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南極和北極是地球上的兩個極點,這裡雖然寒冷程度不同,但是都是冰天雪地的世界。從整體的環境上看,企鵝能在南極生存,去到北極生存必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事實上,自然狀態下的企鵝是無法到達北極的,而且即使強行的把企鵝帶到北極,它們也很難在此生存。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自然狀態下的企鵝為何無法達到北極?以及強行把企鵝帶到北極,它們為何很難生存?

    企鵝的自然分佈為什麼沒有北極?

    提到企鵝,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南極,確實南極附近生活的企鵝種類是最多的,但是南極並非企鵝唯一的棲息地,比如在現存的18種企鵝中,南美洲沿海就生活著麥哲倫企鵝、非洲西海岸也有南非斑點環企鵝,可見企鵝的自然分佈地已經達到了赤道附近。

    企鵝世界分佈

    但是,企鵝的分佈從未越過赤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習性。大多數的鳥類,尤其是候鳥它們具備極強的飛行能力,可以自由地在南北半球之間穿梭,比如世界上遷徙距離最遠的鳥北極燕鷗每年就要從北極飛往南極洲附近。

    但是作為一種鳥類,企鵝卻不會飛,一直棲息在海邊的它們想要遷徙就只能藉助於大海。而長時間的寒冷海域附近活動使得它們身上有了厚厚的羽毛,保暖能力達到了極致。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想要藉助大海去到遙遠的北極,顯然是不現實的,一是散熱問題、二是距離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企鵝到了非洲西南海域(受洋流影響,這片海域的氣溫比較低)就不再向北遷徙的原因。

    第二:起源。鳥類是由一部分帶有羽毛的小型恐龍演化而來的,它們從恐龍滅絕之後才算是正式的登場,而企鵝作為鳥類的一個分支,它們早在距今約6200萬年前就已經開始演化。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最早的企鵝就出現在了南極洲附近,因此,南極洲是企鵝的“老家”。

    雖然當時南極還沒有被冰覆蓋,但是出現就翅膀高度退化的它們只能慢慢地適應環境的變化,並且在氣溫逐漸變冷的前提下,從南極向北輻射。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已經適應了寒冷的它們已經很難進入熱帶海域和地區了,這就讓它們停在了赤道附近氣溫較低的海域中。

    因此,企鵝目的開枝散葉是從南極洲附近開始的,這讓它們演化出了抵禦嚴寒的機制,這種機制同樣也讓它們止步於溫、熱帶的地區,再加上企鵝不會飛行,很難遠距離的遷徙,這就是它們的自然分佈到達不了北極的原因。

    強行把企鵝帶到北極,它們為何不能生存?

    北極與南極都是以寒冷著稱的,而生活在南極甚至到了非洲的企鵝去到北極生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北極的低溫是它們喜歡的。於是,在1936年,一位名為拉爾斯·克里斯滕森的探險家實驗的一把,他委託海王星號的船長將9只帝企鵝從南極運往了北極挪威諾爾蘭郡下轄的一個群島-羅弗敦群島其中的一個島嶼

    之所以選擇這個群島是因為這裡沒有北極狐、狼等食肉動物的威脅。這9只帝企鵝在冰天雪地裡,在人工的飼養下,活得非常的瀟灑。

    當然,人工圈養的目的是為了吸引人,所以這些企鵝也為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在2年後,又有60只企鵝從南極被引入了北極。但是,在引入時,人們沒有考慮這裡人本身就少,旅遊的人來到北極也不是看企鵝的,所以這次引入以失敗告終。

    沒有了經濟利益,這些企鵝被放生野外,任其自生自滅。一般情況下,外來物種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是可能氾濫成災成為入侵物種的,但是企鵝並沒有,從20世紀40年代前後被放生,到了50年代整個北極的野外就沒有一隻企鵝了。

    也就是說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內,幾十只企鵝就從北極徹底的滅絕了。

    到了20世紀末,瑞典人再次從南極引入了10只企鵝放生在了格陵蘭,但是這些企鵝很快就消失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繁殖能力強。在鳥類中,企鵝的繁殖能力是比較差的,我們以曾經被引入北極的帝企鵝為例,它們一年生產一次,一次只產1枚卵。在這樣低的繁殖能力下,它們的容錯率就很低,一旦出現問題,這一年就白忙活了。

    第二:繁殖習性。人們幾次引入的企鵝都是從南極洲引入的,而在南極洲生存的企鵝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主要生活地和繁殖地不一樣,這就導致了企鵝需要往返繁殖地和生活地,以帝企鵝為例,它們在繁殖前需要長途跋涉1個月左右的時間到達繁殖地。

    而在北極,它們在這種遷徙繁殖的天性影響下,需要尋找新的繁殖地,但是想要找到與南極同樣的繁殖地幾乎是可能的,這樣就導致了企鵝在北極自然環境下的繁殖力再次下降。

    第二:天敵。在南極,企鵝最大的天敵就是賊鷗,因為賊鷗會偷襲企鵝蛋,甚至是小企鵝。但是,有成年企鵝的保護,小企鵝的成活率還是很高的。

    不過,到了北極就不同了,這裡生活著大大小小超過120種鳥類,其中大多數的鳥類是會吃鳥卵的,所以在繁殖期,企鵝卵受到的威脅會更大。

    除了鳥類,陸地上還有北極狐、狼等中小型食肉動物,企鵝面對這些食肉動物是毫無抵抗力的。最關鍵的是這裡還生活著陸地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北極熊,比如在20世紀末,瑞典人引入企鵝的那一次,10只企鵝幾乎都被北極熊屠殺殆盡。

    總結

    企鵝在自然狀態下從未在北極出現過,這是因為它們起源於南極洲附近,又不會飛,長期的寒冷的生活已經讓它們很難穿過赤道(熱帶)進入到北半球了。而事實上,人們不止一次地從南極引入過企鵝,但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與企鵝的繁殖習性、繁殖能力以及天敵的增加有很大的關係。

    在企鵝進入北極後,天敵雖然有北極熊,但是北極熊並不是唯一的天敵,所以,嚴格意義上說,並不只是有北極熊,企鵝才不能在北極生存。

  • 2 # 射手座雷電

    其實,在北極南部部分地區和北大西洋曾經有一種“企鵝”的,那是一種叫大海雀的鳥類。從記載看,大海雀的外貌和企鵝幾乎一模一樣。事實上企鵝的英文penguin這個單詞,本來就是指大海雀的。可惜的是,大海雀後來被歐洲人殺光吃光了。之後penguin才被用在了後來發現的和大海雀樣貌極為相似的企鵝身上。至於現在的企鵝,確實無法在北極生存,最大的原因就是北極的中大型食肉動物太多了。

  • 3 # 烽葉戲諸侯

    1936年,有個挪威人突發奇想,如果把南極企鵝放到北極,會有怎樣的奇觀?剛開始企鵝衣食無憂,18年後意外一幕卻出現了。

    01:我對企鵝的認知

    我對企鵝這種動物記憶猶新,是因為小時候一條關於企鵝的腦筋急轉彎。

    問:為什麼北極熊不吃呆萌的企鵝?

    答案是:

    一個在南極,一個在北極,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地方,別說吃了,見一面都困難,更談不上食物鏈上的瓜葛了。

    也是從那時起,我的地理知識又長進了,記住了北極有北極熊,而可愛的企鵝只有南極才有。

    雖然都知道“南極有企鵝”的常識,但想必有很多的朋友跟我一樣,大腦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南極北極同是地球的兩極,氣候又是同樣寒冷,那為什麼北極卻沒有企鵝呢?

    其實,北極原先有一種跟企鵝長得很像的物種,學名叫北極大企鵝,也叫大海雀,只不過因為人類的原因在18世紀的時候滅絕了。

    關於北極大海雀的故事,我們下面會詳細介紹,先來說說“挪威人把企鵝帶到北極”的故事。

    02:探險家把企鵝從南極帶到北極

    拉爾斯是挪威的一位極地探險家,出於自己的專業愛好,以及企鵝身上獨特的脂肪和毛髮在商業上的價值。

    他敏銳地找到了一個商機,於是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南極的企鵝空運到北極來,看看能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1936年,起初抱著試試水的態度,拉爾斯先拉了9只南極企鵝到了北極。

    考慮到南極比北極冷一些,兇猛的動物幾乎沒有。而北極不僅物種繁多複雜,還有非常兇猛的食肉動物,比如北極熊和北極狐狸。

    這些走路慢吞吞,過慣了舒服日子的企鵝,一旦到了北極,遇到了北極熊,那估計是九死一生。

    拉爾斯於是在眾多的小島中,挑選了一座遠離北極熊的孤立小島。

    這小島恰好又靠近自己的國家——挪威,這樣的話更有方便對企鵝的管理。

    起初,拉爾斯是以“圈養”的方式養這些企鵝,說形象一些就是“小型動物園”。

    北極比南極氣溫高一些,所以那裡有很多居民居住在北極圈內,聽到有人從南極帶來了企鵝,那可是頭一回聽說,紛紛前去觀賞一番,想要一睹企鵝生活在北極的風采。

    可惜,任何新鮮的事物總有保鮮期,一旦大家對“北極來企鵝”的關注度下降了,那麼過來看企鵝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很多人都是看過一次就不來了,以至於後來拉爾斯慢慢地開始“入不敷出”了。

    要知道69只企鵝圈養起來,不僅要出人力照看它們,還得花錢給它們買食物,如今過來參觀的門票收入少了,企鵝龐大的日常開銷,也讓拉爾斯捉襟見肘,開始堅持不下去了。

    拉爾斯為了說服自己,想著企鵝來北極好幾年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提高了,周圍又沒有天敵,既然自己沒錢買食物了,那就把這些圈養的企鵝重新放回大自然。

    於是,拉爾斯的“企鵝動物園”從“門庭若市”到“門口羅雀”,自己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櫃,一走了之。

    企鵝放養之後,剛開始幾年附近的一些居民路過島嶼時,還能經常看到它們的身影,但到了1954年後,就再也沒有人看到過企鵝了。

    也就是說,這些被帶到北極來的企鵝,都陸陸續續地消失了。

    要知道當初拉爾斯選擇那座島的時候,特意選了一個附近沒有北極熊之類的猛獸出沒的島嶼,既然沒有北極熊,那麼這些企鵝是怎麼慢慢消失的呢?

    拉爾斯其實忽略了食物問題,這些企鵝自從被拉爾斯拋棄之後,本來有人類定期給它們投食,從那以後只能自己出去找食物了。

    企鵝的主要飲食是磷蝦、小魚,烏賊等小動物,雖然北極因為溫度比南極高一些,生物的種類也更多,但也因此繁衍了很多猛獸。

    所以生態資源越好的地方,往往食物方面的競爭越激烈。

    為了尋找必要的食物,企鵝就開始離開這座小島,去了更遠的地方,離得越遠,那麼碰到北極熊等食肉動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再看看這些企鵝的外部形態,一旦遇到食物鏈的最高者,別說是繁衍,就算活下去也是比較困難的。

    03:北極跟“企鵝”長得很像的物種

    早在100多年的北極的大海雀,在外型上跟企鵝很相似,但又不跟企鵝同一個科目。

    科學家表示,即使它們之間不是親戚關係,在相同的環境下,也會逐漸演變成相似特徵的模樣。

    大海雀和企鵝一樣,雖然不會飛,在岸上顯得很笨重,但在水裡,那游泳能力超強,兩者都是黑白配色,皮下都有厚厚的脂肪。

    當初,人們發現大海雀是500年前的事,因為體型笨重,又是一隻大鳥,如果逮到一隻,夠一家人吃好幾天,它的全身都是寶貝。

    肉可以食用,皮毛可能縫製保暖衣物,皮下脂肪是不可多得燃料,甚至人類還把它們生下的蛋做成收藏品。

    在短短的200多年內,因為人類的貪婪,直到1844年,最後一隻大海雀的離去,也宣告了又一個物種的滅亡。

    雖然他們有著上萬年的繁衍歷史,逃過了北極熊的追捕,卻逃不了人類的捕食,如今的大海雀只能在博物館才能看到(生物標本)。

    寫在最後

    69只企鵝之所以沒能生存下來,除了是因為北極熊的原因,另外就是環境的原因:

    首先,到了北極後,企鵝打破本身的習性,從而變得水土不服;而在南極因為天氣更嚴寒,人類和其他動物很少踏足南極圈,所以企鵝幾乎碰不到天敵;其次,南極有極其豐富的食物來源,而在北極這樣的食物並不足以養活企鵝;第三,在南極的時候,企鵝一般在春夏季節繁衍後代,而這時北極卻是寒冷的冬天,這其實孵出來的小企鵝因為絨毛沒有長全,根本無法扛過一個冬季。雖然大海雀和企鵝很像,但自然界有它們的選擇規律,決定了大海雀更適合生存在北極,而企鵝更適合在南極生存,這叫“物競天擇”。

    作為比動物擁有更多良知和智慧的人類,更應該去保護這些動物,熱愛大自然,維護好原先的生態平衡,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樓下住戶失火,燒燬我家102萬現金,我索賠被告趁火打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