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品酒翁
-
2 # 使用者2893513306414302
流水線的標準工時有幾種獲取方式:
1、秒錶測量,按照工業工程這個專業的一些課程來講,需要熟練工人在正確的作業步驟下,正常的作業速度,做出一個正確產品的時間。很多工廠沒有這樣的員工對各個工序能夠進行熟練操作。所以,一般會測量每個工序的熟練工人的作業時間,然後將這些時間求和,再乘上相應的寬放係數(主要是考慮不良率、換線頻率、工作環境),得出標準工時。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只要秒錶測量的人所觀察到的作業情景是正常的就行。
2、標準法,MOD法這些,這些是工業工程專業出來的人能夠掌握的。每個動作都有標準時間,如動一下手指1MOD(約等於0.129秒)。
基於以上,在工廠如果有專業的工業工程人員(IE),標準工時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當然很多工廠沒有IE,基本上就依賴秒錶,也基本上可以得出標準工時,還是特別說明不要再員工眼皮底下明目張膽的測量,容易出現偏差!
-
3 # 濱海小田
這個問題雖然簡單,但是不免讓人感慨。
流水線的標準工時其實是製造型企業成本核算的基礎,是工廠管理的重要基本資料。是需要一個懂生產,懂技術,會管理,產品熟悉的團隊來解決的事情。
這個資料不是事後根據實際情況測出來的,而是在生產線匯入前,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根據裝置引數,生產能力,操作難易,人員數量進行規劃,提前給出理論工時,根據理論工時決定裝置型號數量,進行採購。待生產線建成後,再進行人員,輔助裝置,工裝等進行重新調整,以得到最科學有效的資料。整個過程必須是一個團隊合作進行。
然而很多國內企業往往是在採購裝置的時候就已經犯錯,由於管轄職責和利益的關係,懂生產的人不直接決策裝置的採購,這就成為裝置能力的判斷只能由不懂生產的裝置人員進行判斷,如此重擔和責任一般的基層裝置專家又承擔不起,那麼就推給廠家決定,因為“他們是最瞭解裝置的”。這樣麻煩就來了,廠家是以銷售量為考核指標的,會提供一個大型清單讓企業接受,這時候企業裡所有的人都不敢插手裝置決策了,那麼只能由企業領導拍板,那麼笑話就要產生了,企業領導一般對具體事物都是外行(儘管他們自認為內行,但是裝置的變化比他們的經驗增長快很多)。雖然也要象徵性的開會討論,但是此時大家的觀點往往無關痛癢,敷衍了事,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提出意見就要推倒全部方案。
這樣一來,一套裝置廠家利潤很高,但是產能極為不平衡的生產線建成了。
那麼接下來的工作是什麼呢?找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反覆測試計算生產線的標準工時,給本來就不合理的生產線設計一個合理的答案。
回覆列表
流水線的標準工時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經過實際操作和測試得出來的。
對標準工時的測試,有很多辦法,每個單位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測算辦法。一般有這幾種辦法:
一,有不參與考核的技師進行操作,充分考慮技師和員工的之間的差距,再製定標準工時。
二,在操作工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現場操作錄影,然後進行分析,去掉無用時間,再製定標準工時。
三,也可以組織一場必須活動,記錄操作過程,根據比賽成績,制定標準工時。
總之,標準工時的制定要靈活掌握,不要操操作者知道你的目的,以免造成人為的誤差。同時,你也可以參考其他工廠的標準。
標準工時制定要遵照“員工能夠的著”的原則,太高了夠不著,員工就不去努力了,產生對對抗,低了,養成員工懶惰的意識,不利於產能提高。
也許你會有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