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
2 # 南頭松樹
唐朝中晚期,沙陀人就已經活躍起來了,特別是晚唐時,唐朝真正能戰的幾支軍隊中,沙陀軍的戰力就是數一數二的。其實,沙陀軍總體上是效忠於大唐王朝的。雖然,有時也有些野性難馴,但如果沒有李克用的沙陀軍,黃巢起義,唐朝也是鎮壓不了的。黃巢起義被鎮壓後,天下已是四分五裂了,各路藩鎮之間互相不斷攻殺,而其中就屬李克用的沙陀軍和朱溫的宣武軍戰力最強大。他們兩強裹挾著其它藩鎮爭鬥了幾十年,直到最終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兵奇襲開封,滅亡朱溫建立的後梁。從唐末,到五代十國,再到北宋建立,沙陀人都在中原大地上肆意成長,融合,他們曾經也改變了那時的歷史走向,最終也就融入了浩瀚的華夏大地。
-
3 # 駝玲聲遠
李克用帶來的沙陀人,不停漢化,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後宋都是他的手下陸續做了皇帝,只不過後宋纂位後統一了中國,不承認自己是沙陀人,連出生地也由落陽改成了琢郡,厚待文人,文人也吹捧,之後沙陀人就成了漢人了
-
4 # 量子混亂學
宋王室是沙陀突厥人,從北漢,後周到宋,都是一波軍事貴族,後來滅了漢人的南唐,江淮大平原的人不能投軍,岳飛自費武裝還莫須有被殺,總的來說,就是軍事貴族,不喜歡其他族的軍事。最後投海死光光,一群傻h逼
唐宋之間有段五代十國時期,而五代之中,後唐、後晉、後漢的建立者都並非漢人,而是沙陀人,可能很多人壓根兒就沒聽過所謂沙陀人。
通常說起當時的李克用、李嗣源等,都認為其是自己人,即便是後來將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的石敬瑭,大多數人都稱其為漢奸,殊不知這個石敬瑭也不是漢人,是沙陀人。
這就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神奇之處,大量外來族群最終都被徹底漢化,像是鮮卑、契丹等諸多族群都在漫長歲月中完全融合入中原,而沙陀人也是如此。
說起來,沙陀人屬於突厥的一個部族,生活在蒲類海附近一片叫做“沙陀”的荒漠地區,因此稱作沙陀突厥,大致上就是今天新疆東北部地區。
唐代的時候,往往將其稱作是“處月部”,也稱作“朱邪部”。
沙陀在突厥各部族當中十分弱小,加上當時的突厥早就已分化,所以沙陀部也投向了唐朝的懷抱之中,其部族首領就以“朱邪”為姓氏。
沙陀部雖然很小,但戰鬥力驚人,尤其是馬術方面最為擅長,在西域地區沙陀的騎兵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驍勇善戰,這也使得其能夠長期生存下來。
可沙陀部縱然再怎麼歷來,位於唐朝、吐蕃、突厥、回鶻等強大勢力的交匯處,完全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沙陀在歷史上也經常改變自己的靠山。
唐高宗永徽五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之亂被平定後,唐朝在當地設羈縻州,而當時的處月部首領朱邪金山因隨著唐軍作戰有功,被授予都督職位。
後來很長時間內,沙陀被突厥所驅役與唐朝交鋒,損失慘重。
公元九世紀初,處月部首領朱邪盡忠率部投靠唐朝,遷徙過程中再次受到吐蕃進攻,好在最終抵達唐朝鹽州,恢復生氣,實力愈發增強。
但那時候的沙陀始終還是外來族群,唐朝也不是很放心,怕有朝一日沙陀再次歸附吐蕃與唐朝為敵,因此就將沙陀部拆分成很多分支,遷移到中原。
其中有兩支沙陀騎兵,被安置在山西,分別稱作沙陀軍與陰山北沙陀。
唐懿宗時期,陰山北沙陀幫助唐朝平定龐勳起義,地位急速上升,其首領朱邪赤心成為唐朝大同軍節度使,並且賜李姓改名國昌,而李國昌的兒子就是後來的李克用。
中原爆發黃巢起義之後,唐朝無力彈壓,李克用帶兵擊潰黃巢,成為河東節度使,並且趁機佔據太原,割據一方,後來朱溫篡唐建立的後梁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所取代,建立後唐。
再後來,就是石敬瑭送出燕雲十六州,借契丹之力建立後晉取代後唐,而劉知遠則在後晉沒了之後順勢建立了後漢,沙陀在中原建立了三個王朝。
自然,就連十國當中的北漢,也是後漢的延續,其王室也是沙陀人。
雖然沙陀人建立了這麼多的王權,但是很少有人會提起他們的身份,根本不覺得沙陀人有什麼特別之處,甚至大多數的人都以為沙陀人其實是自己人。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沙陀人在長期的遷居過程中,與中原交流很深,與漢人長期通婚聯姻不斷漢化,就跟當年的鮮卑人是一樣的,久而久之,也沒人在乎他們的沙陀人身份了。
五代十國時期,堪稱沙陀這個曾經小小突厥部落的鼎盛時代,但隨著北漢被滅,後周與宋朝時期的沙陀勢力衰微,其人口也不是很多,越來越沒有優勢。
中原文化的影響力與融合力,實在是驚人的,沙陀人也不例外。
原本唐朝時期,大量的沙陀人就改了漢姓,與漢人通婚,還與漢人之間互相收養孩子之類,使得沙陀人與漢人之間很難從外表上判斷出區別。
與史上很多的族群一樣,沙陀人因為漢化的程度太高,幾乎就徹底融入了中原,因此才會被當成是自己人,如果不刻意提起,根本沒人覺得他們是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