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田君Bellatores

    在清朝歷史上的眾多皇子中,康熙帝曾經的太子胤礽是十分幸運的:因為康熙帝對赫舍裡皇后的深愛,他在2歲時就被正式封為皇太子、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但胤礽更是不幸的:曾經深受父親喜愛的胤礽雖然當了38年太子,卻一生曲折,在兩起兩落之後未能如願繼承皇位,落得晚景淒涼的結局。從歷史記載來看,胤礽被廢可謂是咎由自取,除了他的才能未能達到父親的期望之外,他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犯下的諸多錯誤(窺伺皇權、結黨營私)也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胤礽畫像

    要想解答這一問題,我們可以按照“兩立兩廢”這條線索簡單回顧他的一生:

    一、子以母貴、成為太子(1675年)

    胤礽之所以能夠獲得父親青睞、成為太子,與他的生母赫舍裡皇后關係密切。赫舍裡皇后是康熙帝的結髮妻子,從1665年與康熙帝結婚之後,便深受康熙帝的寵愛。1674年,赫舍裡皇后在生下胤礽後不久便因難產逝世,年僅22歲。由於對赫舍裡皇后的懷念,康熙帝決定在1675年時冊立年僅2歲的胤礽為儲君,他的這一決定也得到了孝莊太皇太后的認可。康熙十四年(1675年)12月13日,康熙帝正式昭告天下、冊封太子。詔書原文如下:

    “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於戲。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電視劇《康熙秘史》中由蔡琳飾演的赫舍裡皇后

    二、觸怒父皇,首次被廢(1708年)

    事實證明,過早被立為太子對胤礽的性格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隨著年齡增長,他逐漸變得驕橫傲慢、與眾兄弟之間的關係也十分淡漠。出於對權力的覬覦,胤礽對父皇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父子之間也逐漸產生矛盾:1690年7月,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突然患病,於是他召胤礽和三子胤祉前來探病,但胤礽在探病時反應冷淡,令康熙帝十分失望。此事也成為父子關係惡化的轉折點。不過,康熙帝此時仍然對胤礽寄予厚望,於1695年冊立太子妃瓜爾佳氏、開始鍛鍊他處理朝政的能力。1696年,康熙帝再次征討噶爾丹時便命令太子代行監國之職。太子也利用監國之機結成朋黨、開始在自己周圍形成一個以他的舅舅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康熙帝班師回朝後察覺到了這一點,便開始暗中打壓太子黨的勢力。

    《康熙王朝》中由陳道明扮演的康熙帝

    1697年康熙帝遠征寧夏時,太子黨的勢力又進一步膨脹,使得康熙帝更為不滿。1698年,為了消除太子黨一家獨大的不利影響,康熙帝開始讓受封的其他成年皇子參與國家政務,希望透過多方鬥爭平衡朝中政治勢力。然而,康熙帝這一舉動也導致其他有意爭奪儲君之位的皇子開始攻擊太子、導致政治鬥爭愈演愈烈。在政治鬥爭中,胤礽自身才幹不足、驕傲自滿的缺點也暴露無遺。在太子黨與反太子黨鬥爭日漸激烈之時,康熙帝對胤礽也日漸不滿,他於1703年將太子黨首領索額圖下獄處死、並以黨錮之罪嚴懲了其他的太子黨成員。然而此時胤礽不知收斂,依然我行我素。1708年時發生的另一事件則直接導致了胤礽被廢:康熙帝率領諸子圍獵時,第十八子胤衸突然病逝。得知這一噩耗後,隨行的其他皇子都反應平淡。康熙帝感到十分痛心、便將他們怒斥一番。不明就裡的胤礽在夜晚時跑到父皇帳外窺視、打算了解父皇的真實想法,正好被康熙帝抓個正著。康熙帝認為胤礽陰謀弒君,盛怒之下便起了廢太子的心思。1708年9月,康熙帝返回北京後便下詔廢黜胤礽,此時距胤礽被立為太子已經過去了34年。詔書原文如下:

    “從前索額圖助太子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下獄處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且皇太子胤礽生而克母(嫡後)孝誠仁皇后,此等之人古稱不孝,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胤礽所用一切遠過於朕,伊猶以為不足。恣取國帑、干預政事、必致敗壞中國家、戕賊我萬民而後已。若以此不孝不仁之人為君、其如祖業何!”

    《康熙王朝》中的索額圖

    三、為平紛爭,復立太子(1709年)

    康熙帝廢黜胤礽的本意是希望諸位皇子以此為戒、禁止結黨營私,但皇子們爭奪儲君的政治鬥爭卻反而日漸激烈。皇長子胤禔奪嫡失敗一事,則成為胤礽恢復太子地位的重要誘因。胤礽的復位,很大程度上是康熙帝懷念舊情、希望以此平息皇子內鬥所致。胤禔誤以為父皇打算廢嫡立長,他便藉著看守胤礽的機會提出願幫父皇殺死胤礽的要求,但此舉最終招致康熙帝的反感和厭惡。胤禔暗中詛咒太子的陰謀被揭發後,康熙帝也在1708年時下令將胤禔終生幽禁。處理了胤禔之後,康熙帝便在1709年時以胤礽病情好轉為由、恢復了他的太子之位。

    《康熙王朝》中的胤禔

    四、不思悔改、再遭廢黜(1712年)

    胤礽被重新立為太子之後,又故態復萌、走上了結黨營私的老路。他甚至已經開始厭倦了長期處於太子之位的狀態,開始試圖陰謀奪取皇位,這最終導致他徹底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可能。1711年爆發的“沈天生案”標誌著皇帝與太子之間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康熙帝見太子並無悔改之心,便決定再次廢黜胤礽。1712年9月,康熙帝下詔稱:“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后,著將胤礽拘執看守”,第二次廢黜胤礽、將後者終身幽禁。就這樣,當了38年太子的胤礽在幽禁中度過了餘生,他在被幽禁13年後鬱悶而終,時年52歲。

    總之,胤礽被兩度廢立的原因大致可以總結如下:

    兩次立胤礽為太子的原因基本都與親情相關。一立是出於康熙帝對已故皇后的深愛和追思之情;二立則是為了平息皇子內鬥、並給予胤礽改過自新的機會。

    兩次廢黜胤礽的原因也大致相似,主要包括覬覦皇權、結黨營私等惡劣舉動威脅了康熙本人的統治。畢竟在權力面前,即使是父子親情都毫無意義。當然,康熙帝本人也應負一定責任,他對太子的驕縱、未能採取措施鞏固太子權威等政治失誤也導致了太子的悲劇結局。

  • 2 # 農民工說古道今

    胤礽,清朝唯一一位、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清聖祖(康熙帝)嫡長子,齒序行二,生母為清聖祖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出生,次年即被父親清聖祖正式冊立為皇太子。

    因為名分早定,可以這麼說,胤礽從懂事起,天底下除了曾祖母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和父親清聖祖,就是他最大,所有人都得圍著他轉。而這樣的成長環境也造就了胤礽任性妄為的性格和對兄弟、甚至父親的冷漠。到最後,胤礽甚至喊出了“古往今來,豈有四十年太子乎?”這話什麼意思?“爹啊,你怎麼還不死?”不是嗎?

    康熙四十七年,清聖祖第一次廢黜胤礽只不過是長期父子矛盾的總爆發而已。實際上,很早之前清聖祖就已經對胤礽有所不滿了。早在清聖祖親征噶爾丹期間,胤礽與皇三子赴大營探望病中的父親清聖祖時,胤礽便表現得相當冷漠,以至於清聖祖很快便將他打發了回去,單獨留下了胤祉。此事讓清聖祖的心陣陣發涼,多年之後廢黜胤礽時清聖祖仍然提起此事,可見影響之深。對皇帝老爹尚且如此,對兄弟、群臣可想而知。清聖祖給出的廢黜胤礽的理由當中就有對兄弟冷漠和虐待大臣這兩條。

    除此之外,因為清聖祖大肆任用其他兒子,讓胤礽覺得自身的地位遭到了嚴重的威脅,實際上也的確如此。胤礽為了自保,身邊漸漸聚集了不少所謂的“太子黨”,而皇太子結黨自古以來都是皇帝們的大忌,這也為後來清聖祖廢太子埋下了伏筆。到了最後,清聖祖內心甚至近乎已經認定胤礽心懷不軌了,就連兒子在屋外看看他這位老爹在幹嘛都成了“窺視君父、圖謀不軌”的罪名。足可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終,康熙四十七年,父子矛盾總爆發,清聖祖正式邁出了廢太子這一步。

    其實,彼時的清聖祖內心也是糾結的。畢竟自己在胤礽身上傾注了太多地心血,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從內心而言,清聖祖並不願意接受自己對胤礽的培養是失敗的這個結論。這也是後來清聖祖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原因之一。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清聖祖第一次廢太子之前自己也沒有料到問題會這麼嚴重。

    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唯一的嫡長子、皇太子沒有了。理論上,所有的庶出兒子都有機會。於是,清聖祖的兒子們紛紛粉墨登場。先是皇長子胤禔暗示父親殺了胤礽,並表示自己願意擔下這個罵名。緊接著,皇三子胤祉舉報胤禔以巫蠱之法魘陣胤礽。再之後,皇八子胤禩也跳了出來,聯絡群臣上書舉薦自己出任新太子,這一切的一切讓清聖祖有些始料不及。雖然清聖祖知道兒子之間有爭鬥,這也是可以預見的。但是清聖祖沒有想到,兒子們之間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群臣也早已開始紛紛站隊了。面對諸子奪嫡的白熱化,晚年的清聖祖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這時候,清聖祖最需要的是政局穩定。可是,無論選誰當這個新太子都避免不了與胤礽同樣的命運,成為眾矢之的無可避免,政局動盪也無可避免。因此,清聖祖最終選擇了恢復原狀,復立胤礽。既是為了杜絕其他兒子的爭儲之心,也是因為自己內心的不甘心,作為父親,清聖祖還是希望兒子胤礽經歷過挫折會有所收斂、有所好轉。這是在給胤礽機會,同樣也是給自己機會。

    於是,康熙四十八年,清聖祖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希望以此來壓制其他兒子的爭儲之心,維持政局穩定。可是,潘多拉盒子一旦開啟,想再關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胤礽第一次被廢讓其他皇子嚐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非但沒有就此停止對儲位的覬覦,反而變本加厲,畢竟搞掉了胤礽自己才有希望。同時,胤礽經過第一次被廢之後,並沒有痛改前非、低調做人,反而更加變本加厲,最終導致第二次被廢。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前,清聖祖一心一意在培養這個自己選定的接班人,並沒有考慮其他人選。第一次廢太子,清聖祖多多少少有那麼點兒一時氣憤,並沒有事先想好接替胤礽的人選。在看完兒子們的表演之後,算是勉強默定了一個或者幾個考慮人選。但是,清聖祖也拿不準,還要繼續考察考察。同時,可能也是為了保護這個接班人。畢竟一旦立為皇太子,幾乎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因此,倒不如讓胤礽復位,如果胤礽能痛改前非,那就還是他,省的費事。如果胤礽真不行,正好可以藉著這段時間考察考察新接班人。康熙五十一年,清聖祖第二次廢太子,一來是因為清聖祖認定胤礽真的不行,二來選定的接班人基本上已經經受住了考驗,清聖祖已經下定了決心。最終,胤礽第二次被廢,幽禁終老。此後,因為胤礽的前車之鑑,清聖祖再也沒有明立皇太子。於是便有了後來清世宗皇位來路不正的傳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4歲了,是打工還是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