是文藝作品,畢竟和實際情況有區別的。

    歷朝歷代都有禁止殺耕牛的規定,周代連上層社會都“諸侯無故不殺牛”,秦代《廄苑律》嚴格到連牛屍都要上繳,把牛屍分解成皮、肉、筋、角,分頭賣錢,這種病牛、死牛的肉都要賣,更別提私自殺耕牛了。《唐律》的《廄庫》也規定,“主自殺馬牛者,徒一年。”

    至於水滸傳為什麼動不動就寫好漢吃牛肉,推測有兩種可能:一是水滸傳本身就刻畫的是一群蔑視主流規範的“社會人”,吃牛肉的行為本身就是在挑戰法律;二是為滿足讀者和聽眾的心理需求,當時水滸傳的讀者和聽眾以平民階層為主,日常的伙食肯定很普通,吃肉的機會不多,聽聽好漢們動不動幾斤牛肉、幾兩酒,哪怕是吃不到嘴裡,想象一下也能過過癮,類似如今大家讀網路小說,體會一把爽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抬頭蛙泳,會仰泳,狗刨,自由泳,但只會把頭漏在外面,不會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