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棵會結果的樹

    京東近年來一直在打造智慧時代,之前是京東打造的智慧物流,這一次京東又為企業打造了一站式智慧福利SAAS平臺,釋出“京喜”計劃,透過智慧化、多元化等管理手段,重新定義了員工福利,這對於企業員工來說,又是一次很大的福利啊。

    要說企業員工福利,京東員工福利好,可是出了名的,京東對員工的福利管理也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機制,員工的五險一金、住宿條件、補貼什麼的,都是有明確規定。此次,“京喜”的推出,就是希望透過技術將京東在員工福利這一塊的管理資源和經驗與業界共享,也就是說,別的企業可以看到京東的員工福利管理。這對於員工來說,可以都享受到更好的福利體驗。

    “京喜”平臺就是透過智慧採購的“678”原理,將技術應用在員工福利管理、員工激勵機制等人資管理場景上,就是透過一站式的智慧管理,並且創新員工和企業的溝通方式,可以為企業提供過年過節的福利、健康諮詢、體檢等多重功能。“京喜”成為目前業內真正的實現一站式福利管理的平臺,為企業福利管理也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

    當然,“京喜”的推出離不開京東的大資料、AI技術等支援,京東的智慧技術可以為員工提供智慧畫像,並且透過智慧選品B1的推薦,幫助企業在日常福利發放中,福利能與員工滿意度之間默契度達到最高。除此之外,“京喜”福利平臺還會根據企業制定的規則,平臺可以將員工福利、激勵機制的獎金等以積分的形式,發到員工的個人賬戶中。這對於員工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其實,京東從2016年底就率先發布了“京喜”平臺的一項功能“福禮”,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得到了很不錯的反響。如今,“京喜”的正式推出,也是京東在智慧時代這一塊的重要實踐,不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員工來說,都是一次很好的體驗,包括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契合度也上升了。

  • 2 # 謙啟管理諮詢

    9月19日, 京東旗下App京喜正式上線。京喜並非京東的新產品,而是其前身京東拼購的全新版本。這次京喜的上線不只是改個名字這麼簡單,其根本變化在於其對下沉市場的進一步重視,而改名只暴露了京東透過拼購的方式大力進軍下沉市場的冰山一角。

    除改名外,京東還與騰訊達成了三年的戰略合作,騰訊將會為其拼購業務開放一個一級入口,這個入口的優先順序甚至在拼多多之前。這樣一來,京喜也成功地形成了“下沉市場+拼購+社交電商”的模式,京東和拼多多下沉市場爭奪的號角已經吹響。

    感受一下“下沉市場”的三大基因

    所謂下沉市場指的是三線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地區的市場。下沉市場之所以重要與其天生的基因有關:

    1、下沉市場的第一個基因:缺乏優質產品,居民需求遠未被滿足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的總體國情已經處於解決溫飽,奔向小康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人們可以輕易地透過各種電商平臺買得到自己想要的產品。阿里巴巴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藉著電商迅速發展的風口飛上了天,至今依然憑藉著淘寶和天貓穩坐電商龍頭位置。

    近些年電商行業競爭已趨於飽和狀態,有阿里系和騰訊系的電商巨頭在,很難有新的電商平臺大有作為。然而四年前的這個月成立的拼多多,卻在短短几年裡翻上了天。去年7月,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不僅在阿里與京東的重壓之下成功崛起,還創造了三年上市的神話。拼多多能夠用三年在趨於飽和的電商環境下實現這樣的成就,說明了電商市場只是在原有模式下“飽和”了,但當“下沉市場”被啟用、拼購模式火爆社交平臺後,大家才恍然發現“飽和”只不過是假象。而這些未飽和的部分,正在於下沉市場,拼多多也正是透過拼購的模式打通下沉市場,才能夠實現如此佳績。

    2、下沉市場的第二個基因:網際網路紅利帶來的優勢還未完全滲透

    不同於一二線城市,低線城市的網際網路發展狀況還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更不用說網際網路對人們思維慣性的影響。市場的核心是人,人的特徵決定了市場的特徵,下沉市場的最大特徵便是價格敏感。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000元的城市只有41個。在收入水平普遍低於一二線城市的客觀情況下,低線城市的居民消費觀點更加保守,價格因素對其消費決策的影響相較於一二線城市大得多。

    3、下沉市場的第三個基因:下沉市場基數大,範圍廣

    國內一線城市有4個,“新一線”城市有15個,二線城市有30個共計49個,其他均屬於下沉市場範疇。據民政部統計,全國共有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851個,其中966個市轄區、367個縣級市、1347個縣、117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按面積算將近95%的土地面積被下沉市場覆蓋,按人口算起規模也將近10億人,這部分人的總體消費能力相較於一二線城市較低,但是基數則要高得多,這也是拼多多賴以生存的一大基礎。

    瞭解有關“下沉市場”的更多

    下面我們總結了幾個關於“下沉市場”的熱點話題,幫助大家快速瞭解。

    1、下沉市場的機遇在哪裡?消費升級潛力超一線城市

    下沉市場最大的機遇在於消費升級。根據相關資料統計,近幾年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同比增速一直顯著高於城鎮居民,相應地,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同比增速也高於城鎮居民。據《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一線城市居民的消費信心是最弱的,而三線城市與農村居民的消費信心更加強烈,除了三線城市的可支配收入增速更快的原因外,這與三線城市的居民大多擁有原生住房,生活成本壓力更低有關。平臺消費資料的實際情況也印證了下沉市場消費升級帶來的潛力。根據京東公佈的資料,京東"618"期間,3C家電整體三至六線城市成交額同比增長是一二線城市的3.5倍,家電品類在三線以下城市成交額佔比近六成,農村市場也日趨走向高階。同時,三線以下城市購買進口商品勢頭強勁,進口奶粉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200%,進口面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300%。

    2、拼購模式:下沉市場的絕配

    拼購模式對下沉市場的意義可以這樣形容:量身打造。拼購模式帶來的低價商品正能完美契合下沉市場的價格敏感性。另外三四線城市有著熟人社交的特點,藉助微信生態,拼購連結可以大量的在各種微信群及私人之間傳播,成功的將下沉市場的流量引到了社交電商平臺。“618”期間,京東拼購下單量環比增長400%以上,3到6線城市下單使用者數同比增長106%,透過拼購帶來的京東全站新使用者數同比增長超過3倍。這樣的成績讓京東更加意識到拼購模式與下沉市場的重要性,“京喜”出場也是順水推舟,情理之中了。在微信一級入口的支援下,京喜社交電商+拼購+下沉市場的模式已然形成,讓人看到了拼多多的影子。

    3、拼購這麼牛,阿里為何沒做?

    要說這件事的原因還得說到網際網路兩位巨頭,阿里和騰訊的恩怨。阿里系和騰訊系從來都是水火不容的,騰訊的路子與阿里不同,騰訊是由產品到商業,而阿里是由商業到產品。微信和QQ是支撐起騰訊帝國的核心社交產品,這是騰訊一開始就選擇的路。在這條路上向騰訊發起挑戰的很多,但是很遺憾:騰訊甚至不需要出手應對,各式各樣的社交App就自己舉起了白旗。根據資料分析平臺Trustdata釋出的2019年2月移動網際網路全行業排行榜,微信2月月活突破10億,QQ則超過了6億。雖然支付寶是月活也達到了6億,還成為了月活最多的非社交類APP,但是“非社交”的屬性已經決定了其無法在拼購模式上與騰訊抗衡。目前的社交市場被QQ和微信牢牢掌控,這是使用者慣性造成的,任誰也難以改變。面對社交App這塊肥肉,阿里也不例外的推出過自己的產品,來往已經宣告失敗,釘釘雖然成功但是其面向的是企業:誰下班給朋友發個拼團連結會用釘釘而不用微信呢?雖說阿里做不了社交電商,並不代表就會放棄“下沉市場”,事實上阿里旗下有多個類似平臺:聚划算、淘搶購、天天特賣,進一步引流淘寶的巨大流量,並吸引更多對價格更加敏感的“下沉市場”使用者。所以,準確地說是阿里只是沒做拼多多這樣的“拼購+社交電商”,而不是在“下沉市場”無所作為。

    謙啟點評:商業是有邏輯的

    同樣是拼購,我們在拼多多、京東、騰訊、阿里身上,看到了不同的商業邏輯。拼多多看到了兩件事,一是“下沉市場”的巨大容量,以及這一市場的需求遠遠不能得到滿足;二是看到了三線以下城市的年輕群體生活節奏較慢,他們使用社交軟體的時間比一二線城市只多不少。因此拼多多將兩者結合,成功將“下沉市場”的電商需求啟用。因此拼多多的商業邏輯是:三線以下城市的電商市場很不飽和,而社交平臺使用率很高,因此將兩者結合,創造出新的市場。

    京東原有市場增長乏力,需要獲得更多新客戶,而獲客成本從2016年的142元猛增至2018年的1503元,這一數字遠高於阿里的390元、拼多多的80元。同時京東在奢侈品電商方面的嘗試宣告失敗,對高階市場的興趣大減。在拼多多大獲成功後,幾大電商平臺都意識到了“下沉市場”的重要性,而且拼多多為大家樹立了一個榜樣,就是用低價和拼購吸引社交平臺上的客戶很有效。相比之下,京東的商品顯然沒有價格優勢,繁雜的品類也不利於在社交平臺上傳播,因此選擇複製拼多多的模式肯定最保險。京東的商業邏輯是:自己有商品、有物流,也一直在嘗試在三線以下城市佈局新零售,更重要的是有騰訊的頂級流量的大力支援,因此直接複製拼多多。

    騰訊自己的電商一直未能做起來,後來選擇與京東戰略合作,還入股了拼多多(持有30%的A類股),也算是沒有放棄電商板塊。騰訊最大的業務是遊戲和文化娛樂(各類影音應用),還有一個其他網際網路企業無可比擬的優勢,就是社交平臺的巨大流量。騰訊要想維持社交平臺的流量,就要不斷在內容、體驗上下功夫,而拼購顯然是個很好的選擇,同時還能實現流量的輸出和變現。騰訊的商業邏輯是:微信的註冊使用者已基本飽和,希望各個層級、各個區域的使用者都能保持活躍,“下沉市場”使用者佔比高達60%,拼購能夠很好地啟用他們,肯定要大力扶持,然而拼多多負面新聞不少,因此要多扶持幾家,保持使用者的新鮮度。

    阿里雖然穩穩佔據電商市場的頭把交椅,然而缺少社交平臺一直是最大的痛,由於騰訊的“特別關照”,淘寶在社交場景中只剩下了乾巴巴的文字連結,很難玩出太多的花樣。阿里對“下沉市場”肯定也很在意,只是拼購模式離開社交平臺就難以生存,自己實在是無從下手,只能隔山觀火。

    商業背後都有邏輯,但看似相同的商業形態,背後的邏輯未必相同。京東表面上看是在照搬拼多多的模式,實則離不開京東“電商+物流”的整體佈局,而且並非照搬原有供應鏈,而是圍繞拼購建設全新供應鏈體系,打通客戶和弱品牌廠家,需要更有成本優勢,而且要規避拼多多廣為詬病的“地攤貨”品質,還可以進一步健全自有的物流網路。商業邏輯明確了,讓我們拭目以待“京喜”能否帶來驚喜。

    總結:“下沉市場+拼購+社交電商”是拼多多成功的模式。下沉市場是一塊肥肉,要吃到它,拼購是已被證明的成功模式。同樣做拼購,京東與拼多多背後的商業邏輯卻有很多不同,看謙啟為您點評。

    那麼,京喜真的會為京東帶來驚喜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朵聽力不好,會遺傳嗎?我覺得我現在聽力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