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大爐爐
-
2 # 大相無形
當天下統一後,秦始皇似乎覺得身上的重擔一輕、頓時沒有了壓力可以放飛自我了!於是立即開啟外掛開啟了一系列超級工程,馳道、直道、長城、離宮別苑、秦始皇陵……等等等等,不顧久經戰亂的中原急需休養生息,反而更是雪上加霜。於是,暴政、嚴刑峻法、惡勞苦役、勞民傷財……一應罵名滾滾而來。
作為全盤接收了秦國的西漢王朝,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透過反抗和奮爭建立起來政權,顯然不能再重複秦國滅亡的老路,這是基本常識。另一方面,中原大地經過這一系列工程的透支,在社會資源、國家實力和人民負擔上,也再經不起大的折騰。這等於在輿論心理和客觀現實上都不允許再行奢華之風。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中原大地才算是從歷史遺患中恢復過來。
但秦始皇開創的皇帝制度和皇權思想,卻從此在中國歷史深深紮根,大型兵馬俑、大型陵墓、大型陪葬坑似乎也成為了皇帝制度所獨有的標配形式。這種對於皇權的維護和皇帝地位的尊崇喪葬制度,也被西漢一應接納了,正所謂漢承秦制,這正是其中之一。
一面要維護皇帝尊嚴、一面又要面對積貧積弱的國力(史書上說西漢最初連幾匹毛色相同的馬都找不全,由此可見一斑),一方面還要豎立自己與秦國不同的政治形象,像秦始皇那樣幾乎真人大小的兵馬俑肯定是行不通了,和諧和權衡之後的決策便是——縮小!整體規模和大小基本全部減半,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漢兵馬俑都只有大約70公分,雖然形制上不如秦兵馬俑壯觀、雄渾,但漢兵馬俑儼然陣容齊整、威武,且栩栩如生!
西漢初期的漢文帝也是很好的一個例證,在位時透過大量的系列措施來減輕民間負擔,以圖儘早恢復國力,並在自己的喪葬規制上亦提出“薄葬”的安排,希望警示劉氏後人切莫奢靡。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3 # 飛翔的熊貓86632852
如果你真的看過秦兵馬俑和漢代陶俑,就不會有這個疑問。
因為秦兵馬俑實在是太震撼了,真人大小甚至比現代大多數人都大一號,威武無雙。
而漢代的陶俑也好,兵馬俑也罷,和始皇帝的兵馬俑一比,一股子小家子氣,跟手辦模型一樣。
回覆列表
我感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非得比較,確實,秦兵馬俑更具有知名度,就像是我們說元青花的知名度最高,但是它後面的明清青花也都是珍品,但是元青花的地位不可撼動,為什麼?因為最先出現的會更珍貴一些,更具有研究價值。但是,我們能說漢俑、明清青花不知名嗎?並不是,只是兩者之間有了比較。
對於漢俑和兵馬俑最大的比較,一個是來自秦陵、一個是來自漢陵。秦陵的發掘一直是大眾非常關心的話題,在悟空問答裡經常會看到秦始皇陵墓什麼時候發掘,為什麼不發掘等等各種問題,但是很少有人問為什麼漢陽陵不完全發掘?我本科是在西安讀的,秦陵和漢陽陵我都去過,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兵馬俑更出名一些?
首先,秦始皇的名聲在外。完成了華夏大一統,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並且他有一系列的政治舉措,比如統一度量衡、貨幣、修長城等,這些都是大部分人都熟知的,尤其是長城的修築,伴隨著一系列的故事傳說,最為知名的應該是孟姜女哭長城。所有的這些,都使秦始皇這個人物更加鮮活,對於秦始皇的陵墓則會有更多的人去關注。
其次,秦陵中秦俑規模的宏大。在去秦始皇兵馬俑參觀時,一列列排列整齊、與真人同比例並且數量眾多的兵馬俑一下子在你的眼前出現,給人視覺上很的衝擊。相比較而言,漢陽陵中陶俑的數量雖然也很多,但是個頭則小了很多。並且,大多數人最先了解這些應該是在博物館,博物館中漢俑的排列與漢陽陵中的比較相似,都是一排排排列,而秦俑僅是一兩個,那麼當在秦陵中看到一大片的秦俑,當然會記憶更加深刻一些。
所以,從這些角度來講,秦俑更加出名一些,但是漢俑中的說唱俑則也很知名,我們一提到說唱俑,就會想到漢代那些拿著笛子或者各種樂器的表情豐富的小陶俑。並且,漢陽陵博物館更加完善,公眾考古開展也較多,展出方式也更加新穎。在進入漢陽陵,可以在墓道中穿梭,近距離感受。相信,漢俑也會被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