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筆桿子創業

    重大“密集性”好訊息:(1)6月6日,北京市調低風險等級,疫情防控降為“三級”,即“低風險”;(2)6月7日,吉林市豐滿區、船營區、昌邑區,風險等級均調整為低風險;(3)武漢市千萬人“核酸檢測”,300餘人被檢測為“無症狀感染者”,風險等級也降至“低風險”!目前,全國所有省市縣,風險等級均為“低風險”,具有“里程碑”意義!北京市,具有特殊的地位,風險等級降至三級,傳遞出了一個訊號:國內疫情,已處於完全控制當中,不會再有疫情反彈的風險!吉林市,相差一天,緊跟北京市,調低風險等級,是因為:吉林市作為全國繼武漢後,出現的又一次“聚集性疫情”,影響範圍大,跨省傳播鏈條較長,直接打破了全國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疫情向好局面。武漢市,作為全國疫情暴發的源頭,儘管經過努力,很快便將疫情控制了下來,但是零星的病例持續會出現,為此武漢進行了一次“十天大會戰”,千萬人進行“核酸檢測”,進行了一次地毯式排查,確保武漢疫情沒有一絲漏洞。最終,篩查出300餘名“無症狀感染者”,防住了最後一道疫情風險點。全國省市縣都為“低風險”,是否意味著今天冬天不會再有疫情?不要盲目樂觀!國內疫情向好,不代表國外疫情就處於“穩控”態勢!恰恰相反,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過的疫情,始終以“高歌猛進”的態勢,絲毫沒有“剎車”的跡象,呼嘯而進!今年冬天,還會有疫情,因為專家這麼說: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鍾南山,在接受CNN記者採訪時說:國內並沒有建立起新冠病毒免疫,要警惕“第二波”風險!

    注意:無論是“群體免疫”,還是“防疫免疫”,目前國內都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吉林的“聚集性疫情”,一下子打破了全國疫情向好的態勢,無疑就給我們敲醒了警鐘!

    世衛組織在5月中旬,就給全世界各國發出警告:透過對南亞、北美和南美以及歐洲的疫情發展態勢,可以看出全球疫情,目前正處於“第一波”階段,感染人數處於“低水平”狀態;幾個月後,“第二波”疫情高峰就會來臨,感染人數和死亡病例,肯定會達到“峰值”!事實: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超過了685萬!按照“網紅教授”張文宏的預測,很可能會突破千萬,目前來看這個趨勢正在加強!從5月中旬以來,美國感染人數即將突破200萬人大關,死亡病例超過11萬!巴西,累積確診病例超過58萬,位居全球第二,單日增長病例始終在20000例以上,完全處於“高速前進”的態勢。俄羅斯,累積確診病例超過44萬,單日增長病例始終在10000例左右,全球第三。印度,累積確診病例超過22萬!注意,印度全國已封鎖了近兩個多月,但是單日增長病例還是以10000例的速度在增長,被預言為全球疫情再次暴發的“王炸”。而且,防疫專家也紛紛認為:印度的疫情高峰,尚未來臨!全球疫情,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正處於“第一波”階段!根據世衛組織的預測,幾個月後,很有可能就是冬季,疫情再次進行反撲!“網紅專家”張文宏:全球疫情“第二波”已經來臨,只是沒有發生在中國!張文宏對疫情的判斷,雖然和世衛組織的判斷有所出入,但是都否認不了一個事實:新冠病毒,遠遠沒有讓我們達到放鬆警惕的地步。而且,張文宏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在未來的1—2年內,都不會消失。防疫專家李蘭娟也曾多次表示: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認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也曾表示:新冠病毒,很“狡猾”,一定不能放鬆警惕和防護措施。國內專家認為:新冠疫情,很有可能就會像乙肝一樣,長期存在,並不會完全被消殺。

    列出以上專家和組織的說法,目的就是傳遞一個資訊:新冠病毒疫情,並不會在冬季就完全消失!

    有人會問:國外疫情不好,跟我們有什麼關係?請問:吉林“聚集性疫情”,在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內,便出現了跨省傳播,隔離人數超萬的發展態勢,起因是什麼?吉林舒蘭市,作為吉林聚集性疫情的源頭,整整一個多月的封城排查,至今“感染源”還是一個謎!但是,專家預測:吉林舒蘭市“零號病人”的感染源,很有可能是因為曾入境俄羅斯的民警,制服上有新冠病毒,結果洗衣工接觸後,被感染了!吉林進行的兩輪“溯源”篩查工作,重點排查的人群,放在首位的便是:從俄羅斯回來的舒蘭籍市民!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在對吉林舒蘭的病例進行分析時,發現吉林舒蘭市的本土病例,基本都是“輸入性”病例,即病毒是從國外感染的,因為國外感染性病例和武漢本土病例的病毒特點不一樣,國外的病毒基潛伏時間較長,不易被發現,而且基因序列和國內的也不一樣。俄羅斯疫情持續“高壓不下”,吉林作為近鄰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似乎也是無可避免!所以,國外疫情嚴重,國內稍一疏忽,也不能倖免!近日,特朗普宣佈的“禁飛令”,背後關乎的就是疫情“反彈”的風險顧慮!美國民航公司美聯航、達美航空,之所以沒有透過中國民航局的申請,就是因為美國疫情的“失控”態勢,一旦通航,很有可能就會出現“疫情反彈”的風險,這給中國來之不易的向好局面,無疑是不利的。特朗普為什麼惱羞成怒,很快便下達了“禁飛令”,本質上是因為經歷復甦,表面上則是因為中國對待疫情的態度。特朗普當然知道,疫情對中國帶來的風險,但是“商人做派”讓他以討價還價的方式,終於取得了一週一次的航飛資格。為了避免和美國通航帶來的風險,中國實行了航班“熔斷”措施:一旦被檢測出的“無症狀感染者”超過規定標準,就會採取一週和三週的“限飛”舉措!

    從通航的疫情風險角度來講,國外疫情沒有控制住,理論上今年冬天我們還是有疫情來臨的風險。

    夏天,會不會消失新冠病毒?無論是世衛組織,還是各國專家,都一致明確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在夏天,新冠病毒會被消殺。李蘭娟院士認為:新冠病毒,在56攝氏度,持續30分鐘,可以讓新冠病毒消失。理論上,夏天的炙熱高溫和強烈的紫外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在外存活的時間。夏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病毒的傳播,但並不能消除掉病毒!希冀透過夏天的高溫來消殺新冠病毒的想法,沒有科學道理!今年冬天,新冠肺炎疫情,還會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科211,為了有一個研究生學歷去非211讀研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