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戀村村長

    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名叫張廷玉,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出生於安徽桐城人,其父張英為康熙朝文華殿大學士,曾做過康熙太子的師傅,也是康熙朝宰相,為官清正廉潔,從不仗勢欺人。張廷玉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康熙晚期入仕,特旨授禮部尚書,從此躋身於樞臣之列,他贊襄機務,慎重周詳,深得玄燁、胤禛、弘曆三帝的信賴。張廷玉是雍正、乾隆兩朝的重臣,在朝中先後任庶吉士、檢討、刑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官至宰相,仕途長達50年。

    張廷玉

    胤禛還是皇四子時,就看中了張廷玉。當時張廷玉入值南書房,很多阿哥黨爭相拉攏,但是張廷玉並不與他們結交,只是一心幫助康熙帝處理政務,也正是他的這一品質,讓胤禛深為欣賞。因此當雍正登基後,開始重用張廷玉,而張廷玉也不負雍正的厚望,辦事精明能幹,取得卓著成效。張廷玉在奉命編寫《聖祖仁皇帝實錄》(即康熙實錄)和《明史》時,對康熙時期“奪嫡”之事諱而不談,以維護雍正形象的忠君之舉。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和五年(公元1727年),胤禛先後除掉了年羹堯與隆科多,張廷玉自此一躍成為胤禛的首席智囊,馮爾康教授在《雍正皇帝》寫道:“張廷玉的事功不在於處理某件政事,而是他的文字工作和設立軍機處制度。”除了編史,張廷玉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繕寫上諭,據說他寫的文字,幾乎都不用雍正加以修改,即可下發。

    張廷玉深諳“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雖然身處中樞機要之地,但為人低調,很少結交外官,從政多年“無一字與督撫外吏接”。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西北戰事開始之後,胤禛考慮到能夠便宜處理軍務,於是在張廷玉的協助下,設立了軍機處,“始設軍機處於隆宗門外,為承旨出政之總彙”。張廷玉主要負責籌劃軍機處的各項規制,主要包括:“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硃筆批發”。從這時起,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此後,張廷玉不僅典掌軍機,又兼理吏部、戶部要職。雍正帝對張廷玉十分信任,不僅授他要職,而且在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雍正帝還將秘密立儲的內容告知張廷玉。雍正帝還曾特地御書“贊猷碩輔”四個字,感念張廷玉作出的貢獻。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死前釋出遺詔,以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為由,命他死後配享太廟。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繼位之初,對張廷玉也是很重用的,每當外出巡幸之時,總是將他留京總理朝政,不過張廷玉的作風卻較雍正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一改以往“緘默”之態,或直違帝意,或廷議時“動色力爭”,甚至在朝中與鄂爾泰進行光明正大的黨爭,引起乾隆皇帝的猜忌與不滿。後來張廷玉自知“得罪”於乾隆,於是主動請辭官職。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在桐城老家鬱鬱而終,享年83歲。他死後,乾隆赦免了他此前所有的“罪過”,仍令其配享太廟。

  • 2 # 科宏電腦老宋

    先來解釋下太廟,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供奉歷代皇帝牌位的場所。那配享太廟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和歷代的皇帝牌位供奉在一起,這是無上的榮耀,一般是近系宗室或者大功臣才有資格享受這個待遇。

    大家知道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漢人地位比滿人是要低的,甚至比蒙古人還要低,所以在清朝只有一個漢臣配享太廟,這個漢臣就是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父親乃大學士張英。張廷玉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位列中樞,在雍正年間達到權利的巔峰。

    張廷玉深得康熙,雍正信任,委以重任,所以問答所問為何讓皇帝如此痛恨,應該說是乾隆甚是不喜歡張廷玉,那乾隆為什麼討厭張廷玉呢?這就涉及到乾隆繼位的時候,也有4大輔政大臣: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但乾隆繼位時候已經是25歲的成年人了,起初幾年,君臣和諧,其樂融融。但後面矛盾越來越激化了,尤其是張廷玉和鄂爾泰二人的相爭,令乾隆非常不滿。後來鄂爾泰死後,和朝中新貴納親明爭暗鬥,正中乾隆的下懷,原本乾隆就是用納親打擊老一輩的勢力,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廷玉畢竟是老牌政治家,發覺不妙後多次請求告老還鄉並且同時提醒乾隆別忘記了先皇的遺詔-張廷玉死後配享雍正太廟,令乾隆及其反感,導致後來乾隆大怒革除張廷玉的爵位和配享太廟待遇,張廷玉鬱鬱而終。

    張廷玉死後,乾隆還是尊從了雍正的遺詔,令張廷玉配享太廟,使張廷玉為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本院校的學生該如何度過有意義的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