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52218882569
-
2 # 國家人文歷史
翻開中國龍的歷史,其形象之多變令人目眩。它既是威嚴凝重的龐然大物,又可為蜷體蟠結的小巧玲瓏之形。由百花齊放到走向趨同,龍的形象保留著某些基本特徵的同時,又經歷不斷改造,而具有了濃厚的時代特色,並被賦予多彩的人文內涵與寓意。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來看,龍的形象應當是從蛇的形象演變而來的。早就有上古神話“女媧和伏羲”,這兩個人的形象就是人首蛇身。而且從早起的玉器或者陶罐上都可以看到類似於蛇形象的龍紋。比如說紅山文化中的“龍形玦”
商周時期陶瓷上的龍紋形象有兩種,一種是蛇身,無爪的鱗蟲形態龍,一種是眼睛圓睜,有肢體有爪子,身體像動物身體,尾巴卷轉的獸體型龍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龍紋都是獸體的,爪子有三個腳趾,尾巴細且卷,龍頭張大嘴巴,龍角向後卷。
秦漢時期出現的龍紋形象是頭像牛頭,有須耳朵,龍角細長對稱,身體為蛇形,有翅膀,腳上有爪子,身體附壁。
到了宋代,龍紋形象基本定型,一直到元明清,龍紋形象都為蛇身,身體到尾巴逐漸變細,四肢上都長有羽毛,龍爪上腳趾三至五個不等,龍頭上有龍角、龍發 和鬚子。古代時候,龍紋大體相似,為做區分,元末時期,官方出臺政策禁止民間使用“五爪”龍紋,元末以前龍紋多為三爪或四爪,到了明清時期,五爪龍只 能為官方使用。而之後也有一些融合,就是所謂的龍生九子的傳說,將古代的一些關於龍的形象就全部統一了起來。
-
3 # 電商運營號
龍的生肖來歷
龍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與十二地支配屬“辰” 一天十二時辰中的“辰時”--上午七時至九時又稱“龍時”。
龍---生肖是怎樣來的呢
據說,遠古時代的龍是沒有角的,那時的龍在地上生活。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能飛,善遊 ,想當屬相,也想當獸王,取代虎的地位。於是,人間產生了龍虎鬥,結果是難分難解。最後,玉帝覺得它們鬥得太不像話,下旨叫它們來天宮評理,臨行時,龍想到自己雖然高大,卻不及老虎威風,怕玉帝小看自己,當不上獸王也排不上屬相。這時,龍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雞有一對漂亮的角,不防借來戴上,這一定會給龍大哥添幾分威風。”龍聽大喜,便同蜈蚣來找公雞借角。
公雞聽說龍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龍一見急了,對天發誓道:“如果我不還你的角,回陸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擔任保道。“如果龍大哥不還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雞見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給了龍。
龍和虎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當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得在後面一些。於是,龍和虎皆大歡喜,告辭玉帝回到凡間,回來後,龍心裡想,如果把角還給公雞,水族們見我這麼醜能服我管呢?於是決定不還公雞的角,一頭扎進水中,現也不上陸地了。
公雞見龍不還角,氣得滿臉通紅,也遷怒於蜈蚣,蜈蚣嚇得從此鑽進石縫中。今天我們還可以見到,公雞的臉總是紅的、蜈蚣也難得爬出地面,公雞見到蜈蚣總是一口一個吃掉,並且總是在喊 :“龍哥哥,還我的角?!”而龍呢,再也沒有到陸地上來了。
雖然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但華人對它卻是又敬又怕、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龍的地位之高任何動物也無法與之比較,華人心中,它是一種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神物。帝王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百姓自己是龍的傳人。人們發揮出無限的想象力,將龍說得神奇而偉大,把各種動物的形象聚於龍一身、有獸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靈性,並創造了許多龍的傳說,這些傳說經過民間的加工和文人的潤色後,更加令人神往了。人們敬龍、愛龍、的心理更昇華為一種崇拜。也許,這也是龍成為生肖的文化因素。
凌晨7--9時(“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龍。
-
4 # 易學普及學堂
古人是如何創造生肖龍的?
生肖龍是十二地支中的辰。辰與巳都在巽宮,巽主繩索,長條之意,所以龍跟蛇都是長條的。辰的12闢卦是澤天夬卦
整個夬卦看為頭部有角的象意,此卦5爻持世為丁酉山下火,2爻應爻為甲寅大溪水,5爻為君,納音為火為能天上飛之象,應爻大溪水又有能入水之象,能入水,丁酉又為小的堅硬的片狀是魚鱗狀,寅在艮為四足,對應酉雞就是象雞的爪子,甲寅為木為虎,為剛猛有鬍鬚之象。夬卦倒象為天風姤為午火的12闢卦,午為馬為乾為頭,所以又頭部有馬象,綜合起來這就是龍的形象了。
-
5 # 南陽諸葛亮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不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Mustang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穫。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為什麼魚類穿遊不居,灣鱷聲形俱厲,蛇類陰森恐怖,蜥蜴形色怪異?為什麼雲團滾滾,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大雨傾盆?為什麼海浪翻卷,虹貫長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這些動物的行為和變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對古人來說,是無法科學解釋的。
他們模糊地猜測到,應當有那麼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有一個頭領那樣;或者說,這些動物和自然天象是這個“神物”的品性體現,像人要說話,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罵一樣。
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中國龍的產生至少有6000年的歷史了。在遠古時代,人們常把他們所敬畏的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作為自己氏族的標記,他們崇拜它們,祈求得到它們的保護,這就是圖騰崇拜。龍就是一種圖騰崇拜物。
有人說龍起源於鱷魚,有人說起源於蛇,有人說起源於豬,還有人說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專家們的這種看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幅遠古社會的生活圖景: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後來華夏族又聯合了其他氏族,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聯盟,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
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文化的象徵。遠古人們認為應當有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程序中,龍成了一種文化。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
6 # 問鼎巔峰中華龍
每個人都不可否認自己是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文化也可稱之為龍的文化。這種神秘而令人嚮往的圖騰,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活躍了數千年。
如果說到龍的可信度,最大證據就是《山海經》。雖然幾千年來,《山海經》一直被當做荒誕的神話故事。但近代專家普遍認為,《山海經》的研究價值無可比擬,它是記載上古時期歷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山海經》之所以古老,是因為它的用語缺少形容詞。比如《山海經》在描述鸚鵡時,說它“像貓頭鷹,有人的舌頭,能說話”。又比如《山海經》中“六足、四翼、蛇身”的肥遺,其實就是蜻蜓而已。《山海經》只能以常見動物描述未知動物,比如“鴟目蛇尾”、“人面魚身”,只看字面意思很容易曲解,把普通動物當成妖怪。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山海經》是以常見動物做形容詞,那麼“龍”為什麼能當形容詞呢?例如:“鳥身而龍首”、“龍身而鳥首”、“龍身而人面”、“龍首之山”和“龍首之神”……至少有幾十處之多。也就是說,在《山海經》作者的眼裡,龍和牛、馬、狗一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古人是親眼見過的。
許多人認為,龍是黃帝創立華夏部落時,才拼湊而成的圖騰。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被考古學打破了。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古墓發現的蚌殼龍,距今已經有6500年左右,龍的形象已經與現代龍的圖騰相似。
《拾遺記》記載的不是神話,先秦古籍《左傳》也有類似記載。另外,百家姓中“董姓”的先祖是董父,他因擅長飼養龍,被舜帝賜姓為董,董氏家族因此得名“豢龍氏”。《史記》和《竹書紀年》中,都提到了“孔甲好龍”的故事。
在夏朝晚期,夏王孔甲在黃河、漢水之中,捕獲了2條龍,任命堯帝的後裔劉累負責飼養,封他的家族為“御龍氏”。後來有條龍死了,劉累將龍肉烹飪給孔甲享用。誰知孔甲上癮了,不斷要求劉累獻上龍肉,劉累只能逃到了魯國,改姓範。到商朝時,“御龍氏”被商王改封為“豕韋氏”。
《夢溪筆談》是北宋奇人沈括的製作,它記載了許多古代發明和科學知識。但在《夢溪筆談》中,也提到了“遼太祖射龍”的傳奇故事,沈括還曾經親自到過夜來山的“遠祖射龍廟”,見到過形似寶劍的“龍舌”。這個故事出現在《遼史》中,目擊者眾多,應該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據《遼史》的《太祖本紀》記載,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境內,發現天空中有一條十幾丈的黑龍。遼太祖認為有人以巫術謀害他,於是張弓射箭將黑龍射成重傷。黑龍逃出1千5百里,降落在吉林省黃龍府,落地後縮小為2尺。遼太祖命人截掉龍角和龍舌,將黑龍屍骨收藏在遼國府庫
後來金國滅遼,這件黑龍屍骨又被收藏在金國內庫。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時,曾親眼見到這件寶物。他在古籍《松漠紀聞》中提到:“龍尾、龍身猶在,龍角不知所蹤”。南宋學者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也提到,直到公元1214年初,金國遷都開封時,這件黑龍屍骨仍然在寶物清單之中。
晉朝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了三皇五帝時期養龍的故事。書中寫道,在舜帝執政時,長江下游的南潯國捕獲了2條龍,作為貢品送給舜帝。舜帝特意建造了“豢龍之宮”,蓄積雨水來飼養龍,一直到夏朝時期仍然存在。
雖然目前人們無法證實真龍是否存在於地球,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將希望寄託於不斷的探索和發現中,從“恐龍”的名字就可見一斑。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夠發現真正的龍,在答案揭曉之前,它們將是怎樣的狀態也未可知。
-
7 # 幽默的張大膽
龍是真實存在的,是由蛇進化而來。蛇大為莽,莽大為蛟,蛟大為龍!為什麼蛇能進化呢?因為蛇有天生養氣的本能,冬眠!蛇透過養氣而達到長壽。成長到莽以後養氣功夫有了一定的功底,逐漸懂得吸取日月精華。透過不斷養氣,最終進化為蛟。這個進化過程讓它大腦智商有個高的飛躍,從而懂得怎樣修練天地之氣!這個進化讓它繁殖出了地球新產物,人類!這也是伏羲與女媧為什麼是人首蛇身的由來,這也是為什麼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由來,這也是為什麼上古先人就懂得修仙的由來!
-
8 # 春常在慶有餘
我覺得龍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確實存在的,只是我等凡夫俗子在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物質世界無緣見到,但是上古時期的先祖們可能會經常見到並很有了解,才會有我們獨有的龍文化。即便今天,我相信也有很多的人見到過龍,只是見得到龍的人肯定是有道行有機緣的人,他們也不會或不願在公共場合談及。
-
9 # 唐棣花開js
從古到今,這個世界上的物種每天都有消失。太多的物種,消失就消失了。傳說中的東西,誰又能肯定它沒有存在過呢?
不是有傳說說,熊貓還是蚩尤的坐騎嗎?憨貨猶存,英雄不再!
《春秋.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孔子認為麒麟是仁獸,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又被人捕獲,預示著“大道不行”,理想破滅,夫子悲痛欲絕,哭得好不傷心!
且不說麒麟的文化標籤,單說它的出現,在孔子時期還有,很有可能,那個時候,這種動物已經瀕臨滅絕。再加那時候人迷信,有人認為它是祥瑞,捕而獲之;有人認為其為怪物,捕而殺之。更加快了它的滅絕。
近兩年來,家中小兒很喜歡看一部美國動畫片,中文名為《恐龍列車》,是一部有關古生物學的科教類動畫片,題材故事以古生物科考為依據。裡面有個專題,提到了在古老的中國地界,有一種恐龍叫“孔子鳥”!跟著畫面顯示的,是一隻鳳凰形態的鳥。。。跟始祖鳥是不是親屬關係?!
至於“龍”,我們就當它曾經來過,跟我們華夏祖先有過一段緣分,僅此而已,有何不可呢?
風蕭蕭兮,你我皆過客。
-
10 # 杭州霍馬文化
古代君王,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龍之九尊。帝王的化身。於是……就好比現在的炒房客一個會大肆宣揚房價還會高,,,然後龍就傳到現在。
回覆列表
龍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謎之一。在古老的殷墟中,早就有了象形字“龍”,似乎是一種有角、大口、紋身、蜿曲的動物。 漢代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在神話傳說中, 中華民族的最早祖先伏羲、女禍是人首蛇身的龍蛇。漢代文物中表現的伏羲、女禍交尾圖,就是“龍的傳人”的形象的說明。 今天所見到的龍的形象,是以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四隻腳,馬的鬃毛,躐的尾巴,鹿的角,狗的抓,魚的鱗和須... ... 學者們積千百年來人們考證研究的成果,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龍只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和種象徵美好生活的動物;龍起源泉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 據專家們考證,最早以“龍”為圖騰的是長江下游的古代吳越民族。證據之一是古代吳越普遍流行著一種斷髮紋身的風俗,以表示他們的“龍子”身分,祈求得到保護;之二是據有古書<<歲時記>>稱龍舟競渡“起源泉于越王勾踐”,把端午作為龍的節日也起源於吳越。 後來,作為一個共同的觀念和意識形態,龍代表著整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