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霞光主婦

    話說古代有四個讀書人聚到一起,閒侃人生最嚮往的事。

    趙生說:“有花不完的銀子。”

    錢生搖頭:“大丈夫當出將入相。”

    孫生仰天長嘆:“願騎鶴昇仙。”

    李生兩眼放出異彩:“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趙錢孫三人一同問道:“騎鶴下揚州去幹嘛?”

    李生呵呵一笑:“無他,兩水、兩瘦耳”。

    見三人不解,李生解釋道:“兩水”,指“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即早上喝早茶,晚上泡浴池。

    “兩瘦”指瘦西湖與“揚州瘦馬”。瘦西湖美景名揚天下,而“瘦馬”則膚若凝脂、柔若無骨,妙哉!

    看來,古代人也是追求吃喝玩樂的呀!

    什麼是瘦馬呢?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筆下的“瘦馬”家喻戶曉——伴著漸漸落下的餘暉,這匹瘦馬頂著西風在古道艱難地前行。

    不過,此馬非彼馬也。

    所謂的瘦馬,亦稱揚州瘦馬,跟馬無關,特指在明清時期十幾歲的妙齡少女!

    袁世凱曾經這樣說過:“在鄉下有個老太太,見到流落鄉間的小姑娘,就豢養於家,等她們長大了,就把她們打扮起來,再賣個很好的價錢,這種小姑娘被稱為瘦馬。”

    這下知道瘦馬是怎麼回事了吧——瘦馬者,即窈窈弱態的女子也。明代《五雜俎·人部四》:

    “﹝維揚 女子多美麗…… 揚 人習以此為奇貨,市販各處童女,加意裝束,教以書、算、琴、棋之屬,以徼厚直,謂之‘瘦馬’。”

    揚州及兩淮間富豪一度摒棄豐腴之俗,視瘦弱為雅。比如就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覺得豐滿圓潤的薛寶釵過於庸俗,弱不禁風的林姑娘才符合審美觀。

    從明代起,揚州鹽商壟斷了全國的鹽運業,腰纏萬貫、富甲天下,因此“揚州瘦馬”最為盛行。

    有需求就有市場。為了滿足豪商鉅富們的審美觀,進而賺錢,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特殊行業,即專門買賣、教養幼女的牙婆,也就是袁世凱所稱的“在鄉下有個老太太”。

    這些人看準商機,先從貧寒人家花二十兩左右的銀子,買來幼齒且麗質天生的瘦弱女孩,放在家裡養著。

    誰會捨得賣自己的親生女兒呀?

    生活在現在的人可不知古代人的艱難,別說賣孩子,古代生下來的孩子被活埋的都比比皆是。

    古代沒有避孕措施,夫妻生孩子頻繁,生了養不起就拋棄。當年蘇東坡在南方就遇到過不少“生子不舉”之事,把親生兒女活活埋掉,並出面制止。到了南宋時期,農村和城市女人懷孕後都可以向官府申請4000文銅錢,懷孕滿5個月,還一律免除丈夫一年的“雜差役”,這樣才逐漸杜絕了活埋子女現象。

    賣給別人,總比活埋強多了吧?更何況,很多人家想賣,牙婆子還得挑三揀四呢!

    當然,光有形體瘦弱還不夠,瘦馬的舉止投足,一顰一笑,都必須嚴格符合豪商鉅富們的審美趣味。

    牙婆通常從買來開始,就教她書、算、琴、棋等,讓一個鄉下小丫頭逐漸變成個小才女。然後教她日常舉止,走路要輕快,不可發出響聲。眼神要學會含情脈脈,勾人魂魄……

    這樣養出來的瘦馬,賣得快,價錢也好,當時揚州城裡,有數百人如同牲口販子一樣,做著瘦馬買賣。這些人中,有牙婆,還有本來是專門牲口貿易的中間商,他們做牲口賺不了錢,就來做瘦馬生意。

    這種瘦馬買賣,行情看好,利潤頗豐,商人逐利,自然蜂擁而來。

    如果哪位有錢人要買瘦馬的訊息一經傳出,這些牙婆便會蜂擁而至,圍著買主死纏爛打。

    談好了價錢,就進入購買環節。

    寫下那首著名的《湖心亭看雪》的“痴相公”張岱,曾經對此有詳細的描述:

    瘦馬的買賣過程很複雜。買主先坐到那裡,進上杯香茶,牙婆扶瘦馬出來,喊:“姑娘拜客。”

    姑娘弱不禁風,開始施禮。

    再喊:“姑娘往上走。”“姑娘轉身。”

    審查完姑娘的行為舉止,開始進一步看她的手足、肌膚等,尤其是三寸金蓮,是必不可少的。

    富豪買回家幹嘛使?當然不會當丫鬟使用,更不可能娶回家當夫人,一般都是買回去當小妾。瘦馬運氣好的,攤上個好人家,可以享盡富貴;運氣不好的,到了大戶人家被正妻打罵很正常,甚至還有被打死的。

    瘦馬養大了沒人買怎麼辦?牙婆當然不會幹賠本買賣,會將她們賣到妓院,在煙花柳巷賣身。明清時期的秦淮河畔,揚州一帶歌妓大多是“瘦馬”出身。

    揚州瘦馬,就是一本舊社會女子的血淚史。

    那些買到小姑娘並培養成瘦馬的牙婆,從中能賺多少錢呢?

    這得看“瘦馬”的品色,還得看買主的實力。

    一等瘦馬,能賣一千五百兩以上的銀子。遇見出手闊綽的,幾千兩都有可能。

    二等瘦馬,能賣五百到一千兩銀子。

    而從購買到培養長大,一個小姑娘至多花去百兩銀子,這其中的利潤之高實在驚人。牙婆子一輩子能成一筆買賣,就夠她一生開銷了。

    揚州及兩淮一帶之所以形成了那麼多的瘦馬市場,一是富豪多集中在這一帶,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這些牙婆大肆進行炒作,到處遊說那些富豪,逐步把市場越做越大。

    揚州瘦馬到了所謂的“康乾盛世”,走到了巔峰。當時人口暴增,人均耕地也就急劇減少,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淪為“流民”。為了餬口,大批貧民不得不賣兒賣女,無數貧民家的女子,就這樣成了“揚州瘦馬”。

    當然,乾隆屢下江南駐蹕揚州,也刺激了瘦馬市場的“繁榮”,令更多的人趨之若鶩。

    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姑娘發了這樣的帖子:

    “願做揚州瘦馬,陪你走遍天涯。”

    我想說:姑娘,趕緊醒醒吧,做“瘦馬”既不浪漫,也不現實!

    感謝閱讀,文中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 2 # 互助眼鏡哥

    古人說的瘦馬大致是兩種情況。

    第一,是文人騷客筆下的瘦馬。如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筆下的“瘦馬”名聞古今。這匹瘦馬只是對應著古道和西風顯瘦而已,不是真的是瘦馬甚至是病馬。

    如果馬致遠不用於詩詞需要,這應該是一匹健行之馬,否則,在那個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有幾人願意購買或使用一匹瘦馬?

    第二,是所謂的瘦馬,也稱揚州瘦馬,跟生物馬沒有關係,特指十幾歲的妙齡少女的一個行業群體。

    《五雜俎·人部四》:

    維揚 女子多美麗…… 揚 人習以此為奇貨,市販各處童女,加意裝束,教以書、算、琴、棋之屬,以徼厚直,謂之‘瘦馬’

    這才是病馬,是古代社會窮苦女子的悲慘生活逼迫出來的行業,瘦馬是歧視性的行業稱呼。

  • 3 # 蘭臺說

    說到瘦馬,很多人會想到名句“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其實它還有另一種意思,就是指蓄養幼女,調教成為高階妓女,從中牟利。例如著名的“揚州瘦馬”。

    唐朝詩人白居易《有感三首》的其中一首提到:

    “莫養瘦馬駒,莫教小妓女。後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馬肥快行走,妓長能歌舞。三年五歲間,已聞換一主。借問新舊主,誰樂誰辛苦。”

    白居易在此列舉了社會現象:把瘦馬駒養大、變強壯後,被主人以高價賣出換錢,成為畜力工具。而用心培養小女孩歌舞才藝,長大後作為妓女高價賣出,也是同理,隔幾年就換一個主人。

    白居易在這裡把養瘦馬與培養妓女的現象並列,感慨社會百味。

    到了明清時期,蓄養少女後高價賣出,成為一種公開的產業。

    把貧苦家庭中面貌姣好、有潛質的女孩低價買來精心培養,調教她們學會才藝。之後高價賣出,從中牟利。

    因為貧苦家庭中的女孩營養不良,多顯瘦弱。於是當時人們就借用白居易的這首詩,把買來的幼女比作“瘦馬”。

    那麼為什麼“揚州瘦馬”出名呢?

    其一,揚州地處江南,氣候宜人,物產豐饒,風景秀麗。詩仙李白寫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流傳千古,令人神往。

    因而當地是宜居、養人的好地方,也出產美女,很多女孩子天生麗質,氣質高雅。

    其二,南京、揚州一帶水陸交通便利,自古商貿繁榮,尤其在明清時期是全國著名的商業中心。尤其揚州是兩淮鹽商的聚居地,富甲一方,生活奢侈。

    江南富商和官員們飽暖思淫慾,以各種方式消費女性——買奴婢、納小妾、捧優伶、逛青樓。例如明清時期秦淮河畔的風月場所,歌舞昇平,名揚天下。

    這為“養瘦馬”提供了很大的需求和生存土壤,使得揚州“養瘦馬”之風在全國最盛行。

    當然,“養瘦馬”這種畸形行業有不少行規、社會潛規則。

    例如挑選“瘦馬”時,有嚴格的標準。僅對“三寸金蓮”小腳就有七個選拔標準:“瘦、小、尖、彎、香、軟、正”。

    總體而言,就是底子、資質要好。一般為七八歲的幼女,面容、膚質、骨架身材好,沒有生理毛病,聰明伶俐。

    專門負責挑選“瘦馬”的人被稱為“牙婆”、“牙公””,其實就是人口販子。他們物色到“瘦馬”後,會集中送到專門的培訓機構——教坊。

    還有一類,就是因生活貧困,為生計所迫,被父母親戚或者自己被迫賣身於青樓、煙花柳巷。這在古代是常態。

    在教坊,有專門的人管理,專業人士授課。

    培訓課程豐富、嚴苛,有形體訓練、養顏、美容化妝、琴棋書畫、歌唱舞蹈、女紅等,甚至烹飪、記賬管事、家政技能,以及察言觀色、討好及駕馭男人等及社交技巧。

    在這個培訓過程中,會根據“瘦馬”們的智商、情商表現和特質,分類、分等級,編資立檔,歸入樂籍。

    “瘦馬”們在這裡會接受集中營式的魔鬼訓練,脫胎換骨。

    長大一些,便會被物色物件,輸送到社會上賺錢。

    一流的“瘦馬”,會成為有錢男人的小妾。因為這時的“瘦馬”不是一般的娼妓,不會過於損害男人的名譽。但是按照風俗,樂籍女子脫籍從良或婚娶時,一般在夜間進行。

    二流的,會成為有錢人家的奴婢。畢竟這種女孩看著悅目,也受過家政技能培訓。

    三流的,則賣給青樓做娼妓。

    “揚州瘦馬”名聞天下,以至於朝廷機構、官員們也成為集採機構或者顧客。

    江南的官吏近水樓臺先得月,消費“揚州瘦馬”有地利之便,而且還把她們作為禮品送給他人。

    清朝在江南設有織造局,隸屬內務府,專為皇室定製採購江南的絲綢、茶葉等。他們也時常消費“揚州瘦馬”,只不過做得隱蔽一些。

    例如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蘇州織造李煦上密摺奏道:“今尋得幾個女孩子,要教一班戲送進,以博皇上一笑……”

    因而,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下,“養瘦馬”行業得以公開存在,產業鏈日趨成熟。雖然投資大,週期長,但是利潤也豐厚。以至於一些鉅商富豪、官吏們也投資其中以漁利。

    顯然,這是個畸形發展的糟粕產業。

    受害者則是“瘦馬”們。她們天生麗質,可是出身貧苦家庭,人生命運被別人主宰,淪為別人賺錢的工具,過著出賣才藝、以色事人的生活。

    如果能被有錢男人選為小妾,算是比較幸運的。但這畢竟是極少數,而且往往難以被正室、家族所容,很多都是中途被迫離家。

    大部分“瘦馬”的命運都很悲慘,只能成為奴婢、娼妓。

    明清時期有名聞天下的“秦淮八豔”,其中的李香君、董小宛、卞玉京、柳如是、陳圓圓等人,都屬於“瘦馬”。

    她們美貌驚人,氣質超群,才藝俱佳,堪稱絕代風華。

    然而她們只有短暫的嫁入豪門、名士的人生瞬間,在亂世風塵中,生活坎坷曲折,命運多舛,令人唏噓。

  • 4 # 四川達州人

    明清時期,江南一代很富裕,尤其鹽商富甲天下,就有了別樣嗜好。

    一些專職人員,從小收購拐賣女孩,然後分類培養,最終出售贈送,主要就是投富貴人家所好。比如《紅樓夢》中賈赦花費800兩買的鄢紅。還有香菱也是。

    這些女孩,就是所謂瘦馬。

    瘦馬按容貌分成等級,第一等,如陳圓圓這樣。主要學詩詞書畫歌舞及嚴格的禮儀形體訓練,多是青樓賺錢的頭牌大家。第二等培訓財會等技能,幫家族看生意。第三等是普通小戶人家所需,教管家廚藝這些方面技能。最後則是容貌一般,給下等娼院準備的。

  • 5 # 南村群童701

    馬與人緊密結合,在農耕時代,有馬必有人。說瘦馬一定是指窮人。富人的馬都是驃肥體壯,油光水滑;說窮人則是“馬瘦毛長,人窮志短”。這個窮人,一定不是指普通的窮人,而通常是指潦倒的文人。

    於是,這樣一個畫面就活脫脫地出現了:一個落魄的文人,應該是科考再次落第。風吹亂他的發,他鬍鬚凌亂,他騎了一匹瘦馬,除了人,馬還馱著一個裝滿書籍的箱子,在古道上,夕陽下,忍著飢渴,踽踽獨行。

    這時配什麼畫外詩1.“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6 # 一隻懶小咪

    是一些大戶人家給大戶人家養的童養媳。 從外面收買,從小當小姐培養,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等女子到了一定年齡就乘花船在湖上偶遇“貴人”,好一些的,被人富人看中,重金與買主贖身,遭遇差一些的,就成了別人的交易。

    不過很多時候,人家賣文采不賣身的。

  • 7 # 夏目歷史君

    “瘦馬”從字面意義上來看,一般是指一匹體型較瘦的馬,與“肥馬”相對而稱。

    那麼在古時候,“瘦馬”這個詞是否也是這個意思呢?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因為它是封建社會糟粕的集中體現,處處凸顯對女性的極大不尊重。

    對中國詩詞歌賦感興趣的朋友可能都讀過一首出自於元代詩人馬致遠的經典詩詞,它就是《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詩

    詞中提到了“瘦馬”一詞,這可能就是我們瞭解“瘦馬”的最初開端。那麼“瘦馬”在古人那裡究竟指代什麼呢?

    原來,所謂“瘦馬”並不是指馬,而是人,而且不是一般的人,是那些年輕有姿色或有內涵女子的統稱。而用“瘦馬”來比喻這類女子,不無顯示出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欺壓殘害的本質。

    關於“瘦馬”的稱呼,我們最早可以從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詩中得到見證。據悉,白居易寫過一首叫《有感三首》的詩,詩中提到“莫養瘦馬駒,莫教小妓女。後世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從詩中,我們能體會到他養“瘦馬”的無奈情緒。為滿足放蕩不羈的情趣,白居易晚年沉醉於享樂生活,染上了養“瘦馬”的愛好,而且足足養了30多個。

    在養“瘦馬”方面,老白可謂開山鼻祖般的人物,為該行業在後世發揚光大奠定了基礎。

    到了宋朝,商業更加發達,商品交易愈發旺盛,這讓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變得商品化,成了滿足男性享樂的物品,從而推動養“瘦馬”成了產業。

    ——其中最著名的成功案例就屬名妓李師師了,她的成長曆程就是“瘦馬”發跡的最佳寫照。

    在年幼時屢次遭受重大家庭變故後,原本叫王師師的女孩有幸被汴京城酒樓老闆李婆婆收養,而後改名為李師師。

    在對方的悉心栽培下,李師師琴棋詩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而且整個人聰明伶俐,很快成長為著名的“花魁”,成為當時上層社會力捧的“超級網紅”,甚至因此與宋徽宗扯上關係。

    而進入明清兩朝,不少貧困百姓在遭受家庭變故等極端困難條件下,為了維持生計而不得不將自己的女兒賣給“駔儈”(人口販子)來換取少則幾百文,多則幾兩銀子的錢財。

    當然這些“駔儈”收買少女可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為了在這上面投資賺取暴利。

    為了滿足達官貴人、富商巨賈的特殊需求,“駔儈”們既要負責少女們的日常吃穿,又安排專業人員教授她們書畫、歌舞等,以此提高所謂身價,待將來賣上個高價錢。

    受該行業發展刺激,更多人紛紛介入投資,在他們火熱追捧下湧現出了諸如陳圓圓、李香君等所謂“秦淮八豔”等高階“瘦馬”。

    期間地處江南地區的揚州基於天時地利獨特優勢,而打造出聞名天下的“揚州瘦馬”招牌。不過後期受限於市場需求飽和影響,許多人並沒有因此而發財致富,反而還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對於“瘦馬”,收買者是根據天資、樣貌等條件來做調教的,於是就有了不同檔次的劃分,當然最終目的是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

    據悉,清朝人丁耀亢對此有過細緻的概況,他將“瘦馬”依次分為“上、中、下”三種。

    其中,所謂“上等瘦馬”,要有“膚若膏脂、纖態盈盈”的外表形態,雖比不過皇帝選妃,但也是堅守美豔動人的嚴格標準,這樣就直接刷掉大部分人。

    緊接著,這些入選者會被教授琴棋書畫等,修煉禮儀,以此增添文化內涵。

    而所謂“中等瘦馬”,雖形態不如前者,不過卻擁有較為耐看的外貌,這類女子也會學習寫字、吹拉彈唱等,甚至被傳授記賬本領,她們的出路往往在於充當主子的持家幫手。

    另外就是“下等瘦馬”了,她們擁有較為一般的外貌,形態普通,會被安排學女紅等,適合成為家庭主婦。

    在“按需培養”模式下,這些瘦馬會在被調教幾年後坐等客人們前來挑選,這也到了收買者獲得“豐收”的時候。

    對於這些出身貧苦的女子,能夠被王公貴族選中併成為他們的妾身那是再好不過的歸宿了,但大多數只能淪落為風塵,最終成為他人的玩物。

    縱觀歷史來看,真正一躍沖天而留下姓名的瘦馬可謂鳳毛麟角,比如李師師等等。

    不同的買主在挑選“瘦馬”時的出發點也不同,有些只是單純享樂,這些人以王公貴族為主,還有一些則出於續香火目的,主要是普通人家。

    當然,這些被挑選得“瘦馬”在交易價格上差別很大,上等的“瘦馬”少則幾百兩,多則能達到數千兩,可謂身價不菲。

    而那些下等的則普遍在幾兩之間,甚至還會低點。

    在挑選時,“瘦馬”會被當做一件件商品那樣被他人圍觀。期間這些女子要先後經過“拜客”“轉身”等多項程式,以此讓買主進行評價,等待屬於他們的最終命運。

    對於買主來說,上面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重要的,能夠觀察女子的形體、禮儀等方方面面細節。

    對於牙婆們而言,這些女子是她們的搖錢樹,為此在平時沒少給她們罪受,比如嚴格控制她們飲食等,而目的就是突出瘦的特徵。

    從結局上看,“瘦馬”們大多過著悽慘的生活,比如長期在青樓度日,飽受各種摧殘;為生存下去而充當“流鶯”,隨時忍受捱餓或被毒打的痛苦經歷。

    當然,她們中也不排除一些人能夠“出人頭地”,享受到來自富商或貴族們的片刻恩寵,但這種可能性太低了。

    綜上來看,“瘦馬”這種畸形現象的出現是封建社會男權主義極大擴張的產物,它讓女性變得毫無人格而成為商品一樣的玩物,是十足的糟粕。

    這種嚴重違揹人性特別是女性生存權的現象早已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款武器最能代表中國的暴力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