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影臨風

    這個畫餅充餅的故事發生在三國內亂時期。和當時政局混亂有莫大關係,因為軍閥之間的混戰不休,國家形成了四分五裂的時代政局。有知識有才能的人根本得不到正規的渠道入士。只有靠自己的知明度靠別人的推薦才能被委一重任。連胸懷天下,有經天偉地之才的臥龍先生都要靠徐庶推薦才能名揚華夏。盧毓就是三國魏文帝曹丕跟前的紅人。自幼父母親人相繼去逝,他一度成了孤兒。長大後做了官,十分清廉。為魏文帝出了許多的好主意,受到百官敬重,受朝庭隆恩,升為中書郎。

    曹丕暮年。一天曹丕要盧毓推選兩位有能耐的人做中書郎。盧毓當即推薦了一人,曹丕搖著頭說:"這個人我知道,有點華而不實。你推薦別人的時侯,不要光看名聲。因為名聲好象畫在地上的餅孑,只能看不能食。"盧毓聽言,深受啟發,接著推薦了阮武和孫邕二人。魏文帝點頭,最後選擇了孫邕擔任了中書郎。

  • 2 # 石三叔

    “畫餅充飢”的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畫餅衝擊的原文

    《三國志·魏志》

    諸葛誕、鄧颺等馳名譽,有四聰八達之誚,帝疾之。時舉中書郎,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爾。選舉莫取有名,如畫地做餅,不可啖也。”

    毓對曰:“名不足以致異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識異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廢,而以譭譽相近退,故真偽混雜,虛實相蒙。”

    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

    “畫餅充飢”故事簡述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盧毓,在魏國做官。有一次,曹叡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是在地上畫一個餅,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發現一般的人才。由於修養高,行為好,而有名的,是不應該厭惡他們。我以為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辯,虛實混淆。"曹叡採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

    盧毓推薦了哪兩位做中書郎?

    這個題目本身就不對,畫餅充飢的故事中,盧毓建議制定考課法,而不是具體的推薦了哪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手機有無無線充電功能真的很重要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