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鎮月明
-
2 # 孤客生
在歷史中,有著不少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權力並不怎麼大、甚至有些弱小的官職,或許大家在聽到他們的官職時,會對他們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官職產生一種無形的敬仰,但在真正的歷史中,他們的權力地位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巨大。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聽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厲害的官職。
清朝的兵部尚書清朝的朝廷主要由六部構成,清朝六部分別掌管著不同的職責,根據掌管職責的不同,六部被劃分成了吏部、兵部、工部、戶部、刑部、禮部
但實際上兵部尚書並沒有這麼厲害,權力也沒有那麼巨大。
清朝的兵部尚書和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是有著一定類似的,雖然都掌管著軍事方面的職責,但同樣沒有太過於巨大的權力。
清朝兵部尚書更多時候掌管地是各種後勤方面的工作,比如糧草的調動、將領軍官的考核、各種計劃的參謀制定等等。民國軍統局局長雖然現在距離民國已經有了將近百年的時間,但是在各種影視劇以及歷史記載的影響下,人們對於軍統仍然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
軍統建立於1938年,當時正是抗戰爆發的初期,蔣介石為了能加大對日本軍隊情報的偵查力度、為了增強各種可供他呼叫的鷹犬力量,他就擴大了原本復興社特務處的規模,成立了接下來影響了整個抗戰局勢的軍統。
軍統建立之後,隨著抗戰的爆發,規模擴大了許多倍,在軍統最為巔峰的時期,軍統擁有了編內、編外30多萬龐大數量的特務、情報人員。
但實際上軍統局的局長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厲害,軍統局的局長在軍統內部是不掌握實際權力的,這個崗位就是一個虛職。
在戴笠擔任副局長、掌握著實際權力的年代,他們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為戴笠遮擋住來自於國民政府內部各種無形的腥風血雨。
在軍統成立之初,蔣介石就早早地為戴笠做好了各種工作,當時的國民政府很講究資歷,在蔣介石的支援下,戴笠雖然掌握了非常巨大的權力,但總不免會遭受到來自於國民政府內部的各種阻撓和攻擊。在這種阻撓和攻擊下,會極大限制到軍統的發展。
而讓相關能力很強,但是資歷不足的戴笠擔任了軍統局的副局長。
在這種操作下,就避免了不少的尷尬。
雖然能擔任軍統局局長的人地位很高,但他們在這個位置上並不掌握任何的權力,因此軍統局局長也可以被我們歸類到這個名單之中。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麼厲害的官職,當然在我們浩瀚的歷史中,還有一些其他許許多多這樣的官職,只不過因為篇幅有限,我們這裡就不過多介紹出來了 -
3 # 大將軍威武K
這樣的官大多出現在散官之中。中國古代的官職按等級分為職事官和散官兩大類,前者掌握實權,後者沒有實權,但是品級都相同、待遇也相同,分文武兩類。
散官最早出現在隋朝,然後一直延續到清朝。
官居一品的文散官主要有光祿大夫、榮祿大夫,二品官有資政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官居一品、二品的有輔國大將軍、鎮國大將軍、驃騎大將軍、建威將軍。
總的來說,散官的官名實際跟榮譽稱號差不多,品級雖然和職事官相同,實權卻相差甚遠,這和現在高官低配的道理一樣。
-
4 # 鹹魚閒聊
八府巡撫
這個官職在歷史上其實是沒有的,在清朝,巡撫是一省掌管,巡撫之上是總督,哪裡有什麼八府巡撫。其實八府巡撫的原型是“八府巡按”,而這個“八府巡按”正是官銜是“監察御史”,就是臨時由朝廷委派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的官職,品級不高,只有五品,而巡撫可是二品大員,只不過監察御史是朝廷委派到地方巡查的,品級不高但畢竟是從天子身邊來的,所以地方巡撫見了也都要客客氣氣的,生怕這些監察御史回去給他們穿小鞋。
其實還有一些榮譽銜的官職除了能體現一下地位之尊外也根本沒有任何實權,比如東宮三師三少的官職,都挺唬人的,就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少保這些,都是沒有權利的虛職,只不過只有那些德高望重,有功於社稷的官員才能得到,雖然是虛職但也少。
-
5 # 司馬砸光
在國軍部隊裡,不管聽起來多麼高大上的軍職,只要前面冠了一個“副”字,基本都是空架子。副主官如果沒有兼任下一級作戰單位的正職,可能也就只能管管自己指揮部的幾個人,變成可有可無的“吉祥物”了。
要說明這一空泛的問題,需要通過實證來加以說明。我們不妨就以去世後被兩岸共同悼念的抗日名將——鄭洞國將軍的經歷來簡要論證一下吧。
長城抗戰時期的鄭洞國、黃傑、關麟徵等人
1938年臺兒莊戰役後,鄭洞國由第2師師長“擢升”為52軍副軍長,他憤而辭了職當時的52軍,軍長為關麟徵,下轄鄭洞國第2師和張耀明第25師。由於起家於25師,再加上張耀明還為陝西同鄉及小迷弟,關麟徵升為32軍團長後就把張耀明扶到了52軍軍長的位置。而資歷更深、戰功更高的鄭洞國僅僅出任了副軍長,連第2師師長也不再兼任。
看起來鄭洞國似乎升職了,其實他的副軍長基本就是擺設,甚至比當師長還不如。鄭洞國知道這與之前長城抗戰時與好朋友杜聿明一起共同得罪了關麟徵也有一點關係,於是就請了長假去了長沙,等於是辭職了。
1939年初,杜聿明出任由新編第11軍改編而成的第五軍軍長後,力邀鄭洞國出任榮譽1師師長,鄭洞國欣然前往。不久,鄭洞國擢升為第五軍副軍長兼榮譽1師,後來又率部參加了崑崙關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駐印軍時期的鄭洞國與蔣介石、蔣緯國等人
1944年8月,新一軍軍長鄭洞國“升任”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成為史迪威的副手攻克緬北重鎮密支那後,新一軍擴編成孫立人新一軍和廖耀湘新六軍,史迪威為總指揮,鄭洞國為副總指揮。史迪威返回美國後,留下的職位由索爾登接任。
按鄭洞國將軍的長孫鄭建邦所說,“祖父到任之後,除了身邊的衛隊,無權指揮任何一支部隊”,“職責僅限於掌握軍隊紀律,鼓舞部隊士氣”。
當然,鄭將軍還是逐漸依靠自己的能力贏得了史迪威及索爾等的信任,有時也會親臨前線指揮,比如密支那戰役,有時甚至會乘坐小型直升機飛臨前線。
但總體來說,作為駐印軍副總指揮的鄭將軍,並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指揮水平,也沒獲取足夠的指揮許可權。
駐守長春時期的鄭洞國
1947年8月,鄭洞國出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實際上等於靠邊站了”東北行轅副主任,作為主任陳誠的副手,理論上為東北地區的軍政二把手。但援引鄭建邦的說法,“幾乎所有的軍事事物,陳誠都交給了親信、剛來東北的副主任羅卓英處理”。
陳誠去職後,衛立煌上任新成立的東北“剿總”總司令,鄭洞國為幾個副總司令之一。後來在蔣介石、衛立煌的嚴令和勸說下,鄭洞國飛赴長春,兼任新組建的第一兵團司令,並接替樑華盛出任吉林省主席一職。
也就是說,如果鄭將軍不是以“剿總”副總身份兼任第一兵團司令,僅僅有“剿總”副總司令名頭的話,也就等於被剝奪了實際的兵權,說話也沒什麼份量可言。
孫立人將軍
孫立人將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被從新一軍軍長的位置“提拔”至東北保安副總司令,實際兵權等於全部移交給了曾經的部下、新任新一軍軍長潘裕昆。
所以,從鄭洞國、孫立人將軍的個人經歷來管窺一下,大致可以看出國軍部隊中副職通常處於尷尬境地的一斑吧:有些副職聽起來名頭山響,實際上往往是被變相架空了。
-
6 # 史之策
屬下:沒品。
孫悟空:沒品?莫非是大到了極點?
屬下:哪裡是大到極點,根本不入流。
孫悟空:什麼是不入流?
屬下:最低最小的官,只配給玉帝看馬。
孫悟空聽到之後,可謂是生氣到了極點,打翻了面前的桌子。闖出了南天門,回到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
孫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後,就有兩個小妖怪前來投奔:
久聞大王招賢,無有得見,今見大王受了天祿,得意榮歸,特獻“赭黃袍”一件,與大王呈慶。肯不棄鄙賤,收納小人,亦得效犬馬之勞。這句話中有真有假,是看到孫悟空受了天庭正規編制之後,前來投奔。想當年孫悟空在下界為妖,他們這兩人也不見前來。現在剛剛從天庭下來,立刻跑來獻殷勤。
第二:弼馬溫是個不小的官職。玉帝問武曲星君天庭當中還有什麼職位空缺?最後得知御馬監缺一個正堂管事。然而御馬監是個什麼地方?它等同於天庭當中的宮、殿、方、處,屬於天庭直屬部門的負責人。
雖然電視劇當中,弼馬溫似乎是一個光桿司令,每天還需要自己去放馬。但是實際並非如此,建成、建賦、點簿、力士等大小官員。其中官職最小的是力士,他們負責養馬。剩餘的人都是管事的,也就是說只需要坐在辦公室批批檔案。
而且到了明朝後期,御馬監的職責也開始逐漸擴大。從剛開始的只負責養馬,到後來涉及財政軍事等領域。
為了照顧數量眾多的馬匹,甚至還需要配備相應的管理技術人員,包括了騰驤四衛及四衛、勇士營。這支部隊最多的時候人數達到4萬多人,在古代的時候,4萬多人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部隊,更何況還是駐紮在皇宮之中。
4萬多人所養的馬,總不能只有幾千匹吧。光是皇宮當中所用,就不止幾千匹了,時不時的還要賞給一些大臣。所以就要配備相應的牧場,以及對應的飼料等等。
-
7 # 歷史與人像
一看到這個問題,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來的最強烈的印象,就是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裡的那個一聽名稱,霎時間就會覺得很高大上的官階,那就是“八府巡撫”。怎麼樣,諸位請仔細想想, 看有沒有道理。
電影裡的星爺,皇帝說他是正一品,這可讓星爺很是興奮。可實際上,這個職位是由朝廷臨時委派的,只是巡視各地,負責監察考核官員。而它真正的名稱是"八府巡按",行使的是御史的職責,而且是地位極低的御史,雖然帶個“御”字,看上去好像是皇上身邊的人,是替皇上辦事的,就是皇上名正言順派出去巡視百官的。既然是御史,也就是言官,就是給當官的挑刺的,雖然級別低,你還不敢得罪,否則,要是上頭沒人的話,你的官也當到頭了。八府巡按沒有處置權,但有建議權,而且是向皇帝提建議的,所以,一般當官的見了他們還是要悠著點。
因為是臨時性的官職,所以,包大人在審完戚秦氏滅門慘案後,就拿了祕方和人生孩子去了,不過也算是為民伸冤了,正因為此官一到任就為民作主,所以老百姓心目中就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官。怎麼樣,這個答案很切題吧。
-
8 # 勇戰王聊歷史
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
這個頭銜只有一個人被授予過,那就是少帥張學良。貌似一人(蔣介石)之下,萬人之上。其實,這是個虛銜。
但是,張學良這個副司令在“蔣閻之爭”(中原大戰)中,並不是真心支援蔣介石。雖然蔣介石給了張學良很多好處,把華北地區劃給張學良,外加幾千萬鉅款,還封他為副司令,但是,他一直不出兵。直到蔣介石勝局在握,佔領濟南,少帥才出兵“調節”。此時已經是1930年9月18日,這個副司令真是對黨國忠心耿耿啊。
1930年10月9日張學良正式就職,中華名國三軍副司令。1931年,“918事變”後,東北邊防軍在“三軍副總司令”的“不抵抗”命令下,開始陸續撤出東三省。
1933年3月,128名日軍攻佔承德,東北全境淪陷。10日,張學良引咎辭職。
少帥雖有三軍副司令的名號,卻沒有幹三軍副司令的活。他這個副總司令也指揮不動別人,擔不起三軍副司令的責任。這個官職,我覺得符合題目。
回覆列表
南京國民政府的主席,這職位夠牛吧!那可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著中華民國。
林森也是國民黨中的元老級人物,早在1898年就加入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時,林森擔任南京國民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袁世凱掌權之後,林森又一直跟著孫中山進行革命活動,是國民黨右派西山會議派的領袖人物。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在南京令立國民政府,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在經過一番博弈之後,寧漢合流,蔣介石在李宗仁等人逼迫下被迫下野,林森取代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主席。
也就是說,從1931年到1943年,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一直是林森。
林森雖然是當時的國府主席,卻只是一個虛位元首,沒有多大實權。舉個例子,可以說明問題: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蔣介石剝奪張學良的兵權並軟禁張學良,林森認為張學良是愛國的,不應該被軟禁,因此以國府主席的名義接連發布了赦免令和復權令,想要蔣介石赦免張學良並恢復其兵權。但是蔣介石對此無動於衷,林森也只能作罷。
1943年,75歲的林森在前往接見外國使者的途中和一輛美國軍車相撞,林森因車禍去世!蔣介石接替林森擔任國府主席,國府主席再次擁有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