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限迴圈夜班中

    看起來不一樣,主要是城市和農村養孩子的方式不同有關。

    城市的小孩子主要待在家裡,天氣好的時候出門遛一遛,上學的孩子放學在小區門口或者附近公園玩。

    農村的孩子很小就抱出去玩兒了,不分春夏秋冬,跟著大人出去串門,去街門口坐著閒聊。稍微大一點兒的孩子,就開始自己出門找夥伴玩耍了,有時候一玩一天。

    所以農村的孩子放養的多,顯得壯士,面板偏黑,衣服不是很乾淨,玩的多了洗不過來,都是晚上回家媽媽給洗洗。城市的孩子白淨,衣服相對乾淨一點兒,但是嬌氣的多。

    其實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村的建設也很規整,街道乾淨,家家戶戶樓房蓋起來了,條件一點兒也不比城市差。孩子們也比以前乾淨多了,也都是家裡的心肝寶貝。

  • 2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這事我想過,個人認為單純是“氣息氣質”問題。

    我外甥與村裡的小孩站在一起時,我對我外甥就一個字——,外甥整個人,整個氣息就像從工廠裡剛出來一樣。

    對比一下村裡的孩子,也是穿著十分乾淨的衣服(估計是剛買的),但他們給我的感覺只是”乾淨“二字,跟”新“完全不沾邊。

    我是農村人,過年時回來一個姐姐,她是從農村出去,小兩口在城市打工,算是生活在城市。

    她將四五歲的兒子帶回來,初見這個小孩,我還認為應該有七八歲,因為發育的太好了,姐說只有五歲。

    姐說的沒錯,小孩身體成長的很好,但心理確實在三四歲。因為這孩子喜歡往他媽身上上,這大約就是幼兒的習性,喜歡有安全性的地方。

    孩子除了往姐身上竄,另一個是姐姐她媽(我大娘),大娘六七十歲,是真的經不住這小子亂“撞”,姐姐也禁不住他“磨”。

    然後,我就被大娘安上任務——帶外甥瞎逛。

    小孩一見到我,瞬間安靜下來。我問他想幹嘛?他說想去看火車,我就帶他去了。

    我們村離鐵路不遠,幾公里的樣子,去那裡要走田埂,田埂有野草還行,沒野草的話就只有沾泥巴。

    我邊走邊問他問題,小孩子相當單純,問什麼就答什麼,全程普通話。

    路過到一半時,沒野草踏了,想看近點看火車,就必須走泥巴路。我先一腳踏上去,試了試,除了沾點土,其它還好,也就招呼孩子過來。

    小孩子看了看,搖搖頭,說我不過去。我問為什麼?小孩子說我討厭泥巴,它與巴巴一樣。

    我也不好再勉強,就站在那,陪他看完火車,就回去了。

    回去之後,姐姐對著小孩就是一陣拍,單純就是那種拍灰的感覺。

    我突然明白,孩子不是討厭泥巴,而是沾了泥巴後被父母罵,而且父母會告訴小孩遠離泥巴,不要弄髒。

    這單純只是進城務工父母太累,想減輕照顧孩子”麻煩“的說詞。

    再引申到城市的孩子,父母為了減輕帶孩子的勞累,或者保護孩子,會告訴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不然真的很危險,所以活動範圍很小,估計只的自己家。

    而農村的孩子,一個字”“,全村都是他的活動範圍。

    二種不同的精神狀態,穿一樣的衣服,給人的感覺就是二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延遲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時間,對雙職工家庭會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