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鹽淺論
-
2 # 回首悠心
教與學涵蓋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課堂以學生學習為主,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素質教育主張將課堂和時間還給學生,就是對傳統教育的以教師講習為主,甚至滿堂灌的一種摒棄和否定。
如果課堂只要求學生被動的聽記、解析,缺少主動性,缺乏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知識,成了學習的機器和奴隸,學生的創造性創新思維得不到鍛鍊和發揮,高分低能的現象很普遍,這樣強調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教學發展的情況,學生也不會喜歡和認同,更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同樣,課堂上完全把老師排斥在外,片面以學生為主,教師袖手旁觀,學生學習就會毫無目標、雜亂無章,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得不到指導和糾正,這樣盲目的、放縱的課堂長此以往,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的。有的學校為避免課堂亂象叢生,又安排一名或幾名學生引領同學來學習,似乎既避免了以師為主,又有效地組織課堂,但這種學生扮演教師的形式,還是教師在課堂中起作用,只不過是身份不同罷了。用學生引導學生也存在經驗不足、教不得法等諸多弊端,長期如此也是不行的。
因此說,課堂中教與學是不可分離,必然統一的關係。課堂教學當然要以學生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大膽質疑和小心求證,培養綜合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這期間老師始終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制定教學目標,引導教學環節還靠老師掌控和穿插,關鍵之處,教學難點還要老師指點和引導。
最重要的是教師運用廣博的學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啟發學生心智,用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感染學生,用博愛和人文情懷來滋潤學生,點燃思想和心靈。課堂是欣欣向榮的,是師生相互促進的,是有無數心靈的碰撞和創新的火花產生的;教學是有溫度的,教育是有需要情懷的,學生是需要思想感情的培養的,這些離開了教與學的統一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教與學是相互促進、諧共生的關係。
回覆列表
個人覺著,教與學同等重要,不存在所謂孰輕孰重,而兩者之間也確實需要有效統一,以期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問題就出在如同題主所言的,如何才能有效統一呢?想必這也是眾多教師與莘莘學子們心目中共同的疑問。
從“教”的角度來說,現今老師們存在的最大問題往往不是不會教,而是不懂怎麼教?或者說,也不是不懂怎麼教,而是“教”的方式或許不大合宜。
可這又怎麼說呢?到底怎樣“教”才是最為妥切呢?無鹽始終認為,所謂“教”,重點在“引導”上,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一股腦的將課本上那些枯澀的定義和解答過程以及答案告訴學生,而如何“引導”學生投入進學習的思考當中去?這才是作為一位老師所應當慎重思考與踐行的。
那麼,從“學”的角度來說的話,自然是學生首先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否則跟對牛彈琴無異;所謂“教學”,需要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雙方的配合與默契,而不是一方使勁的教或者學,而另一方始終無動於衷。這樣的師生關係是失衡的,絕不是教學的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