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英國為什麼執意脫歐?

8
回覆列表
  • 1 # 你看我獨角獸嗎

    英國脫歐正在發生。在英國議會經過三年的討價還價,政府高層的抽搐和要求布魯塞爾推遲退出的請求之後,英國在1月31日與歐洲建立了近半個世紀的密切聯絡後關閉了這本書。

    當總理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保守黨在12月的大選中獲得圓滿勝利時,與歐洲聯盟的分裂就被密封了。這為約翰遜先生提供了議會多數席位,他需要在1月初通過立法,確定英國的離任條件,這一目標一再被其前任特蕾莎·梅(Theresa May)所忽視。歐洲立法者在本月下旬對該計劃表示了祝福。

    約翰遜(Johnson)先生是退出的堅定支持者,他現在將指導英國度過最關鍵的英國退歐階段:貿易談判將決定英國與歐盟之間的緊密聯絡。

    一夜之間變化不大。1月31日至晚上11點在倫敦的午夜,提醒人們歐洲聯盟設定了離境條款-英國將開始為期11個月的過渡,在此過程中,英國將繼續遵守歐盟的規章制度,同時決定採取何種行動英國脫歐的追求。

    隨著英國與歐盟的分道揚鑣,最終出現的結果可能決定該國家的形態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數十年。接下來是英國脫歐的基本指南:它是什麼,它如何變成政治混亂,以及最終如何解決。

    從提出這一想法的那一刻起,英國就一直在辯論歐洲國家的成員資格的利弊。加入後不到三年,它就於1975年舉行了第一次成員資格全民公決,此後被稱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當時,有67%的選民支援留在集團內。

    但這幾乎還沒有結束辯論。

    2013年,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承諾就歐盟成員資格進行全民公決,以期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提供給選民的選擇範圍廣泛而又含糊不清-“保留還是請假”,卡梅倫先生堅信保留將能輕易獲勝。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估計。

    當英中國人於2016年6月23日參加民意調查時,一場難民危機使移民成為整個歐洲政治憤怒的主題。同時,請假運動受到指責,因為它依靠謊言,並且違反了選舉法。

    最後,在52%的選民的支援下,退出了歐盟,儘管定義不清。

    辯論解決了嗎?幾乎不。

    英國退歐的擁護者又將有關下一步該怎麼辦的糾結問題挽救了一天。即使現在英國已經解決了離境條款,但仍不清楚它希望與歐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這一問題可能與關於撤軍的辯論一樣分裂。

    全民投票是如何分解的?

    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大多數選民支援英國退歐,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和小城市。這克服了大多數人支援在倫敦,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選民中留在歐洲聯盟的支援。請參閱詳細的投票圖。

    年輕人以壓倒多數投票反對離開,而年長的選民則支援離開。

    時鐘在滴答作響:過渡期的結束是12月31日。任何延長該截止日期的要求都必須在6月之前提出。

    不過,約翰遜先生曾多次發誓要在年底之前完成離職。如果他信守承諾,那麼英國和歐盟將不得不達成一項協議,以異常快速的步伐控制整個英吉利海峽的未來貿易。(例如,歐盟和加拿大花了7年時間商討了2016年的貿易協議。)

    爭論的焦點之一是約翰遜先生希望打破有關勞工,環境和產品安全的歐洲標準。歐盟領導人說,英國在其規則與歐洲之間留出的空間越多,他們越會阻礙英國進入歐洲市場。任何此類限制都會威脅到英國的工作,因為其中許多工作都依賴歐洲客戶。

  • 2 # 歷史畫中人

    英國脫歐是因為它作為大國在歐盟的負擔較多,同時也為了它的優勢產業尋找新的市場以及增長點。英國與法國在歐盟的地位相同,經濟發達的英國需要每年提供大量的資金去扶持經濟落後的國家,因此脫歐也能減少資金流出。

    英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4] ,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1日23點(北京時間2月1日早上7點),英國正式脫離歐洲聯盟。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現擁有27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歐洲理事會主席為夏爾·米歇爾, 歐洲議會議長為大衛·薩索利。歐盟委員會主席為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經濟上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為八國集團成員),軍事上除瑞典、芬蘭、愛爾蘭、奧地利、馬耳他與塞普勒斯六國以外(其中前五國是國際公認的永久中立國),其餘21個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

    英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不少事務都要由歐盟說了算,而歐盟委員會官僚很嚴重,辦事拖拖拉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導致不少英中國人不滿。

    對於英國多數民眾投票選擇退歐的理由,江時學指出,首先是經濟原因,英國認為留歐在經濟上的成本太大了,每年要向歐盟繳納數十億英鎊的會員費。

    英國加入歐盟後,所有東西都要共享,包括歐盟面臨的難民危機。大批難民進入英國,這讓英國非常不滿,大部分支援脫歐的人都希望通過脫歐能夠減少接受難民。於是在經濟下滑、內外交困、民眾不滿的情況下,英國開始了漫長的脫歐之旅。

    英國退歐之利

    1. 美國能夠無需像歐盟國家交納會員費,2016年會員費達到178萬歐。省下一大筆錢能夠用於做別的專案投資。

    2. 美國能夠解決歐盟國家制訂的產品標準和管控政策法規的拘束,歐盟國家的“規定”讓美國的生產製造成本上升了330萬歐。省下一大筆錢能夠專案投資大量的公司,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4. 英國政府無須為歐盟國家來美國唸書的學員出示借款。2016年英國大學接受了71000名來源於歐盟國家世界各國的在校大學生,耗費了很多的政府部門資產,並且大部分借款無法得到 還款。剩餘一大筆錢能夠支助該國學員或是做別的教育產業。

    5. 美國就多餘接納歐盟國家別的會員國的香港移民,以防佔領美國當地人的就業問題。

    英國退歐有益處,自然也會出現弊端

    1. 美國將不可以和歐盟國家別的會員國自由貿易區,將會會喪失歐盟國家五億人的銷售市場。

    2. 美國就必須和歐盟國家再次達到自貿協定,可是歐盟國家將會會逼迫美國同意一些限定標準,貿易越來越沒有之前隨意。

    3. 美國許多 科研課題將沒法得到 歐盟國家的支助,美國是得到 支助第二多的中國(僅次法國)。

    5. 已不遭受歐盟國家的維護,將會會造成貿易或是國防上的磨擦。

    總結: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是英國想當歐洲老大,如果當不了老大,英國不會接受一個統一的歐洲大陸,所以到了有利時機,一舉脫歐,破壞歐盟統一的步調。

  • 3 # 二手人設

    從2016年中第一次脫歐公投到現在,三年多來,英國脫歐兜兜轉轉,兩位首相都被弄下臺,這場大戲還是沒有落幕。

    昨天,有“英國特朗普”之稱的新首相鮑里斯和歐盟主席容克同時宣佈:歐盟與英國達成脫歐協議!

    這大概是英國離脫歐最近的一次,但是分析稱鮑里斯恐怕不容易過議會這關,是否能協議脫歐還是未知之數。

    事實上,雖然英國兩黨交鋒激烈,除了鑑定的留歐派,兩黨在是否脫歐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區別就在於脫歐的方式。

    這就有一個問題,加入歐盟這麼多年的英國,為何一定要脫歐呢?

    - 1 -

    我們先歷史上來看:

    說起英國為何要脫歐,就要說英國為何要加入歐盟。

    事實上,在英國曆史上,長久以來堅持的是“光榮孤立”的外交策略,因為他孤懸在歐洲大陸之外,對歐洲大陸歷來都是扶持小弟打壓想出頭的強國,法、德都被他打壓過,被稱為歐洲攪屎棍。

    但是經歷一戰、二戰之後,英國實力大減,歐洲作為兩次戰爭的策源地也覺得不該在這樣亂下去。恰好,冷戰開始,歐洲作為冷戰前線,接受美國援助的同時,也不甘地位下降,加上經濟發展的考慮,歐洲市場是當時最大的市場,超過北美,成立歐盟的想法應運而生。

    英國開始扭扭捏捏,還擺著歐洲老大的架子不想加入,後來迫於政治、經濟的考慮加入了歐盟。

    英國加入歐盟的好處有很多,從經濟上看來英國獲得了一個3.4億人的市場,各成員國之間也在優勢互補,大家也是一團和氣,但是要記住這是在歐洲和全球經濟向好的前提下的。

    順風車誰不想做呢?何況是“老謀深算”的大英帝國。

    - 2 -

    但是,這輛經濟快速增長的順風車開始慢下來了。

    按照比較流行的康波週期的預測,從上世紀90年代資訊科技開始的繁榮週期(90年代之前歐洲抓住製造業的機遇過得還不錯)到了2004年就要走下坡路了,而2015年就要進入蕭條期。

    全球經濟在放緩,新的技術還沒有應用,大家都在印鈔放水,做存量競爭的困獸之鬥。

    不止是歐洲,全球都在慢下來,只是歐洲慢的更快而已。

    為何幾個主要經濟體,歐洲更艱難呢?

    1、製造業起家歐洲沒有抓住新科技機遇:你看歐洲最厲害的德國,現在也面臨衰退了,歐洲在製造業的餘暉中慢慢老去。

    2、歐洲高福利困境:高福利、高稅收、高物價代價就是低效率,民眾很悠閒,國家發展就慢。

    3、歐盟內部國家發展不平衡:英法德很強沒錯,但是歐盟也有金豬四國搞出歐債危機。

    4、難民問題:內部的白左,外部的難民,歐盟越來越不太平。

    這大概能簡單解釋為何英國一定要脫歐:無外乎為歐盟付出的成本超過了從歐盟得到利益。

    - 3 -

    再放到國際大背景上來看,更能顯示出英國的老謀深算。

    從特朗普上臺開始到現在,全球政治經濟越發表現出存量競爭的態勢:世界開始拋棄政治正確,進入實力比拼的時代。

    從傳統的G7到上合,再到現在頻頻被提起的G2:中美。

    能上得了牌局的國家都在暗暗較勁,各處押寶,國際上縱橫捭闔長袖善舞,本質上都憋足了勁兒修煉內功:要在下一場科技革命中佔一個好位置。

    你看日本,一邊安撫美國,一遍示好中國,一向笑容可掬的安倍抱住兩個大腿,然後就翻臉往死裡整南韓,一副要清除這個日本半導體最大障礙的架勢。

    英國也是,英國在科技上並不是沒有建樹,晶片上的ARM,人工智慧的DeepMind都是英國的,英國的矽環島僅次於美國的矽谷,獨角獸公司佔整個歐洲40%。

    站在英倫三島上,看著露出疲態的老歐洲還在為難民折騰來折騰去,向來算盤打得啪啪響大英帝國此時不關門,何時關門?

    何況門外面其他國家還沒有分出勝負,此刻關上門騎在自家牆頭上,看看哪裡還有騰挪得空間,不比留在歐盟讓他們吸血強嗎?

  • 4 # 洪觀歷史

    先說觀點:脫歐最重要的理由——是英國的人口問題移民問題就業問題。

    一句話:脫歐不是為了孤立,而是為了自保。

    先回顧一下近幾年英國脫歐的歷史:

    俗話說,事不過三。

    但英國的脫歐這事,三個議會、三個首相,三次延期,三次都玩砸了。

    第一次是2016年,卡梅倫玩“選舉的遊戲”,承諾“若當選首相,就舉行脫歐公投”,結果首相到手,公投玩脫了:公投的結果——51.9%支援脫歐,卡梅倫狼狽下臺。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第二次是2017年, 為爭取更多議席,特雷莎•梅宣佈提前舉行大選,玩“洗牌的遊戲”,結果保守黨越洗越醜——失去下議院控制權,被迫和自由黨組成執政聯盟,脫歐協議在“懸浮議會”三次闖關都以失敗告終,特雷莎•梅黯然離去。

    第三次是2019年,約翰遜學特朗普老兄的把戲——玩“極限施壓的遊戲”——議會關門,無協議脫歐,自己給自己下藥,一次比一次狠,“恨不得咬自己的領帶”,最終還是老套路:解散議會,提前大選。牌,還得繼續洗。

    玩成了“網紅”的議長翰•伯考看不下去了,拂手而去。不玩了。

    這個時候,大家不禁會問:英國,作為議會民主的典範,為什麼在脫歐問題上,一次次宕機,而且一次比一次死的難看。

    問題是:宕機,重啟,周而復始,按的人快活,不解決問題啊!

    莫非是系統,或者硬體,出問題了吧?

    看來,高手在民間。

    一、為什麼英國有多半人選擇脫歐?

    1、英國為什麼要入歐?

    為了理解英國為什麼脫歐,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初為什麼入歐。

    歷史上,英國更像一隻貓,天生傲嬌,稟賦優雅,與歐洲大陸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寧做一個安靜的喵星人,也不願介入對岸歐洲大陸亂七八糟的內部紛爭。秉持“光榮孤立”的外交傳統,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念念碎: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二戰以後,佳人已年老體衰,弱不禁風。眼看著對岸的高盧雞和德國鷹打得火熱,煤鋼共同體搞得有生有色,才發現孤獨,只能是孤獨,光榮個屁。

    但法國戴將軍就像一座門神杵在那裡,放出狠話:只要我活著,你英國就別想進來當攪屎棍

    在戴高樂眼裡,英國就是美國獻給歐同體的特洛伊木馬。高,實在是高。

    直到戴將軍駕鶴西去,英國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加入歐共體:保留英鎊,不加入申根協議。身在曹營心在漢,脫歐埋下了雷就就這樣埋下了。

    當初心心念念想入歐,顯而易見的是,入歐能給英國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比如說

    有利於享受歐洲統一市場的紅利,有利於英國的經濟增長有利於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於英鎊的強勢地位有利於那些全球跨國公司把歐洲的總部放在英國,有利於英國維持合理的物價水平,有利於英國的就業增長有利於英國獲得很多新增的勞動力。

    而且,在世界格局當中,一個團結的一體化的歐洲,相比一個孤立的英國,更有能力在美中俄競爭中,保持國際的主導地位。

    2、英國脫歐公投的背景是什麼?

    果不其然,加入歐共體不久,英國就有點把持不住想出軌,1975年搞了一次全民公投,大約三分之二多數贊成留歐,出軌未遂。

    1991年以來,伴隨著蘇聯解體的帶來的“和平紅利”,歐盟進行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擴張,導致內部消化不良,各種政治和經濟方面失調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

    特別是2008年歐債危機爆發,歐豬五國陷入困境,各國民粹主義高漲,歐盟內部危機四伏。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想搭歐盟便車的英國,反倒成了分攤歐債的冤大頭。是否要留在歐盟這個老問題呢?又重新成了新的熱門話題。

    國內民粹主義趁機抬頭——英國獨立黨開始出現開始崛起。他們主張英國應該脫離歐盟,這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民眾的政治訴求。

    於是有了2016卡梅倫上臺後的第二次脫歐公投,結果脫歐派留歐派的比例非常接近的,這個比例是52%比48%。脫歐派,取得公投勝利。

    3、為什麼英國有更多的人選擇脫歐?

    公投的結果,脫歐派和留歐派比例旗鼓相當,說明在脫歐問題上英國國內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共識,民意的對壘,政黨的撕裂,直接將英國帶入3年漫漫脫歐路。

    脫歐派最重要的理由——是英國的人口問題移民問題就業問題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只要英國留在歐盟,就要受到歐盟協議和規則的約束,英國就無法控制外來移民的規模。換句話說,英國也無法實現自主的邊境控制。而這是很多英國保守派人士、保守派選民所不願意看到的。

    那麼,為什麼英國只要留在歐盟,就無法自主的控制邊境和移民規模呢?這就涉及到歐盟對其成員國的一項基本政策——四個自由政策

    什麼是四個自由政策呢?

    就是歐盟要求成員國之間實現商品、資本、服務、人口的自由流動。這樣一來,整個歐盟,英國屬於比較發達的國家。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所以,只要歐盟實行這一政策,英國就會成為外來人口,外來移民,外來勞工的持續流入國家。

    這樣一來,催生三個直接的後果:

    ①第一個直接後果就是——英中國人口當中多樣性程度的不斷提高。

    比如,目前英國的人口大約是六千七百萬左右,其中87%呢,是白人,13%是亞洲裔黑人和混血人種,這就是英國目前的主要比例。

    而從趨勢上看呢,白人的比例還在不斷的降低,而少數族裔的比例呢?還在持續的提高。

    ② 第二個嚴重後果是——國家人口的宗教構成。

    目前英中國人口當中穆斯林人口呢,大約有三百萬左右,總比重接近5%。

    但是呢,半個多世紀以前,在1960年前後的英國差不多隻有五萬穆斯林人口。而到了今天的以倫敦為例,倫敦的八百萬人口當中,穆斯林人口大概就有一百萬左右。2016年還選舉產生了倫敦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薩迪克•汗

    快速增加的穆斯林人口,引起英國的保守派、虔誠的基督教人士以及民族主義者的恐慌。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發出了“亨廷頓之問”——長此以往,誰是英中國人?

    由於全球保護主義大行其道,全球經濟陷入困頓,大量湧入的新興移民,不僅搶走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擠佔現有並不寬裕的社會福利與醫療資源,引起社會特別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強烈不滿,對他們來說,脫歐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工作、金錢和福利,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脫歐不是孤立,而是自保。

    到這裡,你就應該比較容易瞭解,為什麼更多英中國人在全民公決當中選擇了脫歐。

  • 5 # 陳思進

    首先要說的是,英國“脫歐”並非英國的“悲傷的一天”,恰恰相反,“脫歐”是英中國人民的選擇。至於英國為什麼要脫歐,說來話長,篇幅有限,就不詳談了,顯然,就好似夫妻過日子一般,過不下去了就離婚唄,不奇怪。

    接這個問題,就順便回顧一下英國脫歐3年大戲的大事記吧:

    ● 2016年6月24日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51.9%民眾(1741萬742票)選擇脫離歐盟,英國成為歐盟28個成員國中,第一個脫歐的國家。

    ● 2017年3月29日

    英國向歐盟遞交脫歐通知書,啟動脫歐程式。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歐盟會員國若要脫離歐盟,必須在通知歐洲理事會的2年內完成協議。

    ● 2017年6月19日

    英國與歐盟展開第一輪脫歐談判。雙方對英屬北愛爾蘭與歐盟會員國愛爾蘭是否要設立海關,即是否恢復"硬邊界"意見相左,後續多次談判都破局。

    ● 2018年11月14日

    時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接受歐盟提出的脫歐協議草案,點頭愛爾蘭邊境保障機制,以及2019年3月正式脫歐後,至2020年底的過渡期,英國仍參與歐盟關稅同盟與單一市場,並同意支付約390億英鎊(約新臺幣1兆5600億元)脫歐分手費。

    ● 2019年1月15日

    英國國會下議院以432票對202票否決脫歐協議草案,寫下英國內閣數十年來在國會最大挫敗紀錄,梅伊也面臨反對黨提出的不信任案,最後驚險過關,保住首相大位。

    ● 2019年3月22日

    梅伊主導的脫歐協議草案二度遭英國國會否決,同時國會也嚴厲拒絕無協議脫歐。眼見英國國內分歧難解,歐盟迴應若英國通過脫歐協議,願意將期限延長到5月22日,不然只能延至4月12日。

    ● 2019年4月11日

    由於脫歐協議在英國國會第三度闖關失敗,英國確定無法在5月22日脫歐,梅伊再與歐盟協商,最終將脫歐期限延至10月31日。

    ● 2019年5月24日

    梅伊雖然挺過兩次不信任案投票,但因得不到國會支援,推行脫歐屢遭挫敗,宣佈6月7日辭去首相與保守黨黨魁職務。

    ● 2019年7月23日

    英國執政黨保守黨公佈黨魁選舉最終投票結果,脫歐大將、前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擊敗外相韓特(Jeremy Hunt)勝出。接任首相的強生承諾會讓英國於10月31日脫歐。

    ● 2019年8月28日

    強生奏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暫停國會,女王當日批准。

    ● 2019年9月4日

    反對派通過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強生在表決後提出動議要求舉行大選,但最終無法跨過支援門檻,遭到否決。

    ● 2019年10月17日

    英國與歐盟在歐盟高峰會前達成脫歐協議,歐盟表示,新協議可保護愛爾蘭島的和平與穩定,並充分保護歐盟的單一市場。

    而後英國國會允許擱置強生版脫歐協議,直到相關施行立法通過才放行。強生依法致函歐盟要求延後脫歐。10月28日歐盟同意延後英國脫歐期限至2020年1月31日。

    ● 2019年12月12日

    英國舉行下議院選舉,強生領導的保守黨拿下365席,取得席次過半的執政優勢。

    ● 2020年1月9日

    英國下議院以330票贊成、231票反對,多達99票優勢通過脫歐法案。

    ● 2020年1月29日

    歐洲議會投票表決通過英國脫歐協議,英國將在1月31日深夜與歐盟分手,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雙方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 2020年1月31日

    英國當地時間晚間11時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

    點到為止吧。

  • 6 # 邁克大山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我覺得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鳳凰落架不如雞,自己生悶氣。英國從日不落帝國,老子天下第一的位置上逐步淪落,現在在歐盟內部也比不上德法風光,讓這個五常之一的國家很沒面子,怨氣很多。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國民的脫歐情緒漫延。二是抱人大腿想得勢,自己不爭氣。近年來,在美國發動的歷次戰爭中,英國都是衝在最前面的。英國真心想依靠美國重新得勢,而美國卻常把英國當猴子耍。這次脫歐也是,美國不想要這個日益做大,又不太聽話的歐盟,想支解他,弄垮他,就拉籠英國脫歐。問題是英國就一拍即合,前幾天佩洛西已經在英國脫歐後一些問題的安排上開始和特朗普唱反調了。英國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輕信別人,能有個好嗎?

  • 7 # 一號風手

    如果說日不落帝國是美國用《大西洋憲章》瓦解的,那麼英國假如不退出歐盟的話,那麼英國將會被歐盟瓦解。

    (英國國旗移出歐盟總部)

    英國脫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管什麼原因最終都會指向於維護英國皇室與“保皇黨”的利益。

    英國一個君主立憲制度國家,但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與英國的國家構成存在缺陷。現在的英國王室並不是整個聯合王國版圖內的統一君主。從王權統治來講,英國王室只是英格蘭地區的王權象徵,蘇格蘭的王室與英格蘭的王室就不一樣。

    可以說英國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王權國家,英格蘭取得對蘇格蘭等地區的統治權靠的是聯姻協議獲得的法律基礎,一旦這個法律基礎不在,那麼意味著英格蘭失去對蘇格蘭以及其他地區的統治權。

    英格蘭王室要維護對蘇格蘭統治權,那麼就得維護目前英國的法律,但是歐盟組織中有一個規定,任何一個加入歐盟的國家都必須以歐盟法優先。其實這個跟美國聯邦法是一樣的,各州可以制定自己相應的法律,但是不能與聯邦法發生衝突。

    英國要脫出歐盟的巨集觀原因就是他無法讓歐盟法律與英國法律保持高度一致,因為英國是海洋法系國家,而在歐盟成員國家中大部分都是法律法系國家,在未來完善與發展歐盟法的時候整個歐盟必然會偏向於大陸法系。

    簡單的說,就是在未來歐盟內部的立法競爭中英國爭不過法國與德國這些大陸法系國家,最後必然會導致英國的海洋法系遭到破壞。

    一旦英國的本土的海洋法系被破壞,不但會削弱英格蘭地區對整個英國的所有區域的控制權,還會讓那些依賴海洋法系生存的英國“保皇黨”在以後的競爭中將不會再具有優勢。

    由此英國皇室與“保皇黨”極力推動英國脫歐是正常的,他們不脫歐以後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 8 # 匆匆過客59190387634

    謝邀!英國為什麼脫離歐盟?簡單說,就是在世界上刷存在感!英國脫歐,有利有弊。利,不受歐盟框架束縛,不受歐盟中經濟上的拖油瓶子拖累,相對我行我素,可以在各種利益上謀取更大利益;弊,面對歐洲同盟整體,英國有點勢單力薄,雖然不受歐盟框架束縛,但是所有的經濟往來的方式,人員來往方式,法律條約等都得重新來過。所以說,脫歐也分裂了整個英國,基本上是一半對一半,有贊同脫歐,也有反對脫離歐盟。脫歐對英國到底是利是弊,還是拭目以待吧!

  • 9 # 跪射俑

    英國脫歐好處

    1、節省開支。歐盟預算的八分之一是英國繳納的,英國財政部資料顯示在2014年,英國對歐盟的預算貢獻是141億歐元,從歐盟收到約70億歐元。所謂聚沙成塔,英中國人在全球經濟蕭條的環境下,寧願放棄歐盟這個“老朋友”,免得為自己增加負擔。2、控制移民。英國移民數量越來越多,本國的就業、社會安全越來越嚴峻。再加上英國政府為了保住自己原有的高福利,想單方面提高對移民人口的的標準,但是歐盟不允許。3、可自行制定關稅。歐盟的區域一體化具有關稅同盟的性質,對外設定共同的關稅,對內實現貿易自由化。這意味著各成員國將關稅制定權讓渡給歐盟,無法獨立與同盟外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協定談判,英國脫歐後可根據本國情況,對關稅做相關調整。由此可見,英國脫歐有一定的好處,最起碼在關稅上能實現自由,不用被歐盟嚴格控制。但是值得注意的,英國脫歐是利弊共存的,因此很多人都稱英國脫歐後,英國對外貿易很有可能會面臨萎縮,這對英國來說是一個大挑戰。

  • 10 # 國際貓

    讓我們一起從英國政府、英國民眾、歐盟三個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到底為哪般?下面我將進行逐一分析。

    01. 英國政府:卡梅倫政府冒險失敗,發起所謂全民公投,是導致脫歐的直接原因。

    卡梅倫政府發動全民公投,原本只是為了在歐盟內爭取更多的利益,一旦這個目標達成,卡梅倫就可以順利完成連任,但卡梅倫的智囊團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導致公投失控。

    ① 所謂的全民公投,並非全民參與。

    按照我們正常的理解,100位國民,全部參與投票,有51個人意見統一才算贏,這沒問題。那如果只有70個人參與投票呢?只需要36個人就佔到了51%,實際上36個人最終代替100個人做出了決策,這就是英國這次全民公投的真相。

    根據英國資料顯示,2016年英國總人數為6560萬,登記參與投票人數為4600萬。那到底多少人蔘與了投票呢?我們用登記總數4600萬減去脫歐得票數1740萬,留歐得票數1610萬,結論參與人數是3350萬。也就是說,脫歐支持者只佔總登記人數的38%,就決定整個英國的歷史走向,這是何等的草率和荒謬?

    ② 錯誤的資料分析,誤判了國內民意,也誤判了歐盟的堅決。

    英國實行的是代議制民主,也就是用精英代表代理執政,這決定他們從自己所在階層的意願來考慮問題。英國工業聯合會,這是一家聚集了24萬家英國公司的聯盟,他們始終是支援留歐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給了卡梅倫政府底氣。

    歐盟統計局資料顯示,2013年,英國佔歐盟出口總比率達到6.3%,進口9.3%,這個資料一下看過去不起眼,但是別忘了歐盟有28個國家,所以英國政府把他們的市場作為與歐盟談判的籌碼,來謀取符合英國的利益。不同的是,這次歐盟沒有給英國機會。

    02. 英國民眾:移民問題矛盾爆發,本地人生活水平持續下降,是脫歐的內部原因

    ① 工作越來越難找,工資越來越低,說好的幸福呢?

    2016年,以建築行業為例,英國本土建築工人每小時的工資只有8英鎊(約合80元人民幣),在3年前還能拿到13鎊,上一次這個價位是在80年代。即使如此低薪,仍然有大量英國本地勞工,連工地搬磚的機會都沒有,為什麼?因為歐洲移民到英國的越來越多。

    ② 外來移民搶工作,搶福利還增加了犯罪率,叔可忍嬸不可忍

    工作少,工資少也就算了,東歐這些難兄難弟到了英國,根據歐盟政策有權享受英國福利,免費醫療免費教育豈不美哉?這也就算了,問題在於這些難民素質可高不到哪去,社會犯罪率逐年上升。你犯罪我驅逐,不好意思,歐盟人權法院瞭解一下。

    我認為,由這些移民問題帶來的困擾,時任英國政府不能及時地化解,日積月累之下,脫歐正好成了民意的出口,這影響到英國公民做出了擺脫歐盟的選擇。根據聯合國2017年資料,到17年,英國移民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3%,約合840萬,在世界外來移民榜上高居第10位。

    03. 歐盟:內部成員國之間的矛盾難以平衡,拖累英國經濟,是英國脫歐的外部原因

    ① 歐盟區域自由貿易,想自由發展?不行

    作為歐盟五強,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年GDP增長率一年比一年難看,連創新低。英國看著自己的資料,忍不住蹲下來哭出了聲,2014年GDP資料3.03萬億美元,2015年2.9萬億美元,2016年2.66萬億,哪怕是個0.1%的增長,那也是增長,可這是負的。

    英國擦了擦眼淚,雙手扶住歐盟的胳膊:這沒法過了,讓我去全球市場尋找新的市場和增長點,比如東方大國,我還能自救。歐盟:不行,請遵守區域規則,我們是一體的。

    ② 歐債危機是世界經濟泥潭,歐盟五強被五弱抱住大腿

    歐盟成立之初,就約法三章,三項自由原則不可動搖:貿易自由、資本和服務自由、人身行動自由。如果大家都是好鄰居,自然你好我好,可是歐盟內部發展是不平衡的,比如有歐洲五強,就有歐洲五弱,即葡萄牙(P)、愛爾蘭(I)、義大利(I)、希臘(G)以及西班牙 (S),其中以希臘破產為世人所知(5字母連讀有驚喜)。

    這些國家長期處於國內經濟倒退,對外賣1塊錢,自己要買2塊的東西用,政府的收入還沒有花出去的多。這還不算,偏偏歐盟還是高福利政策,這就像一個黑洞。歐洲五強為了不讓他們經濟崩盤,只能借錢,不夠再繼續借,這就是個無底洞,誰支援誰就有可能被拖進去。

    在我看來,英國脫歐,是英國政府的政治冒險失敗,也是英國民眾深陷移民矛盾,生活水平受到嚴重影響,更是歐盟內部經濟發展不均衡,英國開始謀求脫身,種種因素才把這一看似不合理的行為最終淪為現實。

    短期內,脫歐對於歐盟和英國都不利,歐盟失去英國的市場,英國失去作為歐盟重要成員的國際話語權,是雙輸;長期內,國際形勢變得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無跡可循。對此,各位怎麼看呢?歡迎留言進行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斷奶後,奶粉補好還是食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