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楓歷史閣
-
2 # 紀元的尾聲
客觀地講,朱瞻基算是一個守成之君,生活作風問題也不大,但卻是四十歲不到的壽命,的確有些福薄了。
到了明代,國民平均壽命相比元朝從39歲提升到43歲,放到貴族群體中,這個平均值只會更高,但朱家皇族卻一直低於平均線,從朱標到朱瞻基,一直有一種詛咒般的詭異,朱標是37歲去世的,而朱瞻基,跟他“伯祖”(朱標)一樣,也是37。
朱瞻基出生於一個敏感的時代,他全家在北京被建文帝按在砧板上,隨時可魚肉。
有了朱瞻基,朱棣這一脈有了第三代,建文帝開始緊張起來了,加大了對朱棣的架空工作力度,削兵奪權,但也是這個第三代,給了朱棣信心,朱瞻基出生未滿一歲,朱棣從北京披甲造反,對外稱靖難。
雖然朱瞻基小,但他在靖難之役時也不是高枕無憂的。
李景隆帶著五十萬官軍攻打北京城,朱棣不在城裡,只有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熾守城,在別人看來,北京城是肯定破定的了,朱高熾要倒黴,小孩子朱瞻基也肯定要倒黴。
或許是帶著信念,朱高熾創造了奇蹟,他守住了,李景隆被北京拖得太久了,不得不帶兵離開,躲過了這一劫,朱瞻基的人生註定原地騰飛。
又過了不久,朱棣入主南京,成為大明新皇帝。
貨真價實高富帥:請叫我太孫
太孫,這不是個陌生的說法,自古以來,只有很偏心的皇帝,才會立了嫡長子當太子後,又把嫡長孫立為太孫,生怕兒子皇位不夠穩,直接隔代指定繼承。
朱瞻基就是這麼一個太孫級的人物。
因為朱棣一家得天下來之不易,大家都是流過血的,在教育問題上,大家可不會犯渾,朱瞻基剛學會說話,他爺爺就當皇帝了,但也沒讓他變成什麼紈絝二代。
家庭教育好,非常關鍵。
朱棣給朱瞻基請老師,朱高熾偶爾自己也教,朱瞻基成長的路上,“溫文爾雅”、“風度翩翩”,這幾個詞彙總是離不開他,自朱家創業以來,很少有這麼得體的公子。
說不上文學多好,但朱瞻基有著知識的底子,又當他到了可以騎馬的年紀,真的是“馬不停蹄”,他就跟著他爺爺北伐草原去了。
朱瞻基有幸跟著朱棣北上,同行的還有朱瞻基那個想要皇位的叔叔朱高煦,本來在話語權上,朱瞻基是劣於朱高煦的,但因為參加了北伐,他反而開始在軍方有了一定的威望。
朱棣有過幾次親征,而朱瞻基跟隨的次數不會少於兩次,到了二十歲的時候,他到底也配得上一句文武雙全了,事實上,自古以來能夠得到朱瞻基這般培養的皇孫並不多,即便是在漢唐,也是不多見的。
另一方面,風光的太孫殿下其實也很吃他父親好說話的虧,因為朱高煦多次出言不遜,直指他大哥,意圖太子之位,朱高熾則是好說話,不計較,朱棣也只是象徵性懲罰朱高煦,並沒有扼殺他這個念頭,所以朱高煦對朱瞻基,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所以這種風光背後,朱瞻基不得不快速在鬥爭的環境中快速成長,有才華有經歷的太孫,加上高壓鍛造他的環境,他不是一個皇族草包,漸漸也拿得上臺面了。
朱瞻基:我爹短命,我更短命
公元1424年,朱棣歸來的途中駕崩,朱瞻基和朱高熾緊密配合,防住了朱高煦,朱高熾正式登基。
在做皇帝之前,朱高熾已經很熟悉做皇帝的工作了,事實上,他的身體孱弱,更多時候是因為太子監國階段,處理國家大事熬成這樣的,朱棣數次北伐,國內的事務沒有看起來那樣好處理,只不過一直都是朱高熾在承受。
朱棣活了64歲,算是一般長壽了,但他沒想到,他的兒子,只是當了幾個月皇帝就駕崩了,年僅47歲,僅僅是過了明代國民的壽命平均線一點點,而朱棣還不知道,更意想不到的在後面,他的太孫,壽命更短。
登基了八個多月後,朱高熾駕崩,朱瞻基從南京回到北京,繼承皇位,做皇帝這一年,朱瞻基才27歲,依然一個高富帥的年紀,可惜的是,他已經沒有什麼親人可以依靠了,寵愛他的爺爺不在了,關心他的父親不在了,而他叔叔,是他最大的敵人。
知道朱瞻基登基後,朱高煦忍了幾年的怒火終於爆發了,他痛恨朱棣暗示他可以取代朱高熾,賣了命後,發現就是一場空,既然朱棣造侄子的翻身,他也要走這條老路,造朱瞻基的反,鹹魚翻身。
命中註定的衝突還是爆發了,可惜朱高煦敗了,他已經沒有能量和這個羽翼頗豐的侄子鬥了,二十幾歲的年紀,能做到這個樣子,多少皇帝都得對朱瞻基說句不錯了。
平定叔叔後,朱瞻基繼續了父親的工作,恢復國內生產力,因為元末亂世和靖難之役,天下其實已經破敗不堪了,只有恢復了內部,國家才有強大的可能,因此朱瞻基是屬於守成之君的,開拓不是他應該做的。
當然,朱瞻基當皇帝后也還親征,朱棣做過的事情,朱瞻基也會做一遍,只不過朱棣想的是將草原像漢武帝時代一樣打服打跑,不說把人家打得徹底翻不了身,但一定要爭取國內發展的時間,但朱瞻基,他只是淺淺地打上一打,沒有拼命。
只可惜,朱瞻基不是個福厚的人,他即便在位多年,比他的父親朱高熾還長,卻不意味著他就能比他的父親壽命更長。
公元1435年,朱瞻基登基第十個年頭,也做了十年的皇帝,這一年的他有太子,也有強大的國家,大明自建立後,到了他的宣德年間,才真正算得上是“治世”,這個時代,後世也叫做“仁宣之治”。
可也是這一年,朱瞻基重病纏身,37歲的年紀,是成年男性的壯年,沒有什麼大病大痛熬不過去的,但朱瞻基就是出奇地熬不過去了,一病讓他起不來,之後,就再也起不來了。
朱瞻基自己也沒想到,他比他父親的命更短,十年皇帝生涯,要說做夠了,他是不願意的,但不滿意,也沒有辦法,漢昭帝做了十幾年皇帝,也一樣是二十歲出頭就駕崩了,說憋屈,估計漢昭帝更憋屈。
明宣宗早崩的原因
朱瞻基是繼朱標之後,第一個早亡的大明核心人物,但也是從朱瞻基開始,才打開了大明皇帝都短命的先河。
關於朱瞻基短命這件事後,後世人紛紛猜想,但根據朱瞻基的一生,合理地來講,他和他的父親一樣,屬於過度透支身體,而他,只會更甚。
首先,朱瞻基不是某種明確的疾病去世的,關於他的重病纏身,更像是免疫力下降至無的症狀,與其稱之為病,這更像是衰老。
朱瞻基自幼就處在一個註定不安祥的家庭和世道中,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他只能被迫成長。
能對他造成生命影響的,主要是親征。
只要打仗,就會受傷,朱瞻基十幾歲跟著朱棣北伐,受過傷,流過血,唐代的李世民、秦瓊自己都說過,受了太多的傷,元氣早已經損失殆盡了,到了秋就咳,到了冬就病,已經是常態。
朱瞻基就是這樣,在黃金年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留下了隱患,古人講究的元氣,不是虛幻的,朱瞻基丟失的,也是這樣東西。
本來身體就不好,朱瞻基所在的環境,也沒有給他安全感。
朱棣駕崩前後,朱瞻基的壓力很大,為了防備叔叔,他費盡心機,即便是朱高熾登基,病怏怏的朱高熾也沒有給他太大的信心,因為明眼人都知道,朱高熾就是在為朱瞻基爭取時間,這個時間,卻不多了。
朱高熾駕崩、朱高煦叛亂,一系列的事情讓朱瞻基疲於應對,這一切做完後,朱瞻基仍要繼續完成朱高熾做的事情,他在位的十年裡,國內的經濟迅速增長,他還完成了三次巡邏,可以看作是三次親征,長途跋涉,一樣是一種傷害。
說他戎馬一生,這是恰當的,說他鞠躬盡瘁,這也算,要說到底他為什麼這麼忙,歸根結底還是他曾祖父朱元璋廢丞相造成的,這個問題,在朱瞻基時代依舊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因此在一系列的因素下,反而朱瞻基喜歡玩“蛐蛐”這件事情,並不是很稀奇了,只能說是一個愛好,後世人說他沉迷玩蛐蛐,荒於政事,朱瞻基是貪圖享樂死的,這個說法,實在是牽強了。
-
3 # 南玉覓路
1426年,朱瞻基探望被囚的叔叔朱高煦,卻被他一腳絆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300斤的銅缸扣住他,用木炭活活烤死,還處死他所有兒子。可10年後,36歲盛世明君朱瞻基,突然暴斃,他的死,究竟隱藏了什麼秘密?
朱瞻基即位,是眾望所歸,除了親叔叔朱高喣。
朱棣的福星
朱元璋26子,想即位難如登天。燕王朱棣雖有心,卻沒那個膽。
1398年,朱棣忽然做了個夢,父親朱元璋,遞給他一個大圭,“傳之子孫,永世其昌”。恰巧當夜,胖孫子朱瞻基降生。
朱棣按奈不住興奮,1年後,就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靖難之變”。
4年後,朱棣登基為王,將萬千寵愛,都給了孫子朱瞻基。他親口告訴朱高熾,“他日這個孩子,必會成為太平天子!”
每次巡視北京、征討邊疆,朱棣總是帶著小皇孫,講太祖開國的艱難,講經史、授兵法、體察百姓疾苦, 甚至專門為他編了本書——《務本訓》。
可見,朱棣對他的培養,完全是繼任者標準。
朱高熾的後盾
一個“胖”字!坑苦了朱高熾。
《明史》稱,朱高熾“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即太監)掖之行,恆失足”。
他走路,要兩個太監攙扶,才不會跌倒,半夜要翻身,還得老婆幫忙。讓他穿上龍袍。活脫脫一隻大橘貓!
野史記載,朱高熾“食量巨大,異於常人”。
為了讓兒子堪得上帝王之相,朱棣下令他減肥!可吃貨哪能扛餓?他讓廚子開小灶,偷偷進補。
紙終究包不住火,朱棣揪出了內鬼,怒喝道,“剁成肉餅!”恨不得立刻廢掉他。
可老子再差勁兒,架不住兒子優秀。為了“好聖孫”,朱棣愣是摁住了這個念頭!
可沒想到,叔叔朱高煦,又跑出來欺負人!
一日,朱高熾和朱高喣奉命,到孝陵祭奠,朱高熾沒走幾步,就摔了個狗啃泥。朱高喣哈哈大笑,“前人跌倒,後人知警。”
這話意思明白:你是個殘廢,皇位遲早是我的!
可沒想到,後面突然傳來個稚嫩的聲音:還有後人知警哩!
少年朱瞻基話中有話:別得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朱高熾是個老實人,兒子卻不是好惹的,小小年紀,就知道給老爸撐腰!
朱高喣的剋星
朱高煦神似朱棣,是馬上奪天下的好漢,且多次捨命救父,朱棣曾許願說:"努力吧,皇太子身體不好,多有疾病。"
這是啥意思?巴不得胖兒子早死?要說這個朱棣,實在是個糊塗蛋,自毀根基!
而朱高喣也不是省油的燈,四處詆譭兄長。
朱高熾臨死前,傳令兒子朱瞻基,前往北京即位,沒想到朱高喣竟半路埋伏,要誅殺太子!
幸好朱瞻基命大,且不跟他計較。哪料,8個月後,朱高喣竟舉兵謀反,結果不戰而降。
期間,朱瞻基好心探望,不料,他竟伸出一隻腳,將貴為天子的朱瞻基,摔了個狗啃泥!
老好人朱瞻基忍無可忍,下令搬來一口300斤的銅缸,將他扣在底下,用木炭活活燒死,並殺了他所有兒子。
自此,父子兩代的恩怨,終於畫上句號。
他即位後,任用"三楊"、修生養息,進行第七次鄭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還親自到田間,與農夫一起犁地。
父子二人的統治,被稱為"仁宣之治",可比“文景”。但令人驚愕的是,一代雄主朱瞻基,竟在36歲時,突然暴斃!
他精力充沛,根本不是病秧子,說死就死,十分蹊蹺。而《明史》、《明通鑑》對他的病症,也是遮遮掩掩。
對他的死,後世爭論了600年,主流觀點,有以下幾種:
其一,勤政累死
永樂初年,他的爺爺朱棣,每天“四鼓以興,衣冠靜坐”,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下班後還有宮中瑣事。即便如此,他仍“閒暇則取經史閱覽,未嘗敢自暇逸”。
因為得來不易,所以窮盡心血守護,這樣的薰陶下,一朝天子朱瞻基,不比衡水的高三生好到哪去。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朱瞻基可不是傻子,他發明了“票擬”,讓大臣草擬對奏摺的處理意見,和摺子一起,呈給皇帝御覽。而皇帝只需用紅筆批示(批紅)。
如此一來,他省出了大把的時間畫老鼠、鬥蛐蛐,還不耽誤成為盛世明君。
和爺爺相比,他那點工作量,壓根兒是小兒科,怎麼會累死?這種說法,很不靠譜!
其二,女色而死
1428年,朱瞻基親撰《御製帝訓·藥餌篇》,暗示父親吃“虎狼之藥”而死。
“能清心寡慾者可以保天和,可以終天年;若肆情縱慾,斯敗其天和而傷其天年,此必然之理也。”
可他與皇后同眠9年,卻仍無子嗣,難免心中著急,便找太醫要房中藥。
呂毖輯《明朝小史》,朱瞻基召太醫欽謙說:“汝江南人惺惺(此處意為聰明),朕欲用房中藥,可制與我。”
欽謙說”前賢不傳,也沒書籍。”朱瞻基大怒,令力士用氈席裹住欽謙的腦袋拖出。
不過,這種說法有些荒誕。
1, 呂毖身份特殊
他是明末清初人,所言未必可信。
2, 朱瞻基是個情痴
十二三歲時,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將一個漂亮的小姑娘送進宮,給張皇后撫養。2個情竇初開的年輕人,彼此朝夕相處,難捨難分。
19歲那年,朱瞻基選妃,爺爺朱棣做主,讓濟寧人胡善祥為正妃,初戀孫氏僅為嬪。朱瞻基敢怒不敢言,私下裡,將孫氏寵上了天。
按大明例,只有皇后才有金寶金冊,可朱瞻基卻打破祖制,“制金寶賜焉,貴妃有寶自此始”。
1428年,胡皇后病懨懨躺在床上,朱瞻基突然走進來,皇后喜極而泣,不料,朱瞻基只說了一句話,“你退位讓賢吧!”
胡皇后看淡一切,毅然請辭,青梅竹馬的孫貴妃,終於戴上了鳳冠,百官驚得目瞪口呆!
瞧,即使賢德如朱瞻基,也不過是個戀愛中的傻子。說他因女色而死,太不靠譜!
其三,遺傳病
大明王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傳16帝,享國276年,可除了朱元璋、朱棣,大部分沒活到40歲。
因此,有學者推斷,大明皇族有遺傳病。那麼,根源在哪裡呢?
首先,肯定不是朱元璋。
*老朱一人便留下了22個成年蕃王,且均有後代。
*許多出自朱家的親王、郡王,都活到七八十歲,甚至晚年還妻妾成群,兒孫最多的達到百人。
但細看朱棣一脈,歷經14代帝王,僅留下17個蕃王派系,還有13個蕃王,因後繼無人而終結。
據學者分析,問題出在朱棣的皇后,徐達長女身上。
1376年,朱棣迎娶14歲的“女諸生”徐氏。虎父無犬女,徐皇后能文能武,還能上陣殺敵,絕不是花瓶。
朱棣對她一世情深,在她生前,竟不納一個妃子。
可是,俠女徐皇后匆匆病逝,”藥不能醫”,這就十分蹊蹺。會功夫的女子,怎麼會如此短命?
並且,徐皇后的兄弟一脈,都不是長壽。
因此,有學者推論,朱瞻基早逝,根源是遺傳病。
除此之外,還有諸家的各種猜測:
其一、太醫制度缺陷
*御醫地位低
《明史.職官志》載:“御醫四人,正八品,後增至十八人,隆慶五年定設十人”。
也就是說,最多隻有18人,能擁有“御醫”的稱號,可他們的最高品級,僅為八品。
張仲景開辨證論治先河,撰《傷寒雜病論》,被尊醫聖,卻在正史中沒有記載!
《三字經》中說“醫卜相、皆方技”。拿御醫與方技官相提並論,可見御醫地位有多低!
因為地位低,御醫略有差池,就人頭落地。幾波殺下來,醫術高的寥寥無幾,堂堂太醫院,也是浪得虛名。
*典籍錯漏百出
古本《本草》中,許多藥名混淆、方劑相悖,直到萬曆年間,李時珍親驗百草,重修《本草綱目》,才將紕漏剔除。
在醫療條件不完善的時代,即使皇族,也逃不過病痛折磨。
其二、破傷風而死
1434年,朱瞻基第三次巡邊。按野史的說法,朱瞻基被利器擊中,刺穿肺部。
有人推測,朱瞻基雖被救活,卻因破傷風,最終殞命。
其三、本命年
12年一小坎,36歲一大坎。有人說,朱瞻基這是運氣不佳。
其四、得位不正
朱棣總是自稱為馬皇后的兒子,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他得位不正,心虛!他的親媽,只是個姬妾,他是如假包換的“庶子”。
為堵住悠悠眾口,他豁出命去要當個千古明君,天天工作到後半夜,更是5次遠征蒙古,最終光榮死在了榆木川的軍營裡。
而他的後代,也走不出這個怪圈,大多短命。
可是,可在我看來,這些小眾的猜測,都站不住腳。
1, 皇帝短命,臣子長壽。
明朝的大臣,大多十分高壽,超過50的數不勝數,連首輔大臣都超過古稀之年。
一樣的醫療條件,難道大臣不得病?明顯說不通。
2,無史料記載.
破傷風一說,僅見於野史,而朱瞻基,是被大清黑得最慘的皇帝,以上說法,很可能是後人誣陷。
3,本命年、得位不正,更是無稽之談,無科學依據,不值一提。
那麼,朱瞻基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麼?
在我看來,除了遺傳病外,還有2點致命因素,不容忽視。
其一、裝修中毒
專家在檢測皇宮時,有一個重大的發現,宮殿牆上的塗料是硃砂。
硃砂劇毒,可古人不知!他們將其奉為靈丹妙藥,畫畫、化妝、建築,無所不用……
朱瞻基每天對著重金屬,久而久之,便慢性中毒。
其二、文官當道
他的老爸朱高熾,在位10個月,政績卓著!
當時所中進士中,大多為南方人。可朱高熾認為,北方人淳樸、忠貞,只不過困於教育落後。
為了選拔更多北方人,他下令“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隻沿用至大清。
可就是這樣的老實人,文官們恨不得戳他的脊樑骨!
當時朱高熾剛剛登基,就修葺了宮殿,換了一批宮女,還偷懶幾天沒上朝,結果,李時勉寫了一封長信,狠狠羞辱了他:
所謂修整宮殿“節民力者此也”
所謂換宮女“謹嗜慾者此也”
所謂不上朝“勤政事者此也”
總結髮言:你窮奢極欲、好色之徒、消極怠工、不務正業!
殺人誅心,不過如此!朱胖子雖好說話,也不是軟柿子,當即下令:打個半死,扔進大牢。
可李時勉不以為恥,反而十分得意:能因勸諫被打死,是無上光榮!
到了朱瞻基這兒,這幫善於掐架、罵人的文官,又開始蠢蠢欲動。他們看不慣朱瞻基畫老鼠、鬥蛐蛐,竟給他取了個外號——“蛐蛐皇帝”。
堂堂天子,絞盡腦汁謀社稷,連妃子都不敢多選,臣子卻蹬鼻子上臉,明裡暗裡擠兌、指點他,換誰能好過?
回想父親受的委屈,朱瞻基憋了一肚子火,蓄謀已久,終於放出大招:教太監讀書,以暴制暴!
由此可見,朱瞻基的帝王路,活得多麼憋屈。
心中鬱結的人,壽命豈能長久?當然,這僅是我的一家之言。
不得不說,朱瞻基在位短短10年,就開創了仁宣之治,堪稱雄才偉略。
他會學會玩,是滿滿煙火氣的親民天子,可再優秀,再尊貴,也不過是歷史洪流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他匆匆36年,卻擁有別人幾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也算圓滿。
只是,他致死也沒想到,重用宦官,開“明非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之端。
傻兒子朱祁鎮,竟讓白痴太監王振領兵,一場親征,掀起大明幾十年的動盪!
早知如此,他就是累死,也不會教太監認字吧!
-
4 # 距離產生美555
明朝最長壽的皇帝是朱元璋,活了71歲,在古代算高壽了。壽命最短的是明嘉宗朱由校,享年23歲。
明朝是一個出“奇葩”皇帝的朝代,留給後世許多謎團。有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有熱衷於做木匠活的朱由校,有沉迷於煉丹求長生不老的嘉靖帝朱厚熜,與大臣鬧僵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
還有一個喜歡鬥蛐蛐的皇帝,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作為朱棣非常喜愛的孫子,他的出生也很有神秘色彩。
據《明史》記載,朱瞻基出生的時候,朱棣夢見太祖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圭是權利的象徵,朱棣對此十分高興。加上朱瞻基從小生得相貌不凡,而且聰明好學,因此朱棣十分喜愛這個孫子。
朱瞻基也沒有讓爺爺失望,很有爺爺朱棣的風采,從小就跟隨朱棣南征北戰。文韜武略皆出眾,工詩詞,繪畫造詣也頗深厚。儘管當皇帝的時間只有十年,可功績不小,和他父親一起,被史學家稱為“仁宣之治。”
據記載他還參與設計、監造了一批銅香爐,世稱“宣德爐”。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十分珍貴。
對於著名的蟋蟀天子朱瞻基,大明朝文武雙全的皇帝,為什麼36歲的大好年華就去世了呢?
《明實錄》、《明史》都有記載,他從發病到病亡,前後只有13天。
“二月甲子,帝不豫……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視朝,命群臣謁皇太子於文華殿。甲戌,大漸。罷買、營造諸使。乙亥,崩於乾清宮,年三十有八。——《明史·卷九》”
有人說朱瞻基之s,是仙丹吃多了。因為仙丹含汞,長期服用形成汞中毒。
可史書上並沒有朱瞻基為了長生不老,服用仙丹的記載。
他的太爺爺朱元璋是十分反對服用長壽不老藥的,對常吃仙丹的魯王嚴加痛斥。後來魯王20歲就去世,不知是否和服用仙丹有關。
明宣宗在遺詔上說得很明白,他是一個將生s看得很開的人,不會追求長生不老。由此判斷他不會服用長生不老的仙丹。
有人分析可能朱瞻基的蛐蛐罐含鉛,日夜把玩,時間長了就會鉛中毒。
我想如果真是這個原因,就算皇帝日夜抱著蛐蛐罐不離手,從不洗手,也不至於達到鉛中毒病亡的量吧?況且皇帝身邊隨時都有人伺候著,取拿罐罐還需要皇帝親自動他尊貴的手嗎?
還有人分析他是太過勞累,以至於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明宣宗身體健壯。上可騎馬征戰,下馬可治國。他的工作量比起明太祖、明太宗時期,應該是少了很多。
明太祖時期,朱元璋事必躬親。深知天下得來不易,要保住朱家的天下,並代代相傳,就必須勤政,因此天天加班。朱元璋的工作量應該是現在的白加黑吧。
後來明太宗完善了內閣,皇帝的工作量減少了一些。到了明宣宗時,又讓太監分擔了一部分的事務。可見明宣宗的工作量和太祖、太宗比,應該是減少了,說他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未免有點牽強。
而且大家都知道,明宣宗還是很注意勞逸結合的。玩蛐蛐十分投入,雖然沒有影響朝政,也讓大臣們頗有微詞,不然“促織皇帝”之名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
所以我認為明宣宗之早逝,還是和家族的遺傳病有關吧。
據記載,明太宗朱棣的四個兒子沒有一個活過50歲。朱高燨1歲、朱高煦46歲、朱高熾47歲、朱高燧48歲。除了朱高煦,其他都善終。
而仁宗朱高熾10個兒子,40歲以下就去世的有7個,只有3個活的年歲大一點。雖然降生於帝王之家,而且治國有方,可以說是明代才智最突出的一代明君。不幸的是家族遺傳裡帶的短壽基因,他也逃不過早逝的宿命。
回覆列表
朱瞻基13歲被立為皇太孫,15歲遠征漠北,26歲登基,次年就平定叔叔的叛亂。他不好女色,不弄丹藥,卻在36歲時突然暴斃。他的死因,後世爭論了600年。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最寵愛的孫子,自小被他當成接班人培養。
朱瞻基出生時,朱棣還是燕王,但他突然夢見了父親朱元璋。
在夢中,朱元璋將象徵著權力的大圭,賜給了朱棣,並囑咐他:“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此後,朱棣聽聞下人來報,他得了一個孫子。
這個孫子,就是朱瞻基。
當時,朱棣摸著小嬰兒的臉說:“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此後,他就把朱瞻基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甚至,他發動靖難之變、奪取皇位,也與朱瞻基脫不了關係。
朱瞻基有多受寵呢?
本來朱棣一點都不喜歡兒子朱高熾,但為了把皇位交到孫子手中,奪取皇位後,他就冊立了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為太子。
一時之間,“好聖孫”的名頭,傳遍了大江南北。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熾繼位,朱瞻基也從皇太孫變為皇太子。
3年後,48歲的朱高熾去世,26歲的朱瞻基登基為帝,成為明朝的第5位帝王。
他文武雙全,剛繼位,就迅速肅清叛亂,解決了蠢蠢欲動的叔叔,並改革政治機構,休養生息,一度出現了“仁宣之治”的局面。
仁宣之治,是繼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又一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經濟空前發展的局面。
由此可見,朱瞻基的才能不凡。
史書上甚至直接稱他的功績,堪比“文景”。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朱瞻基要帶著大明,走向巔峰時,他突然重病離世,年僅36歲(實歲)。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視朝,命群臣謁皇太子於文華殿。甲戌,大漸。罷買、營造諸使。乙亥,崩於乾清宮,年三十有八。
從明史的記載看,朱瞻基從生病到離世,中間只有3天。
他一向能文能武,身體康健,如此匆匆離世,引起無數人懷疑。
後世關於朱瞻基去世的真相,爭論不休,但總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說辭:
追溯朱家一脈的壽命,我們可以發現,“短壽”早已有跡可循。
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朱標,37歲病逝;朱棡,40歲病逝;朱梓,21歲去世;朱杞,一歲去世;朱檀,20歲去世;朱松,28歲病逝;朱楹,34歲去世……
朱元璋的兒子們,似乎都很短命。
在40歲之前,因為病弱去世的,有近10個。
此外,好幾個孩子,是在青年時自焚而死。
在朱元璋的兒子中,朱棣算是非常長壽的了,他足足活了64歲。
但朱棣的兒子,似乎命也不長:
明仁宗朱高熾,47歲病逝;漢王朱高煦,46歲被殺;朱高燧,50歲病逝;朱高爔,不到1歲,就早夭了。和朱元璋一脈對比,朱棣這一脈,壽命似乎不錯,但也少有活過50歲的。
我們再來看看朱瞻基的兒子,遺傳病問題就更明顯了。
大兒子朱祁鎮,幼年有殘缺,長到八九歲才真正學會走路,差點與皇位無緣,37歲去世;二兒子朱祁玉,多年求子不得,24歲好不容易得一個兒子,兒子卻不到一歲就夭折了,他30歲因重病去世;《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傳第五十》:“父有天下,固當傳之於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從上述分析來看,朱瞻基一脈,不管是往上追溯到朱元璋,還是往下追溯看後代,在壽命上都不算長。
皇家天子,養尊處優,壽命卻這樣短暫,實在不正常。
因此,有學者推論,朱瞻基英年早逝,極有可能是家族遺傳病。
其二,過勞死。除了遺傳病之說,還有不少人認為,朱瞻基的英年早逝,是因為勞累過度。
因為太受寵,朱瞻基一出生,就被迫學了帝王之術。
古代的皇帝,可真不好當,要學的東西非常多。
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基本上相當於全年無休的高三生活,朱瞻基一過就是一輩子。
這種說法的理由是,朱瞻基太聰明瞭,不管是文史經學、農耕用具,還是謀略武藝,他無一落下。
當上皇帝后,他又在幾年內創造了仁宣之治。
其背後的艱辛,可想而知。
其三,吃仙丹,金屬中毒。自古皇帝,都有求仙問藥、長生不老的嗜好,明朝皇帝中也不乏其人。
而古代所謂的“仙丹”,基本都是重金屬,吃多了容易中毒而死。
於是,有人推測,朱瞻基去世,是否是因為吃了仙丹,重金屬中毒?
其四,沉迷女色,虛耗過度。有野史稱,朱瞻基曾經找太醫要過房中藥。
於是,有人聯絡朱瞻基遊戲人生的性格,便認為他可能是因 “縱慾過度”而死。
以上,是後世推測朱瞻基死因的主要說法。
但我認為,除了第一種說法比較站得住腳外,其他說法,基本上是無稽之談。
第一,就算朱瞻基工作量大,也絕不至於過勞死。朱瞻基過勞死的說法,實在是有些站不住腳。
1.朱瞻基身體健碩,有著軍人般的體魄。永樂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
自此之後,朱棣的每一次出征,幾乎都會帶上他。
朱棣此舉,是提前練兵,也是幫著朱瞻基強身健體。
因為爺爺刻意的高強度訓練,朱瞻基和病痛纏身的父親朱高熾截然不同。
他生得健碩,生機勃勃,從外表來看,他與朱棣的身體最為相似。
而朱棣在常年征戰的情況下,足足活到了60多歲。
2.朱瞻基登基後的工作量,遠遠不及朱元璋和朱棣。朱元璋繼位時,因為多疑的性格,廢了胡惟庸,並大肆攬皇權,時刻不敢休息。
他曾在8天之內,審批閱奏札共1660件,處理國事計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200多件,處理國事400多件。
據史書記載,從登基到去世,朱元璋幾乎沒有休息過。
“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而朱棣,因為奪皇位、御駕親征、穩內政等諸多事項,過得也並不輕鬆。
和朱元璋、朱棣相比,朱瞻基登基時,雖有虎視眈眈的漢王,但整體而言,還是輕鬆了很多。
他在位時,明朝的局勢和朝政已經穩定很多,也不需要那麼忙公務。
3.朱瞻基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應該比較閒適。在位期間,朱瞻基還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還繪畫了《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瓜鼠圖》等一大堆名畫。
有心思發展興趣愛好的皇帝,想必生活還是比較閒適的。
因此,說朱瞻基的去世,是因為過勞死,實在讓我不敢苟同。
第二,朱瞻基絕不可能因金屬中毒而死。的確,古代帝王都愛尋丹問道,但偏偏,朱瞻基是個例外。
他一點都不喜歡煉丹之術,這一點,從他的遺詔中就能看出來。
《明實錄》:朕以菲薄獲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懼,弗克負荷。蓋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澤未洽於天下,心恆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彌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數。
“夫死生常理”幾個字,充分說明了朱瞻基,對於生死看得很淡,不過是順應天理。
尋丹問道,為的是長生不老。
但是,朱瞻基本人對生死看得非常淡,根本不屑於去討好術士,他只是遺憾,沒能把祖輩留下的江山打理好。
此外,明朝的史書中,看不到半點朱瞻基服用“仙丹”的痕跡。
退一步說,就算朱瞻基服用丹藥,也絕不至於30多歲,就因金屬中毒而亡。
畢竟,《甄嬛傳》中的雍正,可是結結實實吃了好多年硃砂,才見效的。
第三,朱瞻基並不好女色。野史中說朱瞻基“縱慾過度”,可正史中卻沒有相關記載。
而從朱瞻基的後宮來看,他應該是個不好女色的人。
朱瞻基的後宮,一共僅有14個后妃,其中10個都在他死後被安排了殉葬。
剩下四個,一個是被廢掉的皇后胡善祥,一個是他最愛的孫氏貴妃。
從孩子的數量來看,朱瞻基僅有2個兒子、3個女兒,這5個孩子,分別來自3個母親。
這樣的“成績”,在皇帝中實在不值一提,也很難給他扣上“好色”的帽子。
要知道,朱元璋后妃無數,光是兒子就有26個,女兒也有16個。
歷史上真實的朱瞻基,是個很深情的男人,他非常寵愛孫氏,為了她不惜廢掉胡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取自《明史紀事本末》)
這樣的朱瞻基,絕不可能因為縱慾而死。
如果一定要為朱瞻基找一個英年早逝的理由,我更願意相信,是遺傳因素+征戰受傷。
朱瞻基征戰多次,曾經三次邊境巡邏,其中第三次就是在1434年,而他去世的時間是1435年。
兩個時間,中間只隔了1年,而且,1434年,漠北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當時,強大的瓦剌在北邊肆虐,成為了蒙古一帶的支配力量。
而瓦剌,就是後來土木堡之變中,俘虜明英宗的部落。
史書上沒有記載,在這次巡邏中,朱瞻基是否受傷。
但是,他前一年還能前往邊境巡邏,第二年就突然離世,著實有些不對勁。
或許,明朝皇室確實有遺傳病,不能長壽,但朱瞻基在邊境巡邏,也有可能受了傷。
不得不說,大明王朝的前幾位皇帝,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帝王。
朱元璋、朱棣,就不用說了,身體柔軟的朱高熾,同樣非常了不得。
在前人打下的基礎上,文武雙全的朱瞻基,直接帶著明朝走向頂峰。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
若是再給朱瞻基多一點時間,讓他更好發揮他的雄韜無論,或許,明朝絕不會300年而亡。
畢竟,能堅守“天子守國門”的大明,又怎麼可能那麼無能?
只是,朱瞻基的後代明英宗朱祁鎮,實在難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