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文的小天地

    美國作家,梅森·皮裡《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分享給你

    資訊化的時代,給我們帶了了諸多的便利,同樣的,也帶給我們無數的挑戰。各種紛繁的資訊的出現,讓每天忙於在生活線上掙扎的我們,不得不時刻保持警惕,避免掉入別人設下的“圈套”。有句話說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怎麼與這些“流氓”鬥智鬥勇,拆穿他們的“騙局”,除了提高警惕外,還需要我們學會邏輯學,用自己超強的邏輯,一眼看穿他們“圈套”的謬誤,及時跳出來,甚至碾壓它。

    但是,要怎樣才能看穿“圈套”中的謬誤,甚至反套路它呢?《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這本書,給你做前方的指引,讓你在邏輯上所向披靡,走出“圈套”,成為邏輯學中的戰鬥機。

    《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是一本由美國作家梅森·皮裡所著的書籍,是一本關於常見邏輯謬誤的鑑定手冊。作者在全書中逐條列出了在生活中常見的87種邏輯謬誤型別,並將這87種謬誤分為5大類,包括1類形式謬誤及4類非形式謬誤。作者結合具體的案例、情景,甚至是經典名著的對話,為我們展現了謬誤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應用狀況。除展現各種邏輯的謬誤外,作者還教會我們,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我們可以運用這種謬誤,以達到我們想要實現的目的。

    梅森·皮裡(Madsen Pirie),亞當·斯密研究所(Adam Smith Institute)主席,曾為密歇根州希爾斯戴爾學院(Hillsdale College)哲學與邏輯學榮譽客座教授,常以專家身份出現在CNN和BBC電視節目中,出版有超過40本專著,包括《提高你的智商》、《福爾摩斯IQ全書》和《謬誤大全》等。

    作者豐富的經驗和經歷,讓他能夠接觸各種邏輯謬誤的案例,並且以自己專業的知識,將謬誤一針見血的指出,並用幽默的語言,讓我們在歡笑中找出邏輯的破綻。

    想知道怎麼跳出“圈套”麼?梅森·皮裡在《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中手把手教會你。在《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中,作者把邏輯謬誤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形式邏輯謬誤,另一類是非形式邏輯謬誤。一起去看看吧!

    形式邏輯謬誤

    肯定後件“圈套”

    作為“神劇”倍出的時代,相信有很多朋友在電視劇中,都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在某一公眾場合中,因為一件傷自尊或是傷面子的事情,A大聲的說了一句,要是B在怎樣怎樣,我就殺了他。很不巧的是,B隔天就死了,然後A就被眾人懷疑,甚至B的家人或是朋友報官,說是A殺了B,然後,A就進入了一個無限迴圈被指認為兇手的過程。

    雖然,這只是眾多影視劇中的,一個案例,但是這確實是一個典型的肯定後件的形式邏輯謬誤。怎麼說?首先,雖然A是說過,“如果B再怎樣怎樣,就會殺了B”,但是,導致B死的原因,除了A動手之外,還有可能他自己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被車撞到;或者還有其他的仇家早就看他不順眼,正好在A說過那句話後的那天痛下殺手;又或者B有突發性隱疾正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發作了,因為沒人在身邊,導致不治而亡……B死亡的可能性有很多種,但是卻因為A說過這句話而被推匯出殺了B。這就是《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作者梅森·皮裡,在書中提到的,肯定後件謬誤,即因為看到了結果,就肯定某個原因是唯一。

    前後矛盾“圈套”

    作者梅森·皮裡在《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中,還列舉了一個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他真的很專業,但有時候卻表現的卻很業餘”。乍一看,是不是覺得這句話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並且我們還會經常使用。就像“他是位專業的演員,只是偶爾表現的不是很專業”,“這個老師傅做菜是專業的,只是偶爾會感覺有點不專業”等等,這些我們在生活中,尤其是幫自己喜歡的人開脫時,一定會這麼說。其實這就已經犯了矛盾前提的形式邏輯錯誤,因為你的前提是“這個人很專業”,結論確實“很業餘”,前後矛盾。但是為什麼這種型別的謬誤,還是會被大眾所常用呢?用作者梅森·皮裡在《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中的話來說,就是這個謬誤已經被包裝成了嚴謹的邏輯。

    非形式邏輯謬誤

    分稱“圈套”

    之前一個網上傳播的事件,你們一定聽過,某985或211的高校畢業的學生,因畢業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很多人,就會說,原來985、211畢業的學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其實,這就已經陷入了語言上的非形式謬誤——分稱。雖然985、211高校確實很好,每年因為錄取分數線很高,將很多的人拒之門外,但是這並不代表,從這些高校畢業的每個學生都很厲害。畢竟4年自主的大學時光,有人在向自己的目標奮進,也有人只是渾渾噩噩混日子,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這也就導致了強校裡面也有弱生畢業。

    合稱“圈套”

    與之相對的,還有一個語言上的非形式謬誤——合稱。舉個例子,一個老闆,想要開一家蛋糕店。所以他從其他的蛋糕店裡,挖來了業界最強的製作大師、運營高手、最會招待客戶的店長……,他把所有的能手齊聚一堂,已經打好了可以坐享其成的算盤。但是,一個月過後,他所想像的,店鋪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並沒有出現,相反的,每天幾乎沒有客戶來光顧。老闆很生氣,把各大“高手”叫到一起,說,“你們不都是高手麼,為什麼現在店鋪死氣沈沈的?”。先不管各位“高手”怎麼答覆老闆,其實老闆當初,只是單純的把“高手”召集到一起,就以為萬事大吉時,就已經犯了合稱的邏輯謬誤。

    梅森·皮裡在《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中講到,把每個很強的兵放在一起,並不代表這就是個很強的軍隊。個人能力超強的組合,不代表組團就更厲害。因為組團,需要的是互相之間的配合。但是在各自的領域都是頂尖高手的人,不願意互相配合,或是不習慣與他人配合,對團隊而言這就是最大的不利,雖然強強聯手,卻無法力往一處使,就如一盤散沙,風吹就散。

    訴諸特例“圈套”

    還有一個,我不得不提的話題,“女司機都是馬路殺手”,這個就是一種邏輯謬誤——訴諸特例,即,因為極少數的特例,就說成群體性的特徵。

    確實有些女司機,開車時可能會緊張,出現油門當剎車之類的狀況,但是這並不代表,女性司機整個類別都是這樣。恰恰相反,據調查顯示,同類型的車禍狀況中,女司機佔比不到10%。所以無論是作為女性司機的你,還是男性司機的你,請記住,你因為某幾個特例,得出的結論,其實是一個邏輯的謬誤,不要再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了。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遇到過一些這樣的情況,你感覺某個人說的話有點奇怪,但是,具體讓你說奇怪在哪裡,你又沒有辦法指出,那這個人說的話,可能就存在著邏輯的謬誤。透過《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讓自己的思維邏輯進行一次重新的洗禮,讓自己成為邏輯思維的駕馭者,而不是思維邏輯的臣服者。

    用《有用的邏輯學(第2版)》的知識,跳出“圈套”,輕鬆應對生活的陷阱。當然,你也可以在生活中尋找邏輯的謬誤,做個邏輯的反轉者,給自己的生活,新增一絲樂趣。畢竟,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邏輯思維中的小樂趣!

  • 2 # 作家潘大帥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好懂的邏輯學入門書籍,入門的要求是什麼?

    能讓你從頭到尾看完,瞭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應用場景。

    給你一本《大邏輯》,普通人很難啃幾頁,更別提入門了。

    下面進入正文~

    之前有段時間全網都提倡早起,理由如下:

    李嘉誠每天6點起床鍛鍊身體,看新聞。推特的創始人傑克多西每天5:30起床。星巴克的CEO舒爾茨每天晨練,然後在6點之前到達辦公室。

    看完這些理由,你有什麼感受?

    多半會覺得,這些成功人士無一例外都在早起,所以自己如果也要成為成功人士,那麼也應該學習早起這件事。

    但讓我們理性地分析一下,早起跟成功有必然的聯絡的嗎?

    一點都沒有。

    我們習慣用一個簡單的論證方式,去解釋一個相對複雜的事情,比如看到乞丐下午去乞討,就覺得他之所以淪落到乞討的境地,就是因為懶。

    這其實是邏輯學裡的知識,叫做簡單歸因。

    生活中用到邏輯學的內容很多,但是大多講邏輯學的教材書籍都比較難懂,比如《邏輯學導論》,黑格爾的《大邏輯》《小邏輯》等等。

    1.《這本書叫什麼》

    這本書第一次是看2011版的,最早的1987版沒有找到。翻譯的康宏逵老先生很好玩,有興趣的可以翻到書的後記去看。

    書裡包含很多邏輯題,如果你是用電子版的話,看起來可能不是很舒服,因為看答案還得來回翻,所以推薦上手閱讀紙質版。(應該沒有幾個人能帶著十幾個疑問一直看下去)

    帶著問題去閱讀,多關注題目背後的原理。

    如果哪個答案讓你特別有興趣,一定要去延伸閱讀一下相關的邏輯學概念,這樣就可以慢慢積累邏輯學的知識,也不會覺得看不懂。

    2.《簡單的邏輯學》

    從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到邏輯學基本原理,語言和論證過程,最後還列舉了28種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非邏輯思維形式。

    作為入門書籍,理論和專業知識不會很高深,而且舉的都是生活中的例子,非常容易理解。

    3.《邏輯學是什麼》

    這本書屬於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系列,舉個例子,裡面還有《哲學是什麼》《經濟學是什麼》等等。如果你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就可以順藤摸瓜獲得同系列的10本書。

    如果不搞研究,不注重學術和理論,這本書完全可以滿足你的預期。在工作交流中讓自己的邏輯更加清晰,在寫作輸出中讓文章有條有理。

    對了,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提升你的吵架能力。(僅限於同性吵架)

    4.《邏輯學十五講》

    還是陳波的書,同樣也是叢書系列的產品,81本名家通識講座書系中的一本。

    書籍的框架非常清晰,可以根據你自己的興趣直接去挑選閱讀。比如你想先大概瞭解整個邏輯學史上的知名人物,那就看第一講-西方歷史上的邏輯學家和第十五講-中國歷史上的邏輯學家。

    作為通識讀本,或者說科普書籍,它更注重的是讀者能不能理解。雖然裡面也有一些邏輯學知識,但是和教材型的書籍相比,深度和完整度都有欠缺。

    但這個不算缺點,入門書需要的就是這個。

    5.《失敗的邏輯》

    這本書不是純講邏輯的,而是有一部分認知心理學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邏輯思維模式。

    邏輯和生活息息相關,書裡有比較多的實驗和有關的例子,比如阿斯旺水壩的規劃者們,想到了水壩建成會給埃及帶來價格更低的用電,但隨之而來,也會中斷幾千年來維持尼羅河谷地肥沃富饒的一年一次的洪水漫灌?

    這些例項讓這本書成為了一個工具書,可以給你更明智的規劃和決策,作為一個思維技巧聯絡的指南。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你看看都幾點了,還在加班,肯定是白天不夠認真。”“你如果這樣做,肯定會是這種後果,我早就知道了。”“別人做這件事就可以成功,憑什麼你不行,肯定是你不夠努力。”

    這些話雖然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其實背後的邏輯思維模式都有一定的漏洞,而如果我們學習過一點邏輯學的知識,就不會再被類似的句子給打擊到了。

    因為它們在我們眼中漏洞百出,絲毫沒有說服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最避暑的地方是哪裡?有什麼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