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閣一閣主

    馬謖紙上談兵,對蜀漢北伐士氣的影響甚大。於是有人假設,如果馬謖不是書呆子,而是活學活用兵法,成功守住了街亭,三國的歷史會如何發展?

    街亭位於甘肅省東南的天水市,天水市區東北有個秦安縣,秦安縣東北四十多公里處,就是街亭。咱們都知道甘肅省的東南部有個巨大的“尾巴”,就是平涼市和慶陽市。而街亭就卡在這個“尾巴”與甘肅西部的銜接處。當然,那時的行政區劃並不是現在這樣,也沒什麼“大尾巴”,但街亭卻卡在著名的六盤山南麓附近,再往南不遠就是關中地區的母親河渭河,渭河對關中有多重要是不需要多說的。換言之,街亭處在六盤山與關中平原的銜接處,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街亭既是隴西地區的東大門,也是關中平原的西大門。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魏最強,吳次之,蜀最弱。以蜀漢一州之地,要在短時間內吞掉強大的魏國,幾乎是不可能的。韓信出陳倉,面對的是一盤散沙式的十幾路諸侯,諸侯之長是西楚霸王項羽。魏則是一個統一(北方)的大國,魏主對關中、隴西之地是能直接管理的。諸葛亮也沒有抱著一戰就能滅魏的打算,否則就不會拒絕魏延這次冒險襲關中的建議了。

    以蜀漢之國力,一戰滅魏不可能,但一戰折魏之右臂則有可能。所謂魏之右臂,就是潼關以西的關中、隴西。諸葛亮如果透過這次北伐拿下隴西的話,那三國的攻守形勢則大不一樣了。隴西雖然人口不多,但地勢高峻,對人口密集的關中平原有居高臨之的優勢。而且,隴西多馬匹,這對蜀漢來說太重要了。還有一點,隴西之兵梟悍善戰,馬超就差點把曹操打趴下。

    諸葛亮如果能得到隴西諸郡,則擁有對魏作戰的主動權。如據隴西之後攻魏,則魏必然也必須發動關東之兵入潼關抵抗蜀漢,則東吳必然在淮河一線攻魏,讓魏首尾不能相顧,有利於蜀也有利於吳。即使諸葛亮不攻魏,僅僅是蜀軍駐紮隴西屯田,也能給魏之關西造成巨大的防守壓力,依然能消耗魏國大量的國力。

    諸葛亮這次北伐,給魏國的關西諸郡造成巨大的壓力。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而附蜀。天水郡在今甘肅天水一帶,南安郡是今甘肅隴西一帶,安定郡的位置相對關中平原來說更為重要。安定郡治今寧夏南部、甘肅“大尾巴”西部,其南境距離渭河不過數十公里。如果蜀軍以安定為基地,南下攻取渭河西段的扶風郡,扶風郡西境再往西一點,就是魏在關中平原的統治中心雍州府治京兆郡(長安,今陝西西安)。

    同樣取長安,諸葛亮認為自己的進取之策遠比魏延的冒險更穩妥。以諸葛亮的謀略水平,他豈不知道取長安的意義有多重大?只不過他不願冒險而已。

    再退一步,諸葛亮得隴西后不再攻魏,則隴西可以成為蜀漢的北塞。在這種情況下,鄧艾偷渡陰平一舉滅蜀的壯舉,只能在鄧艾喝醉之後的夢裡出現了。

    當然以上這些假設,是建立在馬謖守住街亭的情況下。蜀先主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不認可,把馬謖頂到韓信的位置上,結果一敗塗地。

    街亭之敗,可以稱為蜀漢統一之路上的三大災難性失敗之一。第一是關羽失荊州(西部),第二是劉備在夷陵慘敗,第三就是馬謖失街亭。馬謖失街亭之後,諸葛亮雖然還有數次北伐,但總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無非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 2 # 願山海可平

    諸葛亮用馬謖,一方面是無可奈何,另方面是要為蜀漢培養人才。想諸葛初征,左膀右臂已經都派了出去,趙雲引疑兵牽制曹真、魏延領主力攻城掠地,身邊能用的戰將不多。再加上諸葛亮認為街亭防守已有成計,給的兵力部署主輔相成,並不太難。為了培養接班人,讓馬謖去刷經驗也是正常。馬謖對上張郃肯定不行的 孔明給了馬謖機會 結果馬謖打不過張郃這樣的宿將 而且司馬懿也不可能撥付很多兵馬給張郃 張郃長途奔襲估計帶的是虎豹騎 有個兩萬就不錯了 要是能換魏延來堅守個十天半個月 孔明就可以放心的攻略涼州諸郡了不丟街亭。諸葛亮也不可能成功。因為魏的實力實在太強大。硬實力才決定戰爭的成敗。諸葛亮只能從戰略上去尋求成功,比如應該死守西南,和荊州,然後伺機挑撥東吳和魏開戰。自己則是休養生息。這樣才能有勝算。歷史盲太多了。馬謖只要完成了諸葛亮佈置的任務,把張郃拖個十天,那麼雍州的局勢是完全不一樣的,諸葛亮北伐是極有可能成功的。當時整個雍州可以說都在盯著張郃這支騎兵,只要他進入雍州,那諸葛亮必退。但另一邊,如果諸葛亮在張郃進來之前攻破祁山大營,並向馬謖派出援軍,那整個雍州便會頃刻間倒向蜀漢。蜀漢拿到雍州,曹魏是很難再拿回來的,因為那裡的地形對曹魏來說太難了。

  • 3 # 愛車山族

    成功不了。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在派馬謖守街亭之前。糧草接濟不上短板已經出現。就算馬謖守住街亭。魏軍只要截斷諸葛亮糧道。諸葛亮就以糧草接濟不上不得不退兵。

  • 4 # 隱士夢言

    不會成功,因為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只是為了把戰爭的發生地,安置在魏國的領土內,不讓戰爭波及到蜀國的領地。

    諸葛亮在三顧茅廬,做隆中對的時候,就根本沒有把劉備的創業計劃,定成一統天下,而是隻把最高目標,定在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步。

    也就是說,劉備勢力的極限,也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實力了,不可能有統一全國的能力。

    之後,諸葛亮窮極自己一生的精力,實現的,也是自己隆中對時對劉備承諾的計劃。

    而在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以後,如果諸葛亮不繼續北伐,不主動進攻曹魏,那麼蜀國被曹魏吞併是遲早的事。而且,戰爭的發生地,會受到更嚴重的損失傷害。

    於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其實是以攻代守,用主動進攻的方式,來儘量維持住三分天下的整體局面,使這種格局可以儘量延續更長時間而已。

    因此,當魏延獻計要偷襲長安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同意,不是不相信魏延可以成功,而是即便魏延偷襲長安成功了,蜀國依舊不具備吞併曹魏的實力,反而會招來曹魏的報復性打擊,而導致蜀國會更快被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很精緻的朋友圈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