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味哎兒

    人類有很多的無奈,從而當人多了以後就互相想方設法與別人不一樣,以顯示自己獨有的特色,這樣就逐漸的形成了不同的習俗風俗民俗。從而造成相鄰地區的人們大致一樣,具體細節各不相同的局面。

    所以一個人到另一個地方去,就會看到與自己所在的地方不一樣的東西。甚至會看到與自己所在地方相反的東西。

    比方說白色,有的地方認定為純潔;有的地方認為是喪氣。有的地方搖頭表示不同意不贊成,點頭表示承認和讚揚;有的地方搖頭表示得意美滿,間接的體現,認可贊同,而點頭是憤怒,不願意的意思表達。

    實際上在同一地區的人,也不願意把自己所穿的衣服與別人所穿的衣服完全一樣,把穿完全一樣的衣服,兩人碰到一塊稱為撞服。

    因此在古代,首先區分人種的是順從人的自然形態,依據面板的顏色劃分人種。從而就有了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紅種人。

    歐洲沒有進行大航海以前,白種人居住於歐洲,黑種人居住於非洲,紅種人居住於各大洋的島嶼和岸邊上,黃種人居住亞洲北冰原南北美洲。

    相同的人種居住於同一個大洲上以後,不同的種族,用頭髮的式樣區分。從而看到什麼樣的頭髮式樣,就知道他是哪個種族的人了。

    同一個人種不同的種族居住在不同的省地盤範圍內。只不過歐洲人的省地盤相當於現在說的國家地盤。或者這樣說,中國的省地盤,相當於歐洲的各個國家的地盤。也可以這樣理解,歐洲各國現在的地盤範圍,同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地盤國家一樣。

    相同的種族,居住的地盤範圍確定以後,種族內不同的民族,用穿著的衣服相區別。在中國可以看看到各個少數民族的服裝是不同的,就是實證。

    同一個民族內的不同氏族部落,用崇尚不同的色彩相區別。因此傣族有花衣傣,有黃衣傣,有黑衣傣等等。

    同一個氏族部落內的各個不同姓族,用自己馴化的動植物為圖騰相區別。只不過後來文人記錄這一切的時候,全部都給弄混了。甚至不知道有人種和種族的存在。僅記錄著民主和氏族。甚至把氏族改成了姓族

    因此現在書本文章上只有民族和姓族。

    可以完全表示姓族的是春秋戰國時候的諸侯列國。因此春秋戰國時期以姓為國。

    現在的中國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每個村寨就是一個姓族。

    這就是在中國的地盤範圍內,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原因。

    現實當中,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產生的原因是:同一個祖先的人群,人口多了以後就要分支出去一部分。分支出去的這一部分人就到外地居住,從而形成了人口的擴充套件。這是當時人口數量極少的條件下形成的必然趨勢。

    相同的人群居住到了不同的地方,各種習慣和習俗風俗民俗是一樣的,那麼怎麼互相一眼就能區別開呢,這就是把有的名詞發音不同,把自己的衣著打扮跟原先的稍改成不同,就可以區分開來了。

    實際上現在,校服和某個企業的工作服務,都與其他學校和企業不同是一樣的。

    特別是軍隊不同的兵種,有不同的服裝。都是為了一眼可以區別他是哪個部隊,特意設計的。

    如果是一個正規的大一些的人人數多的工廠,不同工藝的工作人員,穿著的工作服也是不一樣的。

    因此在古代,山東人和山西人的口音不同,湖南人和湖北人的口音也不同。從而一張開嘴說話,就知道他是哪個省的人了。

    因此在沒有戶籍戶口本,或者是身份證的條件下,中國古代也能把不同地區的人區分開來。

    包括近代的中國,在沒有普及普通話的時候,不論是哪一個省的人一張嘴,別人就知道他是這個省的人了。這全憑他的口音,判定他是是哪個省的人的。

    事實上相同的同一個省裡面的人,仍然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區區域區分出來的,這也是憑當地口音不同來區分的。

    特別是有的地方把原先的名詞改一下,用於互相區別。

    比方說垃圾,是上海一帶的人表示廢物髒物的一種詞語。

    而東北人這把廢棄的髒物,成為咯囔。

    而在河南豫西,這把垃圾說成是孬質;而豫東把垃圾說成是澳糟。

    特別是不同地區的習慣.習俗.風俗.民俗中,判定好壞對錯美醜的激勵機制和禁忌,也各不相同。所以到他鄉,要入鄉隨俗,不能犯了別人的禁忌。實際上到別的國家也是入鄉隨俗,不能犯了人家的禁忌,否則要受圍攻的。

    這就是不同的地區,以及地區內的人,有不同的激勵機制和禁忌要求。從而形成了人們之間言行舉止的各不相同,以及穿著打扮的各不相同。

    這就顯得民族和氏族之間的習性,差距巨大了。

    習慣性.習俗性.風俗性.民俗性,共同鑄造成一個地區,和地區內的人群的言行舉止,崇尚禁忌的不同。

    文人談論這些不同的時候,說成文化的不同,或者是文化的差異不同。

    因此就出現一個怪現象,如果把某一個村莊特殊的演藝方式,弄到國外去表演就是這個國家的文化精髓。

    但是返回國家以後,這個村莊特殊的演藝方式,就不再是文化的表示了,而是民俗表演,甚至是土著的劣性反應,登不了文人大雅之堂的。

    可見,民俗和文化的變化特別快,搞不清具體是怎麼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確認過眼神,遇到搞笑的人”的笑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