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居西安
-
2 # 東哥帶你看
張姓皇帝一共36位,分別是常山王張耳歷3代,東漢時張步齊王,張舉皇帝,張純彌天安定王,太平道首領張角號大賢良師,張梁、張寶則自稱大醫,割據汗中的張魯號師君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十六國時期前涼張氏歷9帝等。比較出名的有以下幾位:1、張邦昌:是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人今河北省阜城縣大龍灣。進士出身,徽宗、欽宗朝時,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金兵圍開封時,他力主議和,與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以議和。靖康之難後,被金國強立為“偽楚”皇帝,歷時一月。金撤兵後,遜位還政趙構,但迫於叛國時輿壓力,終被賜死。2、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其起事後,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崇禎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建大西於成都,即帝位,年號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3、張耳:秦末漢初人物,大梁今開封市西北人,家在外黃。 曾參加秦末農民起義軍,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定都襄國後歸漢成為劉邦部屬,被加封為趙王。漢高帝五年薨,諡曰景王。習稱趙景王。4、張舉:東漢末年流寇。原漁陽郡的土豪。本為泰山太守,因不獲張溫重用而心生不憤。與張純等聯合發動叛亂,自稱為天子,有武裝九千人。曾與孟益、公孫瓚等官軍展開激戰。後幽州牧劉虞懸紅張純等人,張舉出奔塞外,自此下落不明。
-
3 # 遺產君
歷史上正統的張姓皇帝好像還沒有,雖說張姓人口量大,但在古時候確實難有頂尖的傑出人物,因此也就無人能問鼎皇帝寶座,雖然也出現過張士誠、張獻忠這樣的土皇帝,但實在是難入正統,只能邊緣化了。
記得有人曾說過,之所以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張姓皇帝,那是因為天上的玉皇大帝姓張,因此人間就不會再出現張姓皇帝,當然了,這只是神話傳說罷了,不能當真。
歷史上,無論是哪一個姓氏當皇帝,只要是為人民辦實事的都是好皇帝,人們就會忠於他、擁護他,否則,人們就不會買賬。
-
4 # 李厚何
下面有個ID“逸亭說歷史”的,一口氣列了36個張姓皇帝,其實一大半都文不對題。
比如“常山王張耳三代”,且不說常山王只有張耳一代,他兒子張敖改封趙王,而第二代趙王已經是劉邦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何來三代,張耳父子自始至終也只接受王封,從未自稱或被稱皇帝,這“三個皇帝”純屬臆造。
“東漢末張步”實際上是“東漢初”,他擁立過幾個劉姓皇族為天子,自己最高只稱齊王,這個“張姓天子”錯得離譜;
張純倒是“東漢末”的,但他不是那位老兄所說的“彌天安定王”,而是“彌天將軍、安定王”,少了倆字可差太遠了好麼……
黃巾起義的張角三兄弟不用我說了吧,人家自稱天地人三公將軍,連王都沒稱過;另一個同時代稍晚的道教人物張魯,想當個漢寧王都沒當上,這位如果真當上天子,投降了自己都沒敢篡位的曹操還能不失富貴,那曹操該多缺心眼啊……這四位被當作天子,眼神真夠好的。
“十六國前涼張氏”從第一代張軌到最後半代張大豫,絕大多數時候用西晉最後一個年號建興,用西晉封授的西平公、涼州牧官爵,少數時候自稱或接受其他政權封授的涼王爵位,但從未稱帝,否則何以最後一位西平公張天錫趁淝水之戰的混亂逃到東晉後,還能繼續做西平公,並在東晉朝臣面前吹噓自己的世代忠貞?所謂“前涼9帝”是對河西張氏家族的侮辱。同樣,張琚,張育也從未稱帝。
十六國-南北朝-隋唐時的高昌國換了幾姓君主,卻沒有一個稱帝的,張孟明的前任闞首歸、後任馬儒只稱王,張這個只在位8年的過渡人物自然也就只能稱王。
張承奉是張義朝的後代,唐、梁時的封號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沙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歸義節度、瓜沙伊西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連個王爵都沒有,所謂“西漢白衣天子”只是瓜、沙兩州少數民族對他威風排場的一種評價,“白衣天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土皇帝”——土皇帝不是皇帝,一如雞腿菇不是擊退,謝謝。
劉宋的張鳳事蹟僅見於《南齊書.周山圖傳》,這個萬載康樂山上的“大盜”被周山圖用假裝議和的方式誘捕殺死,周山圖的官爵只是殿中將軍、關中侯,只有一百多隨從的張鳳千餘年後被人戴上個皇帝帽子,估計能死死地嚇活。
張遇賢轉戰南漢、南唐,靠妖術聚眾,自稱“中天大國王”,從來沒自稱過皇帝;
張餘、張海都是北宋初年李順的餘部,始終打著大蜀的旗號,而他們尊奉的李順都還沒稱帝(稱大蜀王),他們是哪門子皇帝?
張鯨、張致都是金末人士,在金蒙交戰之際先後自稱臨海郡王和遼西王,“大漢”是稱遼西王時用的年號,並不像那位老兄所言,自稱過什麼“大漢皇帝”。
元末張士誠反元起義時自稱“大周誠王”,後來名義上投降元朝,封吳王,因為朱元璋也自稱吳王,一般稱作東吳王,他從沒當過皇帝,認為他當過的,大概《萍蹤俠影錄》看太多了。
等等,前面已經算完前涼,這裡又算一次張駿,是不識數麼?而且張駿也從沒自稱過皇帝,《晉書》又不保密。
於是歷史上姓張的皇帝就只剩下區區4位了:
1、張舉。漢靈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在幽州自稱天子,國號不清楚,年號不明,兩年後兵敗逃亡,下落不明;
2、張邦昌。北宋被滅後於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被金國冊封為“大楚皇帝“,張邦昌一度拒絕,直到三月初二才名義上接受,32天后得知趙構(宋高宗)起兵就主動去帝號歸附,後被趙構君臣逼迫自殺。張邦昌稱帝共32天,沒有建立年號;
3、張璉。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組織白扇會起事,投奔廣東大埔民變領袖鄭八,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在鄭八死後被推舉為首領,自稱皇帝,國號“飛龍”,年號“造歷”,嘉靖四十一年被俞大猷平定,同樣過了兩年皇帝癮;
4、張獻忠。張獻忠明思宗崇禎十七年十一月庚寅(公元1644年12月14)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大順三年十一月己巳(1647年1月2日)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冷箭射死,餘部推舉其養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為首領,四人都未稱帝,作為張姓享國最久的王朝,大西國一共存在了兩年零19天。
之所以要不厭其煩去駁斥別人的答案,是因為搜尋發現,這個不知從哪裡起源的謬論,居然流傳得挺廣,唉。
-
5 # 使用者楊緒成
歷史上姓張的皇帝出在十六國前涼世系(314年一376年)。
張寔50歲,做7年。
張茂48歲,做5年。
張駿40歲,做23年。
張重華27歲,做8年。
張祚(不知生年),做2年。
張玄靚14歲,做9年。
張天錫(生卒不詳),做14年。
回覆列表
我們張姓皇帝一共36位,還有分別是常山王張耳歷3代,東漢末張步齊王,張舉皇帝,張純彌天安定王,太平道首領 張角 號大賢良師,張梁、張寶則自稱大醫.割據汗中的張魯號師君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政教合一 的政權,十六國時期前涼張氏歷9帝,同時張琚,張育分別稱王,還有幾個,高昌國建初帝張孟明,西汗金山國皇帝張承奉,南朝劉宋農民領袖張鳳,五代時農民領袖張遇賢,北宋時農民領袖張餘、張海,宋金之際大楚帝 張邦昌 ,大漢帝張鯨張致2代,大周帝 張士誠 ,大西皇帝 張獻忠 ,割據粵閩的張璉皇帝。 十六國有前涼張駿, 北宋末有大楚 張邦昌 , 元末有大周 張士誠 , 明末有大西 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