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筆書法課

    宋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魏晉和隋唐書風向元明清過渡的轉折階段,其時代風格是很鮮明的。這種風格的形成,既受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又是書法藝術本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宋朝尚意書風的形成,得益於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頂尖文化人的引領與實踐,他們文學功底深厚,藝術修養精深,他們的書法充滿書卷氣,對後世書法審美追求的影響深遠。

    宋代的尚意書風,衝破了唐以來,法度森嚴的書法創作局面,學古而不泥古,東坡雲“吾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宋朝書法突出的寫意風格,讓書法開始從實用的基礎上,抽離出來更明顯的藝術氣質。從宋朝開始才有真正的書法藝術家。

    唐宋兩代是中國書法的鼎盛時期,書體的演變與發展到了唐代已經完成。唐代不僅樹立起楷書的典範與法則,草書同樣重法度,精益求精。到了宋代,書法由唐代的重法度轉向崇尚意氣,楊凝式就是這個轉型中的代表人物,他年輕氣盛時作書放蕩不羈,裝瘋佯狂,同樣是他的作品,但風格變化很大,不局一格,這種變化為尚意書風開了先河。他的《韭花帖》筆畫精到,字態溫潤秀氣,大膽誇張的分行布白,形成寬鬆淡遠的景象,作品顯得內斂而大氣。

    行書作為一個種書寫便捷,揮灑隨意的書體,為宋代文人士大夫出身的書家所青睞,他們側重書法的意氣和性情,使行書得以創新,有了新的風貌。蘇東坡就是開創“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書,無意於佳乃佳”的觀點說明他的創作是自己情感所使然,客觀的自然界萬物是創作的素材,是情感表達的載體,當他流放到黃州,有一段複雜而又深刻的情結,在這種心境下,所寫的《黃州寒食詩帖》是被約束後激情的釋懷,既不囿於法度,又在情理之中,完全是意氣的流露,其中的法度、技巧、情理、意趣非常豐富,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以蘇軾為首的宋代書法“蘇黃米蔡”四大家,各有千秋。黃庭堅的行書是以真率之心作寫意之字,以磊落之胸懷統籌區域性之細節,結體以擒縱致勝,其表現為“長槍大戟,手足長舒”。還有米芾,用筆沉著痛快,結體隨意賦形,變化豐富多姿,而章法上字的映帶成趣,大小穿插有致,疏密變化相宜,在參差、離合、連斷之時,顯得氣韻生動。

    宋代書法由晉代的“尚韻”到唐代的“尚法”

    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步,形成了以蘇東坡一派的抒發文人雅士情懷的,將筆法、意趣、才情熔於一爐的,既含蓄又放蕩的“尚意”書風。

  • 2 # 濮淮布衣

    宋朝書法是在唐朝後又書法一高峰。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宋四家。即:蘇,黃,米,蔡。前三位蘇軾,黃庭堅,米芾無可爭議,後一蔡,蔡京或蔡襄說法不一,但不論京襄二人如何定論,從純書法藝術角度來評判,二人都十分了得。宋書法從”真書”即楷書,這方面來講對唐楷法度有很好繼承,但罕有創新,這些許讓人感到有點遺憾。而行楷.行草.章草.狂草這些書法藝術方面取的成就可圈可點。蘇軾的《天際烏雲貼》被認為:繼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文稿》後第三行書。黃庭堅和米襄陽行草對前人:智永,懷素,張旭等都繼承和超越。宋朝書法能取得這樣成就,可以說難能可貴。因為經唐至宋這段歷史動亂時期,王羲之留下傳承的正宗古法已經失傳。宋朝書法多在摸索和創新中取得成功。時至今日我們現在用毛筆書寫文字的方式和習慣,正是從宋朝繼承而來。

  • 3 # 陳曉2012

    為什麼都背經詩一樣地知曉唐宋八大家,特別蘇、黃、米、蔡四家的書風風格,知道得多少有用,怎不見分曉下當代書壇是什麼風霜雨雪呢?好引導塵土飛揚的亂像橫生吧!不又是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的狀況呢!縱觀古代的書道書風,都是承前後的,既有創新又不失傳統、而今人呢,包括當權者,大多數都是盲目的追求創新,慣性維草莫屬,連楷書都要新增雜草方為美的區別心裡,漸漸地演變書法質重於怪書,怪像甚至沒有漢字的模樣,不須要別人認識,作主一世,唯我獨尊,談書藝是覇凌之道,不顧大眾、偏執己見、楷草同為漢字之根,像是骨肉分離,談藝術有何意義,問鼎國展,楷書有名無份,看到的都是東斜西倒的模樣,難道總無“正確”的處世觀嗎,什麼為正,什麼為確,為何不叫“邪確”的成詞呢?只有在書法裡就有“邪確”成詞的來源了,怎見得,前人書法無捷徑可言,可現在呢?想成功,非寫草怪不可,是捷徑,從楷者,舉步維艱,理論談得呱呱叫,拿起筆來,橫平豎直不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看待明星的天價片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