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糊塗護心

    這個話我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唸書時聽周大校長說的,少不看水滸,他的說法大致是這個意思,水滸傳的好漢們,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好像是俠肝義膽,打打殺殺,武槍弄棒,隨便殺人,透過官府官府腐敗,就自己用武力解決。對青少年的心態是不利的。老不看三國,因為三國這部書,是漢朝末年,漢獻帝無能,有董卓把持朝綱,你欺天子,外壓官,王允定下連環計獻出美女叫貂蟬嗎?方天戟刺死了董丞相,這才有刀兵滾滾起狼煙嗎,演出,桃園結義弟兄三。實際就是,魏蜀吳,三足鼎立,曹劉孫爭鬥,也是軍師之中鬥法,有很多包括了咱們古典的文學,內涵孫子兵法的動法,免不了奸詐算計對方,壯大自己,想要限制對方,最終消滅對方,這種逗法就是老奸巨滑。自己水平有限,可能就是老不看三國的意義吧。

  • 2 # 春日之虎

    謝謝邀請。首先要明白“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中的“少”和“老”所指的具體年齡,這裡的“少”並不是現今指的少年,這裡的“老”也並不是現今指的老年。這裡的“少”是指血氣方剛的青年人,血氣方剛的青年人往往豪氣沖天卻思想並不成熟;這裡的“老”是指思想已成熟的中年人,過去人們壽命短,四十多歲的人就可稱“老人”了。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我在童年時就常聽父輩的講起,那麼自古人們為何這樣講呢,有什麼道理呢?這主要與《水滸傳》《三國演義》這二部名著所闡述的內容有關。

    一部水滸,特別是七十回本,主要寫的是“官逼民反”,主要寫的是“逼上梁山”,主要寫的是江湖上的事,這難免會寫打打殺殺的事,江湖上的事多是快意恩仇的事,是不會受法度所約束的,比如水滸著意寫的神人武松的故事,其武松殺嫂、武松血濺鴛鴦樓等故事充滿了血腥並不符合宋朝法律,可以說一部水滸就是一部反宋律的小說;

    一部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魏、吳、蜀三國之間的爭鬥,書中故事充滿了計謀,這裡的計謀即有陽謀也有陰謀,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耍心眼”,比如三國演義中著力描繪的智慧之神諸葛亮,他的一生可以說是玩了一輩子計謀,把兵書中的36計玩的那是個“地溜轉”,這是為了建國大業無可非議,兵不厭詐嘛,但放於常人之間的交往就不恰當了,中華民族善良,講的是誠實待人老實做事。

    年輕人血氣方剛,做事容易衝動,如果看了水滸,模仿起書中的梁山好漢做事,就容易惹事,畢竟大部分普遍人的追求就是做個順民。老年人閱歷深經驗多想法多,也就是心眼多,如果再讀了三國,學了書中的計謀,這樣與人打起交道來,就顯得有些奸詐了。

  • 3 # 使用者盧人龍

    少不看《水滸》——

    少年人血氣方剛,

    容易衝動,

    容易爭鬥,

    所以不宜。

    老不看《三國》——

    老年人久經歷練,

    城府深沉,

    以計傷人,

    所以不宜。

  • 4 # 老崔65347117

    多數少年不諳世事卻有一顆行俠仗義的心,衝動和激情是年輕的夢魘。魯達武松本來都應該有更好的結局,偏偏他們都成了年輕人偶像,可一旦年紀大了他們就都成了不該發生的故事。三國恰恰是一個成功者的故事,老年人讀了難免會有些生不逢時或是悔不當初的感覺吧。

  • 5 # 古磨盤州人

    這是一句老古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估計也是老人跟孩子說的,就是老人擔心,孩子因為讀錯書而誤入歧途。

    水滸說的是一百當八將造反的故事,裡面有好多莫名的劫富濟貧、打打殺殺的故事,年輕人好勇鬥狠,看了水滸,假如受他們的影響了,或者模仿他們的行為,最後必定會生出事端。少不看水滸,就是不接觸這些成勇鬥狠的東西,年輕人就不會趁著血氣方剛做壞事。

    三國講究的是智謀,人老了,思考問題原本就比年輕人複雜,假如三國看多了,並學會了其中的計謀,會讓老年人變得更加深沉,尤其是在過去的熟人社會,大家都不喜歡那些看過三國的老人,他們相對別人來說會陰險狡詐一些。老時不看三國,可以讓老人更加心胸開闊、豁達。

    古代人讀書有限,尤其像四大名著這樣的作品,他們認為是閒書,是沒有價值的,假如看書都沒有價值,再從閒書中學到不好的東西,就更加沒有價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老師收繳手機致學生受傷,學校被判擔責7成,初中學生帶手機拒不上交,老師怎麼辦?