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敏銳明鏡a
-
2 # 高山流水74798076
沒有人記載“到過”,但是有人記載“在過”。既然“在過”,那肯定是“到過”。諸葛亮本人自述“躬耕於南陽”,陳壽在《三國志》中又進一步進行了認證。這個證據有三點不可動搖:一是諸葛亮親口所言,別人說的再多都是扯蛋!二是三國志屬於正史,《漢晉春秋》等野史、雜記、小說、演義是上不得檯面的,沒什麼可信度。三是陳壽和諸葛亮同朝為官,屬於同時代人,並且又是國史編撰人,可信度無人能比。自南陽郡成立甚至一直到現在,南陽即可代宛,宛也能代指南陽。華人皆知,唯有襄人不承認。綜上所述,襄人一直鼓譟的諸葛亮沒有到過宛縣,完全是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根本不值一駁!可以說,襄人為了和南陽搶奪諸葛亮躬耕地,真到了喪失理性、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了!表演的太過分了,只能落得個全華人民恥笑和唾罵!
-
3 # 清新辰星q
這提問不是無知就是裝糊度,歷史上每個地區都是一整體出現的,包括中國。有把一個地區縣和本地區摘出來說事的嗎?在諸葛亮躬耕地爭論上襄陽奇談怪論不斷,宛縣本是南郡郡治,和南陽一整提,襄陽確把宛縣和南陽分開說。這樣分開宛縣就不是南陽嗎?顯然是掩耳盜鈴,可笑的是把南陽分開說。把南郡襄陽啊頭山隔漢水和南陽連在一起,竟然說南陽非加郡,當時東漢地區都稱郡唯獨南陽非加郡,諸葛亮躬耕南陽,沒帶郡,為什麼後人非加郡,南陽郡是整個南陽,只有郡治能稱南陽,下屬縣,不可能稱南陽。南陽新野,下屬縣稱南陽,火燒博望成了火燒南陽,劉備住新野成了劉備住南陽,所以南陽加郡是有目的的,就是南陽郡也不可能管到漢水對岸南郡襄陽縣啊頭山,襄陽現在又把唯一依據習鑿齒敘述只用前部分,改成鄧縣隆中,把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扔了,不敢提了,因為習鑿齒把南陽和漢水對岸南郡兩個地區攪混在一起,沒有其它依據,所以襄陽自己改成南陽鄧縣隆中,這四不像的說法既荒唐又沒說服力,自己隨意改的依據還能招搖撞騙到何時,除了這隨意改了依據還真沒別的,只有在南陽胡扯成了襄陽依據,
-
4 # 7081930735留醉與山翁
這個問題是個歷史常識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三國時期的南陽在哪裡?
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加快盡全力普及歷史常識,讓全華人民更清楚中國古代南陽曆史。
南陽市,古稱宛,河南地級市,夏朝初鄧州為都城,商朝,周朝有申,鄧,謝等國,西周時南陽(宛城)屬荊州,春秋時楚設宛邑,同為郡是秦國對地方管轄設定的行政區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國從陝西攻入楚國,最先佔了鄧縣,設定南陽郡,鄧州隸屬之當時鄧州境內設三縣,穰縣,山都縣,和鄧縣(今構林以南及襄陽部分),其南陽郡治所在鄧州,後佔據宛縣擴大南陽郡,將治所建立於宛縣,漢時南陽郡治宛城,三國時期宛城為魏國所有,根據《後漢書,郡國四》記載:南陽郡三十七城,戶五十二萬八幹五百五一,人口二百四十三萬九幹六百一十八人,轄:宛,西鄂,博望,堵陽,雉縣,葉縣,犨,魯陽,酈縣,析縣,丹水,南鄉,順陽,武當,冠軍,酇,陰,筑陽,山都,鄧縣,蔡陽,章陵,襄鄉,湖陽,朝陽,新野,安眾,穰縣,涅陽,棘陽,育陽,舞陰,比陽,平氏,復陽,隨縣,共計三十七個縣,(大家可以清楚看到三國時期沒有任何一個城池叫南陽),隸屬荊州,晉朝南陽國都宛,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置宛州為南陽縣,可到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復置宛,南陽縣只有短暫的24年。
唐朝,天下設為十道,南陽屬山南道管轄。
自唐高祖icon李淵至玄宗李隆基90年間,(南陽)先後設定為:純州,酈州,淅州,北澧州,宛州,淯州,顯州,湖州,新州,魯州,仙州。
宋朝,南陽叫武勝軍。
南宋鹹享七年(公元1271年)才有南陽府,經歷元,明,清共有199任知府,這就是說除了隋朝只有短暫的24年南陽外,在1271年以前歷史上沒有任何時候有城池叫做南陽,也就是說南陽誕生也就只有741年的歷史。
有人用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從歷史上看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這裡的歷史唯一解釋就是南陽郡,諸葛亮《隆中對》講: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這就是說明諸葛亮對什麼是南陽郡和什麼是宛縣分得非常清晰。
某些南陽人用南陽郡互指宛縣是沒有歷史依據,首先南陽郡是秦昭王三十五年在鄧州設定,而且,鄧州曾經多次為南陽郡治所,舉一個例子,現在的河南省治所在鄭州,河南是不是可以互指鄭州,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歷史學家習鑿齒,裴松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日隆中,這個歷史記載的歷史地理位置非常清楚,只是三國時期隆中屬於南陽郡鄧縣,隨著時間推移劃入襄陽而已。
所以要勸說南陽某些人遵重歷史,遵重歷史學家。
-
5 # 淯水之陽
其實大家只需知道大漢南都宛城位於京師洛陽至襄陽的必經之路上,襄陽人所謂諸葛亮從未到過宛城之類的話就不攻自破了!
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曾是袁術的部屬,袁術盤踞南陽時,諸葛玄作為袁術手下會在哪?諸葛亮會在哪?
-
6 # 華中之聲
《出師表》是諸葛亮給多疑的皇帝寫的奏表,應該句句為真,否則便是欺君大罪!多疑的蜀國“老闆”劉禪生於南陽新野,對諸葛亮出身最清楚。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等等都是真實表述。 忠臣諸葛亮絕不會欺君。
襄樊卻曲解胡扯、憑空臆造說:荊州第一軍閥劉表是諸葛亮的”姨父",蔡冒也成了亮“舅舅”,諸葛亮的兩個“姐夫們”都是襄陽數一數二的名門大戶。並列出襄陽許多高大上的達官貴人是諸葛亮的至親。把“布衣”孔明說成富家公子。襄樊又安排16歲的小孔明領著出身顯赫的“黃嬌妻”私`14的弟弟諸葛均“伐木取道”,住進“林密、無徑,常有獸出沒……”的阿頭山裡隱居種地…!全是不符合邏輯的襄式編造。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樂毅時人莫許之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正史《三國志》記載的諸葛亮只有崔州平和徐庶是好朋友。山東《諸葛家譜》還記載:“(諸葛亮弟弟)均娶南陽林氏為婦……”!
襄陽持續造假
-
7 # 淯陽侯
這個襄陽網友的提問,套路深,許多不明真相的人,會被矇蔽。
諸葛亮說自己“躬耕於南陽”,南陽古稱宛,春秋時期的名字叫“宛邑”,秦改名“南陽”,漢因之,從此一個地方兩個名字,“南陽”與“宛”同時使用,宛城就是南陽城。這種現象一直延續至今。例如“宛洛古道”,就是南陽到洛陽的古道 。“宛襄合作”,“京宛科技園”等,明明白白的,南陽就是宛,希望襄陽網友在爭奪諸葛亮躬耕地時,不要再提這些低階、弱智的問題,意圖混淆是非,欺騙讀者。
-
8 # 7081930735留醉與山翁
這個歷史常識大家可以去查詢一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南陽郡三十七個縣,確實沒有任何一個城池叫南陽,當年的南陽叫宛縣。
宛城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如果,諸葛亮在宛城呆過哪怕是一日遊都會留下歷史記錄,歷史學家都會如實記載而載入史冊,從三國時期到現在1800多年,居然,沒有任何一個歷史學家記載諸葛亮去過宛城。
這就是在歷史長河中的不可思義的問題,南陽市曾經高額懸賞尋找諸葛亮在宛縣的任何歷史學家或史書記錄,至今無果。
回覆列表
諸葛亮一生沒有踏足宛縣(今南陽市),所以也不會有史學家記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