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南村史村志
-
2 # 青林知青
故事本無事,無事成故事
作為一個喜歡歷史之人,這西施實在是沒什麼可寫的,除了美貌還是美貌,除了浣紗還是浣紗。史上爭論的中心是,究竟有無西施這人,其實想來爭著也沒什麼意思,有或者無,她都是人民大眾心中的一個偶像,有也罷,無也罷,她已深深地植根於人民的心中,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稱道,有無其真實之人並不重要。只是在寫勾踐一文整理資料時,是離不開這西施的,於是,乾脆也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西施肯定是一虛構的人物,甚至連這名字也是八卦不沾邊的事,因為在正史中,特別是在最權威的《史記》中,找不到有關她的隻言片語,按說,她作為媚惑敵方的重要手段,司馬公是不會遺漏的,不可能不寫進去,所以,憑直覺我就覺得這定當是無此真實的西施之人。
西施,相傳為春秋越國美女,在溪邊浣紗時被范蠡發現,被勾踐送給吳王夫差,以行“美人計”,讓其沉醉在美人鄉中而不思理國,當然,更會由此在夫差耳邊吹點“枕邊風”,替勾踐說說好話,美言幾句,以圖達到返鄉復國之大計。所以,在人們的心中,她貌美絕倫,傾國傾城,是范蠡的舊愛,也是夫差的寵妃,在吳被勾踐滅國後,同老相好范蠡泛舟五湖去也。爽!!!
其實,這西施之名早就存在了,管仲就曾經說過:“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這管仲可比勾踐之時早了起碼有百多年,所以,這西施只是個當時公認的美女,一直延續到百家爭鳴的後期,荀子和韓非子等人,還把這毛嬙、西施並列,用以指代美女,所以在當時人眼中,西施只是個美麗的符號而已,並不特指某個具體的人。
在記載春秋戰國歷史的史書中,如《左傳》《國語》均沒有提到過西施,《國語》雖然有越國送美人的事,但沒提西施名字,可見,這西施的故事是後人演繹出來的。另外,當時的吳越尚屬未被文明的不毛之地,按照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的習俗,標準的吳越美人必須“雕題黑齒”,也就是臉上刺青、將牙齒染黑。換言之,勾踐和夫差很欣賞的吳越“美人”,很可能在當時的中原是很醜陋的。所以也就不會被中原的諸子百家稱之為美人了。
雖然是被演繹出來的,但並不等於歷史上沒有西施這人,在先秦諸子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及西施,最早的見於《墨子》,其中所提及的人都有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以此推之,這西施必定也是實有其人的。墨子所處時代離吳越爭霸時的時間最為接近,因此,可信度是很高的。
此外,在《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管子》等書中也出現過西施的名字,在《莊子》一書中,三次提到西施,其中著名的“東施效顰”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也許,只能說也許了,也許史上是真有西施其人,但從這姓來說,實在是個小姓,至少《百家姓》中是木有滴,我查了半天,在《史記》中有記載,有個西陵古國,國民以國為姓那倒是有可能的,但那是在五帝時代了,很是遙遠,且地點是在四川鹽亭,同這吳越沒一毛錢的關係,所以,我感覺,之所以叫西施,這“西”指的是西方,而這“施”字,肯定是帶有給予,贈與,施與的意思,也就是說,所謂西施,就是西方贈來的人,代指贈來的美人之意。
西施是美人無疑,這位從西方進獻到中原的美人大約的時間應該在管仲時代,而這位美人是沒有任何史籍記載的,那時除貴族外,連一般男人都沒個名字,所以,這西施也就是一個美女的代稱而已,且同吳越爭霸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所謂吳王夫差不愛江山愛美人,因西施而亡國云云,全部是後人臆想出來的,只是夫差和西施都是躺著也中槍了。
回覆列表
對越國來說,西施就是救國女英雄,對吳國來說,西施就是“禍國紅顏”。
從范蠡在民間尋訪到西施,並把她培訓成優秀的美女間諜,送到吳王身邊,以美色媚惑吳王,讓吳王夫差每日沉浸在溫柔鄉里不能自拔,終至亡國。可以說西施是犧牲自己,幫助越國打敗了吳國。
她被吳華人評價為禍國紅顏,但在越華人眼裡,卻是抵得上百萬雄兵的戰鬥力,所以角度不同,評價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