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來一往一二三

    我認為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的核心就是一個字一一一“人”。因為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就在“天人合一”和“心物一元”這八個字中。而這八個字無不彰顯著以人為中心的氣息。

    堯舜禹三聖相互傳的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講人的修養。

    《易經》有言曰“所謂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為,後天而奉天時”在講人的修養。

    《論語》有言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講人的修養。

    《孟子》有言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講人的修養。

    《大學》有言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能能慮;慮而後能得"以至於“修齊治平”在講人一輩子的大修養。

    《中庸》有言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在講人的修養。

    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在修行《百字銘》中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在講人的修養。

    《金剛經》有言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講人的修養。

    《心經》有言曰“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在講人的修養。

    王陽明的詩《答人問道》曰“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向身外覓神仙”在講人的修養。

    無門慧開法師有謁詩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在講人的修養。

    蘇東坡的詩《觀潮》曰“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在講人的修養。

    綜上所述,從堯舜禹三位聖君到儒釋道三家學說;從眾經之首的《易經》到《金剛經》《心經》;從歷史上的名仙呂純陽到文史上的大文豪蘇東坡;從無門慧開大法師到著名聖人王陽明。都在從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深度、不同層次、不同境界講“人”,講關於人的修養問題。因此,我認為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的核心就一個字一一一“人”。

    初淺認識,請方家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自媒體~你們會選擇放棄自己原來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