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道聽途說嘮野史
-
2 # 澳古說歷史
李衛,雍正朝最為頂尖的漢臣之一,不但坐上執掌天子腳下的心腹之地直隸的總督,而後在乾隆朝更是被賜予原只有親王、郡王才能穿的四團龍補服。因此在清朝,李衛雖算不上是最頂尖的漢臣,但也是名列前茅的。
對於這麼一位位高權重的漢臣,李衛的結局不差,雖未得到爵位、官職的追贈,但也是善終,同時也得到了“敏達”的諡號(“敏達”在諡號中屬於上諡法,所謂“上百三十一諡,用之君親焉,用之君子焉”),以及總督的祭葬規格。
在乾隆朝,李衛依舊是得到重用,且繼續待在“天下第一督”直隸總督的位置上,同時還被委任以兼管直隸總河,及裁營田觀察使職。在裁營田觀察使任上,他“以營田交諸州縣收管,分轄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統率經理”的做法,替乾隆解決了一大難題,從而得到乾隆的嘉獎。
乾隆二年(1737年),李衛彈劾誠親王府護衛庫克強搶安州百姓的土地,後查證屬實,庫克被治罪罪,乾隆為了嘉獎李衛不畏強權,秉公執法,於是賜四團龍補服。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又彈劾河道總督朱藻貪汙腐化,其弟朱蘅在地方上仗勢欺人,為非作歹,干預地方事務,後查證屬實,朱藻被奪官,朱蘅也被治罪,李衛再次被乾隆嘉獎。
可以說因李衛的秉公執法,不畏強權,及廉潔奉公,且辦事能力也極為強悍,因此深受乾隆的寵信,得以繼續被重用。但是天公不作美,在李衛繼續在乾隆位居高位之時,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李衛突發重病,二十二日就不治身亡,享年51歲。
“李衛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畿輔重地,正資料理”,縱觀李衛20餘年的為官生涯,他之所以深受雍正、乾隆兩朝帝王的寵信,究其原因就在於他不畏強權,不事權貴,專心替朝廷辦差上。李衛做事從來不看對方的身份,只看對錯,只要是對朝廷不利的事情,他就一定抗爭到底。
在李衛還未發跡,還是一個微末小吏時,某位親王的屬下對於戶部收繳的白銀都要每千兩額外加收十兩作為庫平銀,其實就是貪汙。李衛對其屢次勸諫都不聽,於是他就在走廊上置一櫃,每次那位親王的下屬來,他就在櫃子上寫上這是某親王的“贏餘”,指明這是是非法收入,但是這位親王被弄得是十分難堪,可又不能去對付李衛,所以只好停止多收。
再如雍正十一年,李衛又彈劾時任內閣首輔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之弟、步軍統領鄂爾奇營私舞弊、魚肉百姓,後調查屬實鄂爾奇被罷官免職。從以上種種事蹟可以看出,李衛真的是一個不在乎名利,實心實意為朝廷辦差的人,想想看未發跡就敢頂撞親王,發跡後又敢得罪首輔大臣,你說李衛在乎名利嗎?
如此基於此,李衛在世時,可謂是平步青雲,享受著兩代帝王的恩寵。
當然數十年之後李衛卻開始被乾隆所討厭,究其原因在於乾隆在南巡時,他見到杭州西湖花神廟裡立著李衛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以此感念其李衛為浙江學子所做出的努力和功勞。而這讓乾隆看到自然是萬分不快,這意思不就是說當年雍正下令重開浙江的科舉是李衛的功勞,而不是雍正的功勞咯,於是乾隆下諭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命撤像燒燬。
此外,上文所說雍正重開浙江科舉一事原委是這樣的:雍正年間,因浙江學子重多次被捲入到文字獄中,所以雍正就認為浙江學子多為逆賊,於是就下令停止浙江的科舉考試。而當時正好是李衛在擔任浙江總督兼巡撫,李衛不忍浙江學子失去入仕的機會,於是做出了諸多的努力,最終在觀風整俗使王國棟的幫助下,兩人一起上書終讓雍正答應重開浙江科舉,重開的第二年,殿試的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皆被浙江學子取得,因此當時的浙江學子和百姓都對李衛是感恩戴德啊。
-
3 # 香洲謝霆鋒
清朝官員李衛的結局是在乾隆三年的時候病逝。
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捐資員外郎,隨後入朝為官,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賞識,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
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為官清廉,不畏權貴,不論所任何職。
在位時能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李衛於乾隆三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
4 # 瀟瀟談歷史
提起李衛這個人估計大家對他不是太陌生,看過《李衛當官》的小夥伴們對他也有一定的瞭解,但是正史上的李衛還是和劇中有所出入的,劇中的李衛是因為逃荒而外出謀生,最後在雍正皇帝的培養下走上人生的巔峰。
而正史中的李衛其實是富二代,在康熙年間盛行捐官,李衛在當時也就花錢弄了個官做,從那以後就跟著雍正皇帝做了,雍正那會是在做王爺,李衛也是雍正的潛邸奴才,屬於四爺一黨的,李衛這個人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是這個人頭腦靈活,而且也是特別效忠雍正的,所以的他的仕途可以說是平步青雲的。
咱們就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說李衛這個人的辦事能力,因為離開雍正時間也挺久了,想去探望探望雍正,就帶著家眷去京城了,在還沒有到雍親王府門口的時候就早早的下了轎子,走著去見雍正,雍正見到他問他,現在條件挺好的怎麼不坐轎子呢?而人家李衛卻說轎子有,但是為了表示對雍正的尊敬,就走幾步過來了。
還有就是在雍正看到他小孩子的時候,問起他給孩子取得什麼名字,李衛回答說叫李忠四爺,從這一系列的舉動中,就能看出李衛是多麼有頭腦的一個人,不像年羹堯那樣眼高於頂,最後下場可想而知,而人家李衛卻能一路平步青雲的走到最後。
李衛其實還是比較有才能的一個人,在他做官的時候也特別的清廉,對老百姓也不錯,乾隆帝繼位後,李衛的一些官場上的做法乾隆不是太認可他,就慢慢的對他冷淡了,不像雍正時期得到重用,李衛慢慢的也就沒有做官的心思,告老還鄉去了,所以說相比較而言他的結局還是挺好的,大家覺得呢?
-
5 # 風雨說古今
李衛雖然是商人之家出生,也沒有上過學,但是他在朝中很受雍正的重用,並且在他那樣做事雷厲風行,敢作敢為,對大臣做的不對的地方,他都是勇於指出來。像李衛這種為官清廉而且性格爽直的官員,在朝中是很危險的一類人,不過他很幸運,他遇到了雍正這樣的皇帝。
如果李衛還活著的話,以他的性格想必結局也好不到哪去。你們覺得呢?
-
6 # 汐玥妹妹
乾隆元年(1736年),兼管直隸總河,裁營田觀察使。李衛請以營田交諸州縣收管,分轄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統率經理。乾隆二年(1737年),疏發誠親王府護衛庫克與安州民爭淤池,赴州囑託。上命治庫克罪,嘉衛執法秉公,賜四團龍補服。乾隆三年(1738年),疏劾總河朱藻貪劣,朱藻弟朱蘅挾制地方官,干預賑事。上命尚書訥親、孫嘉淦按治,奪朱藻官,並如律治罪朱蘅。
李衛病疾發作,乾隆帝派遣御醫到府診治。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25]
依舊不畏強權,得到信任!
-
7 # 小龍女5505
李衛雍正時期得其重用的四大重臣之一,也是唯一得以善終的兩朝元老名臣,為官清廉、執法如山、不畏強權、秉公執法,深受雍正和乾隆父子兩位皇帝寵信重用,他是於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738年12月3日患病去世,享年51歲。
-
8 # 三七的歷史書屋
李衛是清代雍正年間的一代名臣。他出生於一個比較富裕人家,雖識字不多,但聰明伶俐,很會察言觀色。李衛年輕時花錢買了個小官,在自己的家鄉任職。後來,雍正去江浙地區查巡水災,正好遇到了李衛,雍正發現了李衛是一個頭腦靈活的人物之後,就將李衛帶到了北京,成為自己帳下的一員。
-
9 # 科技千曉生
李衛是雍正皇帝手下最為器重的三個大臣之一。乾隆朝,其實他的結局還是很不錯的。最重要的是他在雍正朝只活了三年
死後撤神像乾隆南巡的時候,看見西湖花神廟裡立著李衛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乾隆下諭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命撤像燒燬。
-
10 # 靈石蘊珠寶
結局蠻好的,乾隆三年因病去世,病死在直隸總督位置上,諡號命大
乾隆想搞事的時候,人家提前掛了
愛新覺羅家有殺老臣傳統,每一任帝王總會弄死幾個先帝留下的老臣子。作為雍正重臣,李衛挨刀可謂當仁不讓。奈何人家提前掛了,讓小乾忍著吃蒼蠅般的噁心,還得給他按總督例祭葬,諡敏達。講真,按照李衛對大清貢獻,死後抬高一級厚葬才是循例
李衛命真好,估計晚死幾年,和年羹堯鰲拜那些人差不多吧
後來乾隆只得把氣撒在李衛一家雕像上,乾隆巡視江南的時候,走在西湖邊,使個性子,尋個由頭把老百姓為紀念李衛當初治水功勳而立的雕像砸了
回覆列表
相信大家在《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兩部劇中都對其中一名叫做李衛的人物印象深刻,雍正當上皇帝李衛立下了汗馬功勞。李衛可謂是雍正三大心腹之一,另外兩位分別是鄔思道和年羹堯。
歷史上的李衛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能夠有這樣的經歷在整個清朝都是非常罕見的。雍正帝時期,李衛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官員,深得雍正喜愛。
那麼歷史上的李衛結局如何呢?李衛,江蘇人,出生在江南一個比較富裕的人家,自幼聰慧。康熙晚年時期,李衛通過捐資入朝為官,這時候的李衛沒有得到重用,但是李衛開始在清朝嶄露頭角。先是被戶部的官員看中,此後又遇見了漢臣張廷玉。有了張廷玉的推薦,李衛的仕途非常順利。後來雍正帝即位,李衛得到了雍正帝的重用,官至兩江總督。
縱觀雍正王朝,李衛能夠得到雍正的寵信,原因有三點。第一李衛心性純正,他對雍正帝忠心耿耿,這一點是雍正帝最為看中的。第二李衛很對雍正的脾性,李衛沒有讀過什麼書,性格粗豪,比較講義氣。這一點是雍正需要的。最後一點就是李衛幹事有魄力。李衛做官時期,主搞鹽政工作、揖捕私鹽販子,或者是揖盜中,都是一副不怕死的作風,敢說敢做,這樣的官員正是雍正喜愛的。
李衛在雍正帝時期是風生水起,那麼到了乾隆帝繼位後,他的結局如何呢?相比於雍正時期,李衛的官職確實降了一些,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般來說對於這種前朝舊臣,都會受到新皇帝寵臣的打壓。可幸虧事實並非如此,李衛並沒有因為雍正的去世就辭官避世,而是一樣的勤政愛民,兢兢業業。乾隆也不是昏君,他知道李衛的能力,還是一樣重用李衛。
乾隆三年,李衛因病去世,被乾隆皇帝按總督祭葬。李衛為官一生,剛正不阿,歷經三朝,能有這樣的結果也算是圓滿的結局,讓人欣慰,也對得起他勤政愛民的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