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

    毛遂投奔趙國平原君,為其門客,但常年默默無聞。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8年,趙孝成王八年),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準備找二十個文武兼備的門客去楚國,遊說楚王合縱抗秦。找到了十九個人之後,餘下一個名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毛遂便上前自我推薦說:“聽說您將要去楚合縱,選門客二十人不足,希望您允許我湊足數一起去。”

    平原君問:“先生在我的門下幾年了?”

    毛遂說:“有三年了。”

    平原君說:“賢士的處世,就如同錐子放在囊中,錐子尖馬上會露出來,今天先生在我門下已三年,左右沒人稱道,我也沒有聽說,恐怕是先生無有所長,還是算了吧,請您留下。”

    毛遂說:“我今天正是請求將自己放在囊中啊!如果我早處於囊中,那連錐子把兒也會露了出來,豈止錐子尖呢?”平原君於是同意帶毛遂一同赴楚。

    平原君到了楚國,在清晨謁見楚考烈王,苦口婆心地勸說其合縱,可楚王到了中午還沒下定決心。在殿堂階下的毛遂按劍上階,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說完了,怎麼從日出說到日中?”

    楚王震怒,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下去!我和你主子說話,你來幹什麼?”

    毛遂自薦

    毛遂於是拿著劍上前說:“大王您之所以能呵斥我毛遂,是因為仗著楚華人多勢眾。如今我毛遂距離大王這十步之內,大王就不能仗著楚華人多勢眾了,因為大王您的性命懸掛在我毛遂的手上呢。我的主人在前面,為什麼要呵斥?我毛遂聽說過,商湯以七十里之地稱王於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而使諸侯臣服,這難道是因為他們計程車卒很多嗎?這無疑是因為他們能依據形勢來振奮威力。如今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裡,持戟計程車兵有百萬之眾,這是稱王稱霸的資本。憑藉楚國的強大,天下都無法抵擋。白起不過是一介毛頭小子,率數萬之眾與楚國交戰,第一次作戰就攻了陷鄢、郢,第二次作戰就燒燬了夷陵,第三次作戰就使大王您的祖先之靈受辱,這種百世必報的仇恨,我們趙國也為你們感到羞恥,而大王您卻如此不知羞恥。合縱這種事,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了趙國。我的主人在前面,為什麼要呵斥?”

    楚王為毛遂的一番話所打動,說:“好的好的,確實像先生說的那樣,寡人將奉上社稷來合縱。”

    毛遂問:“決定合縱了嗎?”

    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對楚王左右侍臣說:“取雞、狗、馬之血來!”然後毛遂端起銅盤,跪下來進獻給楚王,說:“大王應該歃血為盟來確定合縱之事,其次是我的主人,然後是我毛遂。”於是便歃血為盟,接著毛遂又招來剩下十九名門客歃血於堂下,並嘲弄他們碌碌無為,因人成事。最後楚王派春申君發兵救趙。

    平原君一行回到趙後,平原君感嘆說:“我鑑別天下士人成百上千,自以為有眼力,但對毛先生卻看錯了,毛先生一至楚國,而使我趙國比九鼎大呂還重。毛先生的三寸之舌,比百萬大軍還強。我簡直不敢再鑑別士人了。”於是以毛遂為上客。

    毛遂自薦後不久,燕國趁趙國大戰方停、元氣大傷之際,派遣大將慄腹攻打趙國。派誰掛帥迎敵呢?趙王立即想到了剛剛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趙王那裡,請求趙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統帥。毛遂說: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馬前卒,但絕對做不了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辭,趙王執意任命他為統帥。毛遂雖然身先士卒、殫精竭慮,他統領的軍隊還是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戰事慘敗,毛遂覺得沒有臉面再見趙人,於是避開眾人,到山林裡拔劍自刎。

  • 2 # 曉東筆談

    結局就是“毛遂自刎”,是的,毛遂自薦的結果就是自刎,自殺了。

    毛遂從一無所有到光放四射,靠的是口舌之才、舌燦蓮花,本來應該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結果卻在第二年就自刎而死,讓人惋惜。

    毛遂的成名在於人盡其才,在自己擅長的外交領域發揮了特長;而毛遂的悲劇也在於趙王不能人盡其才,硬把毛遂推到不擅長的帶兵職位,導致大敗而歸,毛遂羞愧難當,於是自刎。

    本來毛遂呢,只是趙國平原君的一個普普通通的門客,三年間一直沒有什麼突出表現,平原君也認為毛遂只是個來混飯吃的而已。

    其實毛遂也是有本事的,只是機會沒來而已,不過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給了毛遂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就是毛遂自薦的故事,趙王讓平原君去楚國搬救兵,平原君想從自己的門客裡調出二十個人陪著自己一起去,結果幾千人的門客只湊到了十九人。

    這時候毛遂就向平原君推薦自己,平原君為了湊齊二十人,勉強把毛遂帶去了楚國。

    結果毛遂在楚國大放異彩,面對楚國的敷衍拖沓,平原君費盡口舌也沒能讓楚王鬆口出兵救趙,其他十九個門客也是毫無作為,沒起到一點作用。

    反而是被認為是濫竽充數的毛遂,在關鍵時刻佩劍挺身而出,在離楚王不到十步的距離內,持劍脅迫楚王,陳述利害關係。

    楚王被毛遂說動,再加上自己的性命還被毛遂威脅,這才答應了趙國的要求,派兵救趙國,為趙國解圍。

    這是典型的人盡其才,毛遂知道自己的長處在於口才和膽量,自己的特長只能在外交領域得到充分發揮,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不僅挽救了趙國,也讓自己一戰成名。

    經歷了這件事情時候,趙王和平原君把毛遂當成寶,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非常信任她,結果沒想到這反而害了毛遂。

    事情是這樣的,毛遂自薦後的第二年,秦國又來攻打趙國,還聯合了燕國夾擊趙國。

    本來應該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就像毛遂在外交領域做出的成績一樣,打仗的事情應該由將軍來才對。

    可是趙王認為毛遂挽救了趙國,肯定是個全才,打仗肯定也不在話下,於是就要毛遂去帶兵打仗,期待毛遂打敗秦軍,再次挽救趙國。

    對於趙王的決定,一開始毛遂是拒絕的,毛遂有自知之明,於是他向平原君和趙王說,自己不善於帶兵打仗,勝任不了。

    可是趙王根本不聽,只覺得這是毛遂是在謙虛,認為毛遂的品德高尚,於是更加堅持讓毛遂帶兵出征。

    在趙王的堅持下,毛遂實在是推辭不掉,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陣。

    結果可想而知,毛遂根本對打仗就不在行,不出意外的被打得打敗,慘敗的毛遂羞愧難當,沒有臉面見趙王、也對不住死去計程車兵,於是自刎而亡、以死來謝罪。

    毛遂從自薦到自刎,說明了一個道理,千里馬需要伯樂,需要伯樂能正確的使用,如果落在廢柴手裡,千里馬的結局比普通的馬更悲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薪3000,公司拖了4個月才發,然後一次發了1萬多,繳稅1000多算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