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陳慶之的氣魄

    不惑之年這個說法是這麼來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但請注意一哈子,劃重點“吾”,孔子說的他自己啊,他說自己四十不惑,沒說別人四十不惑啊,人與人有差異啊,有人可能更早或更晚不惑,所以誰的中年不迷茫。。。。。

  • 2 # 吳清舟

    四十而不惑,最早是鑑於論語。《論語.為政》當中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首先孔聖人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那麼春秋時期華人的平均壽命是31歲(根據史料記載,本人未經仔細考察,只做採納)。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人是活不到四十歲的,而現代科技發達、醫學昌明,華人平均壽命為男性74歲,女性77歲(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釋出了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那麼在平均壽命有差異的情況下,不能一概而論的去理解這句話是我們活到四十歲就可以不惑了。

    其次,論語中明確寫道,吾這個字,也就是孔子對於自己的評價。作為聖人,思想家,我們肯定比不了人家。所以不是我們到了四十就不惑了。

    總結,人生到了四十就算過半,經歷了風雨,看過了人情世故,自己也大致算明白自己的人生該怎麼過,也明白自己的人生走向在沒有特殊機遇的情況下不會有太大改變,所以內心不會有太大的動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筍要長時間儲存,除了做成筍乾,還有其他做法嗎?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