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彩雲
-
2 # 拾凡時光
不會的。
子女找一個合適的人而不是對的人結婚,這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父母希望看到的是子女開心、幸福,哪怕單身。
所以,子女結婚跟父母的年齡,根本上無太大關係。盡孝這件事,單身也是可以做的,最重要的是能做到讓父母放心,讓父母知道,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能夠自己去把握。
-
3 # 我們心裡都有病
最近俞飛鴻和竇文濤、馮唐的一段關於“單身”和“結婚”狀態的討論又引發了熱議,我們且不去說其中是不是有曲解的對“單身女人”的惡意,抑或俞美人是不是真的稱得上是“老男人的照妖鏡”。但其中關於“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好處”的討論卻值得玩味。因為辦一些手續方便,因為點了菜吃不完酒喝不完,因為對方想結婚而你又想報答ta……似乎結婚可以與任何一個現實因素相關聯,秉持節省成本實用主義原則,但卻與愛情無關,令我倍感困惑。
這些表述當然有些言過其實也過於片面了,然而現實中來自父母的壓力確實也是促使很多人結婚的原因。一方面,他們這個年代的人大多數在合適的年齡不需做太多考慮就走進婚姻,觀念上也順理成章的認為到了孩子這代也該繼續這樣下去,結婚生子撫養下一代。如果孩子沒有在他們期望中的年齡結婚,便會引發他們的焦慮,不斷地去給孩子施壓,這也是衍生出中國父母集聚人民公園相親角特有現象的原因。看到父母心願未了心事重重,我們的確會感到不忍。另一方面,隨著父母不斷老去,我們這一代的獨生子女的養老壓力也撲面而來,某種程度上我們很希望有人能和我們共同承擔這份現實的壓力。
所以,父母的確在我們要不要走入婚姻這個決定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並不該是驅使我們走入婚姻的最直接和最關鍵的因素。即使現實的驅動力再多,我還是希望我們是基於愛情,是發自內心的想結婚而不是因為年齡家庭這些外在因素覺得該結婚,畢竟,父母希望的不僅僅是一段婚姻,而是希望你在婚姻中真的幸福。
回覆列表
時間的計算,通常各國採用各國的標準時間,在中國則採用臺北時間。由於地球的體量關係,我們的今天就是美國的明天,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昨天,這就是常說的時差。時間具有相對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論述了時間的相對性。我現在想從生活實際的角度,談一談時間的相對性。
有時你在車上打了一個盹兒,一下子醒來,感覺不知身在何處,待定位了,清醒了,好像時間不知不覺溜走了一點,感覺時間走的快。當你在一間悶熱的房間勞作,尚未完工出來,大汗淋漓,熱得有點難受,你總覺得時間走得慢。一次我似睡非睡,懵懵懂懂閉著眼,彷彿看到了時鐘,顯示的時間是5點20分,因為是在下午,就是下午5點20分。也正是這個時候醒來,一看時鐘剛5點正。我當時想,是否有暗示,還是錯覺,搞不清楚。
有時坐著看書,有時躺著看書;有時看紙質書,有時看電子書。我覺得坐著看書與躺著看書,兩種姿態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躺著看書的理解能力差點點,看書的速度也慢點。這就存在一個讀書效果,讀書效率問題,這就牽扯到時間,牽涉到時間相對性。
閒話少說,當你遇到適合你牽手的物件,那年齡當然不是問題,時間是相對的,年齡當然也是相對。你肯定了物件,當然也得肯定其父母。從年齡上看,有可能差不上一代(生育能力上14歲),但按輩分就是父母。說到父母,有生身父母,養父母,功德父母,岳父母等。除生身父母,有年齡的必然因素外,其餘都沒有年齡限制。有的甚至比岳父母歲數還大。
生活是相對的,時間是相對的,年齡更是相對的。不要因為年齡耽誤了美好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